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四人一直捣鼓到了深夜时分。

  因为过度疲劳,夏安茹连五感都退化了,这身上黏糊糊,臭烘烘的感觉一概全无,他们把家当勉强都塞进了床底,然后再用带来的床单被罩什么的一一遮盖好之后,几人倒头就趴在了木板床上,连根手指都动不了了。

  “夏安阳,你那车......真能拼起来吗?”睡着前,夏安茹还迷迷糊糊的问了一句。看書喇

  比她更累的夏安阳在半梦半醒中回了一句,没问题,肯定行。

  这孩子以前考完试,问他考的好不好,一般回答这句,基本就是逃不过一顿揍的。

  觉得对自己儿子了如指掌的夏兆丰当下心中就想好了,去县城的时候,还得去找找哪儿有卖牲口的。

  靠儿子,不如靠驴子。

  这家人本来的计划是,第二天早上早点起,先发制人跑去姚家,就不怕人家明天早上找来了。

  可因为这几日实在是累够呛,一家四口睡到日上三竿都没一个能起的。

  原本嫌弃老爹老弟打呼吵人的夏安茹,可能因为睡在了另一间房里,所以也没醒。

  直到门外响起了孩童清脆的喊声,夏安茹才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弹射了起来,嘴里还念叨着,“怎么了小朋友?要上厕所吗?”

  门外站着的姚十五的大儿子,姚大顺,也听不懂这个新表姐说的啥意思,只能又喊了一遍:“表姐,奶喊你们过早饭呢。”

  一家四口这才猛然发现这都日上三竿了,于是一边慌忙的应着好,一遍穿戴好了衣衫,急急忙忙应着马上来。

  还好,这老姚家还算是讲究人,只叫了孩子来喊人,不然......夏兆丰说自家的秘密也捂不住。

  其实要说捂,这一家子其实也没怎么捂,顶多能算个略微当心点而已。

  不过一家四口如今对脚踩西瓜皮这件事儿,已经达成了默契,反正......能过到哪儿算哪儿吧。

  几人到得姚家,就见院子里的小桌上已经放好了碗筷,今日边上还多了个树墩子,上头也放了碗筷。

  何氏见人来了,便喊着赶紧坐,马上可以吃饭了。搞的汪文芳倒是很不好意思,说自己太过懒散,让大家久等了。

  “没等呢,”乔氏端着个缸子出来,里头盛的应该是粥,不过估计是粗粮做的,看着黑黢黢的,“以前爷们儿出去干活,咱们差不多都得这个点儿吃早食,得等着他们呢。这会儿不用打渔了,这习惯一时也改不归来,来来来,这粥都放凉了,可以吃了。”

  说完,便放下了粥缸子,转身回了厨房,又端出个钵头,放在了树墩上,然后喊了声大顺,谷雨,赶紧的来吃早饭。

  何氏张罗着夏家母女坐树墩边上,她还特地给汪文芳拿了个高一点的靠背竹椅,而姚老八则吆喝着让大儿子给姐夫盛粥。

  夏安茹坐到了大树墩边的小树墩上,就见树墩上除了碗筷,放了一碟咸鱼,一碟子酱豆和一碟子豆酱。

  咸鱼依旧有苍蝇大军做配菜。

  “啊呀,这个夏天就是苍蝇蚊子烦人。”才给大家盛完粥的乔氏又甩起了她的抹布。

  夏安茹和汪文芳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在对环境免疫前,还是不能吃这玩意儿。

  “吃呀,别愣着,安茹,你尝尝外婆的豆酱,比买来的酱豆不差些什么的!”何氏说着话,就帮夏安茹来了一筷子豆酱。

  行吧,尝尝就尝尝,夏安茹反正也不挑食,豆酱嘛,她觉得以前家里买的黄豆酱味道其实也还成的。

  于是便来了一口。

  一口入魂。

  咸得灵魂都被腌了出来。

  何氏却还在问:“怎么样?好吃吧?咱们家做菜都用我这个酱。”

  “好吃好吃,”夏安茹泪眼婆娑,“就是有点下饭。”

  “没有表哥表姐买的酱豆好吃!”大顺说出了真话。

  这孩子今年七岁,最爱说大实话。

  坐他边上的妹妹谷雨,今年五岁,倒是个贴心的小妞,“不一样的,奶奶做的是酱,姐姐买的是豆。”

  而何氏一听夏安茹说她做的豆酱好吃,笑的一张皱巴的脸,更是褶上加褶,“这个咸鱼干,阿蓉你尝尝,咱们家自己晒的,你小时候最爱吃。”看書溂

  汪文芳不好意思拒绝,正想闭着眼睛吃了算了,却有姚老八来救人:“爱吃啥吃啥!谁还真爱吃咸鱼干?!还不是没别的吃才吃的吗?你这老婆子,阿蓉爱吃啥自己会夹,你管你自己得了。”

  说完,他干脆拿起了酱豆碟子,往自己碗里扒拉了两筷子,还不忘小声嘀咕,“还是这个好,个老婆子做的豆酱咸得我都吃不出别的味儿了。”

  不过夏兆丰和夏安阳还得给何氏面子啊,直说都好都好。

  而另外三位姚家儿子和姚老大,则闷头喝粥,全当啥都没听到。娘做的菜,能说不好吗?!反正他们的味觉也早就麻木了。

  这海利县境内是有盐场的,虽然自己不能搞私盐买卖,但是买盐,特别是粗盐,就比内陆要便宜很多。

  内陆二十文就买一斤盐,他们能买一缸盐。

  所以这儿的人,做酱做菜,下盐那都是下狠手的。

  这回要往北走,何氏更是带足了盐和酱,保证一家人三年五年的不用买盐。

  一顿早饭吃完,夏安茹喝了整整一钵头的水。

  吃完早饭,按照原计划,女人们应该准备路上的干粮,可这会儿梅香不在,汪文芳腰又不好,那就只剩下了乔氏和何氏二人。

  所以原本想要跟着男人们一起去城里的夏安茹,还是留在了姚家,说是帮忙做干粮。

  她是真心的想帮外婆和大舅母,而不是因为不想走路。

  姚家另外没有成亲的三个儿子,今日准备把家里囤着草鞋麻绳还有多出来的渔网啥的都拿去卖了,到时候姚家也得弄辆板车回来,不然光扛行李就能把人抗趴下。

  临走之前,汪文芳和夏安茹还再三叮嘱夏兆丰别忘了买他们要的丝线布料,另外城里的情况再多了解了解,以便临走前娘俩再赚一票。

  夏兆丰今天要办的事儿还真不是一般的多,找镖局之类的,还得躲着点姚家人才行,他也是一个头八个大,便叮嘱边上的傻大儿,千万记得提醒自己别忘了事儿。

  傻大儿正在想要怎么攒个多功能电动车呢,就听老爸说了句别忘了提醒我,他还反问老爹,“提醒啥?!”

  “算了!”夏兆丰深叹一口气,“你把车折腾明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