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340章 看啥都新奇
  为了挽回点面子姚外婆即刻带着彦妃去了后院的女班瞧看。

  女班大约有十来个小姑娘,年纪倒是没有像男班差的那么大,基本都在六岁到十岁之间,因为再大的姑娘,郑二夫人这里就不收了。

  毕竟郑二夫人是一个比较刻板的人,到这里能开个女班教学,那对她来说都已经是人生的至高挑战了。

  郑县令不敢要求更多。

  俩小老太太就听郑二夫人教训几个绣品的不怎么好的女孩儿,“你们这手指,是棒槌做的吗?说了,这里下针不能犹豫啊,你看,你一犹豫,这又不平整了。

  你们都记住,一幅绣品,就代表一个女子的门面,你这门面拿出手人家一看,歪歪扭扭,高高低低,蝴蝶不像蝴蝶,蛾子不像蛾子,拿得出手吗?都拆了,重来。”

  躲在门边的彦妃,赶忙扯着姚外婆跑了。

  姚外婆也非常乐意配合,毕竟那被郑二夫人说成是棒槌手指的,是他们家的谷雨。

  孩子们,真是给她长脸啊!以前天天缠着安茹做手工,这会儿真让她上手了,却成了棒槌了!到底怎么回事?

  他们老姚家完犊子了,一个个的,玩儿起来都带劲的很,真要学起来,可真是一个比一个费劲!

  至于彦妃为什么要跑,姚外婆不知道,子青可清楚的很。

  自从俞王和北安王都封王了之后,娘娘就再也不碰针线了。

  这回听说要伴驾,娘娘就兴致勃勃的要给皇上做几双袜子,意思意思。

  没想到这么多年不碰针线了,果然......还真是不顺手了。一双袜子活活做了三天功夫,针脚还不太好看。

  最后还是子青让几个针线嬷嬷做了几双鞋袜,冒充是彦妃做的,带给了皇帝。

  两位小老太太,心里头多少都是有些心虚的。

  走出县学,姚外婆就提议,“其实咱们芳蓉轩里头做针线的娘子多的很,阿蓉说了,专门的人,办专门的事儿,这个.......不怎么擅长针线,咱也可以买现成的嘛。”

  “此言,很有道理。”彦妃点头,“走,带我瞧瞧你们的针线作坊去,顺便再给我家太孙买几件小衣裳更换更换。”

  那姚外婆岂有说不的道理?她最好金主把他们家的东西都包圆了呢。

  到得芳蓉轩,姚外婆先带着人在他们那新造的作坊里转了一圈,“前头是店面,外头基本都是出样的成衣,和一些便宜的料子,乡下地方嘛,还是便宜实惠的有人买。看書喇

  成衣大部分是男装,基本都是肃北军里的老爷们儿买走的。”

  前头逛了一圈,彦妃觉得虽然这里的料子和衣服都朴素的很,但是胜在价格便宜,手工也扎实,于是略微也夸奖了几句。

  姚外婆笑说:“这些都是咱们本地卖的,不算什么好东西,您想要瞧新鲜的,随我来。”

  说完姚外婆就带着人穿过了铺子,到了中庭,然后介绍道:“东厢是咱们做孩子衣服的,西厢是咱们的布料间。

  这正屋五间呢,两间做成衣,两间做鞋面绣品,最后这一间,是咱们的设计间。走,我带您瞧瞧去。”

  从没听说过设计二字的彦妃跟着姚外婆直往屋里走,然后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哟.......这花样子,怎么这样的呢?欸?!这是啥?荷包啊?欸?!这坎肩是用什么做的啊?怎么是这样的?!”

  这都是点啥啊?

  彦妃只感觉自己好像是个进了蟠桃园的猴儿,看啥都稀奇。

  “呵呵呵,都是我家阿蓉和安茹,对了还有掌柜元娘一起想出来的。”姚外婆不无骄傲的解释:“这小坎肩好看吧?是兔毛织成的,目前全大荣只此一件。

  这个呢,不是荷包,叫手提包,里头另外还有个长背带,不方便手拿的时候,可以这么斜跨着,怎么样?不错吧?

  还有这个袄子,您掂掂,是不是觉得特别轻便?”姚外婆顺势拿了件羽绒服给彦妃。

  彦妃接过来,掂了掂,“果然比普通袄子轻不少,这里头塞的啥?”

  “鸭绒!”姚外婆笑嘻嘻的说道:“准确说,是鸭绒加棉打在一起的。就这么一件,我们家安茹就前后改了七八次呢。这会儿说是没错了,能打样了。

  不过今年肯定是穿不上了,得等明年了,鸭来不及杀呢。”

  叹为观止的彦妃,看着设计间里的每一样都非常的新奇好玩,差点都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

  还是子青提醒她,没看过童装呢,彦妃这才想起要给小孩儿买衣服,于是让姚外婆带她再瞧瞧孩子的衣裳去。

  这一瞧,彦妃差点儿把芳蓉轩给买下来。

  小孩儿衣服上的图样,实在是太好玩了。动物,花卉,云朵,蔬果,只要是绣在衣服鞋袜上的图案,都非常可爱,直接唤醒了彦妃的少女心。

  这些图样,不似一般的那种追求一个惟妙惟肖,他们芳蓉轩的儿童用图,都是夏安茹画的q版图,蔬菜水果也都是q版简笔画式样的,追求的就是一个字:萌。

  最后在子青的再三劝解,和姚外婆的坚定拒绝下,彦妃不得不放弃买下整个芳蓉轩的念头,改为帮小太孙,每个图案的衣服鞋子包括帽子,都来了一套。

  好不容易买完了东西,彦妃被子青和姚外婆架出了芳蓉轩,那就该回家了吧?

  不。

  这会儿差不多到了晚饭的点了,长街上就有人拿着碗筷往慈济堂去吃饭去了。彦妃看着那多人往一个方向去,也特别好奇,就想跟着去瞧瞧。

  今日郑二夫人下课晚,晚饭是由县衙那位姓王的黄伯负责的。他认得姚外婆,见她带着另一位小老太太来了,便也很客气,说让她们在这儿吃了走。

  姚外婆才想说不呢,彦妃直接点了头,她想尝尝,这所谓救济餐食,到底是个啥味道,能不能比他们路上的炸馒头片好吃?

  娘娘记性不好,这会儿都忘了让姚蓉准备的清粥小菜了。

  行吧,想吃就吃吧,姚外婆今天也算奉陪到底了。

  今日慈济堂吃的依旧非常简单,拿着县衙给的牌子之人,每人可以领三个大大的煮土豆,一碗水放的很大胆的稀饭,还有一碟子小咸菜。

  这个所谓小咸菜,其实就是姚蓉腌制的酸菜,拌了点儿麻油加了一点点糖。是由五味斋,友情捐献给慈济堂的。

  另外慈济堂的土豆,除了郑家庄子里和县衙自己找人种的外,还有部分是富丰庄半卖半送给他们的。

  所以哪怕姚外婆没有县衙的牌子,她照样可以来吃上一顿简单的晚饭,没人会叽叽歪歪个不停的。

  谁让富丰庄,是八方县县衙挂牌认证的慈善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