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182章 都挺自信
  铺子的事儿,交代完了,夏兆丰还喊了初八初二俩舅子说话,“那五个铺子,可是咱们一家的生计,你们没事儿,就留一个人站岗,一个人去那头多盯着,两个人反正轮换着来,知道吧?”

  夏兆丰这也不是教唆小舅子上班摸鱼......主要吧,这铺子开起来,不也能促进县城gdp吗?

  这事儿属于......公事私办,他没问郑大人要钱,都算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了。

  反正这人逻辑自洽的能力,也是属于高等级的。

  俩被人群糟蹋得衣衫不整,发型凌乱的小舅子,听得姐夫的嘱咐,便连连点头。他们让姐夫放心,他们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这事儿简单,他们会盯着的。

  “呀,”夏兆丰带着惊讶的表情,略往后仰了仰,“没想到,姐夫就出去了没两天,你们这就成熟了?”

  刚才不还抹不开面儿,维持秩序呢吗?

  不过他倒也是猜错了。

  主要是这俩人吧,现在还在渐渐适应官差身份的阶段。目前是进化到,不怎么怵男的,说话有时候也能喊两声了。

  昨日跟着大年哥出门巡逻,三个人还抓了个贼人呢!虽然衙门里头暂时没大牢,但是也被郑大人早上打了十个大板才把人放走的。

  可见到女的吧......总有点儿紧张。

  说是说怕人家女的,无理还要搅三分,实际上,是见到女的就结巴。

  遇上老太还好些,遇上年轻点儿的媳妇,说话就结巴了,遇上人姑娘,两人基本就成了哑巴了......

  不过面对姐夫,这俩货也不太好意思解释的太清楚,二人只得挠头傻乐。

  别的不会,捕鱼和装傻充愣,他们俩还是挺擅长的。

  至于双五,那到底是比这俩略好些的,这会儿已经被李大年提拔到自己身边,跟着他给县令大人保驾护航了。

  当然,李大年提拔姚双五,也不是因为姚双五多出色,实在是矮子里拔长子,全靠俩弟的衬托,双五才能入了李大年的眼。

  关照好了俩小舅子,夏兆丰赶紧又去了办公房,今天他还得把招录的二十个人的身份给一一核实了。

  毕竟衙门好歹也算是个事业单位,找个临时工,也的确得审核下身份才行。

  而郑智明则在忙着写账册。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他出京城的时候,也万万没想到,做县令还得会盘账!

  十四头牛,一大堆的农具,谁家什么时候来领,都得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然后续收不回来,那衙门直接损失一半资产。

  这,可能会直接导致衙门......用夏师爷的话说,就是破产。

  然后.......他郑智明就会成为大荣朝,第一个,穷死的县令。

  当然,他也可以像别的县令一样,不买牛,不管百姓秋耕春种的事儿,毕竟大部分县令的确是不怎么管这些破事儿的。

  可他郑智明是一般人吗?

  必须不是啊!

  他就是要把这事儿给办好,把穷到连舆图上都不用标示出来的八方县,给整好了!

  到时候他就要写本农书,名儿他都想好了,就叫齐农摘要,扔皇帝脸上......那是不敢的,但是献给皇帝,让他看看自己除了打嘴炮,还能干实事!

  所以他做这事儿,也不为了赚钱,主要还是为了明年能带着八方县,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当然咯,想打翻身仗,光靠十四头牛是肯定不够的,他还有一个雏形计划在心中,就等过了年,一步步来了!

  这会儿,除了秋耕之外,郑县令还有很多事儿要忙呢。

  大牢是找空房子改,还是另造,民壮皂吏怎么排班,县城的围墙到底修不修,怎么修,钱从哪里骗,万一有好骗的移民来了,该安置去哪儿......等等等等,全是事儿!

  自从开衙到现在,这一日,是整个衙门最忙的一天。郑智明和夏兆丰二人,忙的是脚打后脑勺,可一想到要不了几天,这衙门就能走向正规化了,二人只得骂骂咧咧一阵之后,继续埋头苦干。

  夏兆丰在衙门里头忙着,姚蓉他们在富丰庄也没闲着。

  因昨天夏安茹被踢下马,大伙儿慌乱了好一阵,所以夏兆丰带回来的东西,姚蓉这会儿才有空整理。

  姚家外公则带着俩儿子和汤伯,在后院儿搭羊棚和马圈,他们还计划用土胚把鸡窝给弄成封闭的,下头养鸡,上头放了笼子养兔子。

  这里虽然狼没了,可黄鼠狼啊,刺猬啊,大耗子啊,野生动物真是一样都不缺!

  为了保障食材不被小动物吃掉,把鸡兔窝给搭好点儿,的确是非常有必要。

  所以搭完羊棚马圈,几人还得打土胚来晾晒,搞得后院儿是连脚都没地方下。

  至于两家的新房子,夏兆丰已经跟老姚家达成了共识,得等明年春种结束之后再开始建造。

  造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大事儿,木料石料砖块石灰沙土等等都得准备,的确不是想干就能干的。

  至于图纸啥的,虽然夏安茹虽有想法,但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着想,她老爹还是准备去泰平城找了人来,把专业的事儿留给专业的人。

  最重要的,还有一个钱的问题。

  明年开春之后还得买粮种,到时候粮价几何现在还不好说,房子等得起,但是春种却等不起,所以有限的钱,还是得留在刀刃上用。

  等春耕结束,人工也有了,土地也化冻了,手里头还能剩多少钱也明确了,再看是造好一些,还是能住就行,才比较稳妥。

  所以,现在两家人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赚钱!

  两天后的大集,姚外婆已经想好了,还是走量大价低路线,反正饭釜,铁锅和碳,夏兆丰已经都买回来了,这回她们就准备做土豆焖饭,里头搁一点点点点羊肉,再煮锅羊杂汤,一份汤饭卖十文钱,就行了。

  至于为啥不卖葱油饼了.......天实在是太冷了,发面发不好,死面费鸡蛋,姚外婆也是一个很懂得变通的人。

  养伤的夏安茹,觉得呆在床上做吃食实在是不卫生,所以她那枣夹核桃的大买卖,这回是做不了了。

  关键是枣和核桃这两样东西,在这八方县里,听着就不太会有人买,毕竟又不当吃又不当穿的,家家户户还多少都有点儿......至于军爷,崔大人昨天跟姚蓉说了,他们还是更喜欢吃饭喝酒,小零嘴什么的,倒不怎么买。

  所以娘俩这回的买卖,就是支个铺子,一边卖烤羊肉卤兔子,一边再温酒来卖。夏兆丰这回出去,还定了一车的大白菜,早上这白菜就到了。

  姚蓉就决定做点儿酸菜,主要这会儿没有辣椒,不然做辣白菜更好吃。

  到时候如果有人买烤肉和兔子肉吃,姚蓉就准备送点儿小菜,招揽招揽客人也是很有必要的嘛。

  至于酒的事儿,夏兆丰去泰平城倒是带了两坛子回来。好在这地方,跟安茹看的小说里头不太一样,卖酒不用批,但是酿酒不可以私酿。

  有酒有肉,这生意,姚蓉觉得肯定差不了。

  在床上实在是无聊透顶的夏安茹,只得翻出了自己很久都没空碰的缠花,做了几朵新花样。

  她是这么想的,三白和于大夫商量好了,他们俩明天也准备开张了,铺子就问夏安茹他们租。

  租赁费,反正这俩穷苦人也付不起,不过夏安茹倒是说,让三白给人写家书的时候,顺便推销推销她的缠花。

  她的逻辑是这样的,军士写家书,那人肯定得有老婆孩子吧?没有老婆孩子,也得有姐妹母亲吧?

  女人还有不喜欢花儿朵儿的吗?看書喇

  一朵缠花二三十文,虽不便宜,也不算贵,一年到头不回家的男人,买了寄送回去,以表相思之情,是不是特别合理?!

  当然,这个合理,也是夏安茹自己说的。

  反正三白觉得,合理个屁,直接寄钱不会吗?

  但是!这种质疑他是万万不会说出口的,毕竟他心里也清楚,蹭吃蹭喝到现在,都是夏家和姚家人宽厚,要不他早饿死了。

  所以,虽然不解,但是三白还是一口应了下来,保证完成夏姑娘的嘱托。

  说好每天都来,就真的每天都来的丹姐儿,看着夏安茹做的头花好看,夸赞不已,不过她却不像谷雨似的,缠着夏安茹要教她。

  倒是夏安茹自己问她,“你想学做缠花吗?”

  “想啊,”丹姐儿点头,“不过我娘说了,学手艺得拜师父,我没拜姐姐做师父,自然不能学的。”

  这年头,会一门手艺,就能安身立命,丹姐儿虽然只有十来岁,但是在老母亲的天天叨叨下,这些事儿懂的却很早。

  夏安茹点点头,觉得这娃还是很懂事的。但是既然丹姐儿现在没提想要拜师学艺,她也没硬贴上去要教。

  这种事儿吧.....反主为客,夏安茹觉得好像也不太好。

  不过,她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个事儿。

  “丹姐儿,你娘赶集那天不是也得去摆摊?要不跟咱们一起吧。我娘要卖帕子头巾啥的,又得看顾熟食铺子,估计一时半会儿顾不过来,到时候让你娘跟咱们用一个针线铺子,帮我娘看顾下生意呗?”

  夏安茹你娘我娘说的绕口,不过丹姐儿却听明白了,她连忙点头,“好啊!一会儿我就回去跟娘说。”

  十月里的肃州,天冷风沙大,她们娘俩也没个铺面,一天下来,脸都吹麻了。

  而且因为她们就只有娘俩,每次大集都会被挤到最后头,吃灰吃的最多,赚钱赚的最少。

  这会儿夏安茹提出能跟她们一起做买卖,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丹姐儿觉得自己不提太多过分的要求还是对的,要不然肯定得惹人嫌。

  如果自己不懂点儿事,非亲非故的,安茹姐姐也不会愿意照顾她们娘俩吧?

  毕竟......自家亲戚都只会算计他们,陌生人更没有帮忙的道理了。

  夏家姐姐和婶子,还有伯伯大哥,都好好呀!

  自己真是太聪明啦!抱安茹姐姐的大腿,抱的简直太对了!她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好孩子!

  丹姐儿满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脑瓜子,乐乐呵呵的帮夏安茹整理起了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