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第155章 并案调查
  包拯被救回到开封府,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和公孙策二人整合现存的线索理清思路,丝毫没有因为被朗云派人绑架之事扰乱心境放弃追查安邦侯邓宁灭门的案子。包拯的做法看的庞昱啧啧称奇,不愧是包青天以德报怨的品性让自己自愧不如。

  庞昱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大步走向大牢打算见一见邓宁的女儿邓秋。有些事情该办也得办,至少本来也没打算过要杀了他们,还是先将当年的冤情平反,以告慰安邦侯邓家上下的在天之灵。

  “你还来干什么?云叔是不可能为了换我而放了包大人的。”邓秋冰冷的说道

  “我们也不需要他放了包大人,严冬他们已经把人给救回来了,至于你的云叔已经被下了大牢。我很好奇,你明明有着大好年华为什么要掳走包大人,你就不担心你一直被关到你年老色衰吗?你的云叔或许也会因此是而被杀头。”庞昱反问道

  “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不能为我爹报仇就算放我出去又有什么意义。我才是主谋!求你不要害了苏家两位叔叔和云叔的性命!”邓秋双膝跪倒在地哭诉道

  哀大莫过于心死,全家老小的血海深仇已经成为了这个姑娘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庞昱见状也是心有不忍。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世上终究讲究一个因果循环,该来的早晚都会来,该失去的也早晚会失去。

  “傻姑娘,我不逗你了,我们会继续追查当年旧案。如果安邦侯邓宁的确是受到了冤枉,包大人对被挟持之事不再追究。你们这四个人都没有换上囚衣,我们并没有把你们视为囚犯,只不过是对你们保护管束。只要此案有了结果就会放你们出去这件事早晚会有沉冤昭雪的那一天,傻姑娘好好想想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吧。需要什么就跟牢头说。”

  这件案子已经有了其他的线索,经过不懈的追查下再结合名册上的人名,筛选出来康王赵德刚身边的三位心腹,一个名为白天标、一个名为单雄、最后一位名为毕鹏。白天标乃是京中一家名为威扬武馆的馆主,手上功夫不错在这高人林立的京城也站稳了脚跟。单雄跟随康王赵德刚回到京城后在一家钱庄做了掌柜,至于毕鹏则是一直跟随在康王的身边。

  可偏偏这位白天标馆主前些日子死了,而时间正好是八贤王前往饕香楼吃饭被人下毒之时。庞昱那时并未身处其中调查此案,在包拯的追查下得知下毒之人乃是绿饕香的主厨朱利,可朱利已经被人灭口而毒药的来源也一直不得而知。从朱利与白天标的尸首上检查而出,他们的伤口却是一模一样。

  “老黑,你给我看这个案卷做什么?难道这件案子与安邦侯邓宁的案子有相同之处?”庞昱不解的问道

  “侯爷有所不知,据朗云所说邓宁结交的江湖人中除了他还有一位外号“狂风刀”毕鹏的江湖人士,毕鹏最终投在了康王的麾下。经过朗云辨认朱利与白天标的伤口与毕鹏的刀法极为相似。”展昭解释道

  这天底下只有叫错的名字却没有起错的外号,被江湖人士誉为“落叶刀”的朗云自然也是用刀的高手,可朗云的右臂毕竟是被毕鹏所斩落,判断难免会带有个人情绪因素,他的判断真的正确吗?br>
  包拯见庞昱愁眉不展,也猜到了庞昱心中所想,说道:“侯爷,且先不说朗云的判断是否准确,但我们调查此事需要先从另外一个人入手。”

  “老黑,你说的是以调查白天标之死为名传那单雄过来从他身上找出突破口?”

  “不错。”

  展昭领命带着王朝马汉和几名衙役气势汹汹的前去传唤单雄,老百姓见官没有不害怕的,又有名震江湖的“南侠”展昭带队,单雄享受了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早就已经磨灭的当年豪气,颤巍巍的跪倒在包拯的面前。

  “单雄,本府问你,你可认识那威扬武馆的白天标。”包拯沉声问道

  “威扬武馆就在开封城里,草民自然听说过白馆主。”单雄敷衍道

  “不,本府是问他在开设武馆之前,单雄你曾经也是个江湖人远在十八年前你可认得此人?据本府所知十八年前你和他还有康王府的总管毕鹏曾经为王爷效过力,不知是否如此?”

  单雄惊恐的瞟了展昭一眼,有这位老江湖在想要瞒过包拯的眼睛估计不太可能,又看了看站在庞昱身边眼露凶光的严冬,缩了缩脖子,回答道:看書喇

  “其实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包大人,草民在二十年前就认识白天标,我们也在王爷手下效过力。连我任职的钱庄都是王爷的,我只是替王爷打理产业而已。”

  “既然如此,那白天标被人所杀,你可知是何人所为?除了白天标外武馆内还有多人被杀害,经过辨认杀人的刀法与毕鹏的狂风刀十分相似,不过万幸当时武馆尚有其他人未遭杀害,据他们指称凶手不止一人。其中一人他们还见过,说是钱庄的掌柜。”包拯逼问道看書溂

  “不,不是我,对付白天标有毕鹏一个人就足够了!”单雄知道自己已经将事实脱口而出,只好继续说下去以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包大人明鉴,草民真的没有杀人,是毕鹏告诉我白天标是他杀的。”

  “好,你且将所知的情形详细说来,倘若果真与你无关,本府自会将你由嫌犯之中排除在外。”

  “是,草民一定实话实说。”

  话分两头,任谁都没有想到决定这件案子最终走向的证据竟然来自于王丞相之女王秀英的身上。王秀英的母亲乃是当年邓宁夫人于屏的至交好友,听闻女儿说出了自己闺中密友的往事一时间也是打开了话匣子。

  “秀英,想当年你于屏姨娘与我交好多年,孩子出生之时更是为娘一直相伴左右,最后还是在相府作为款待宾朋的场地。那时无论是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是绿林里的江湖义士都来为安邦侯庆祝,甚至连康王爷都特意前来祝贺,整整摆了三天的宴席,那场面......”

  王秀英听闻母亲对当年的描述脑海中顿时浮现那时在殿前司猜想的那份名册,孩子的亲生、安邦侯邓宁、康王赵德刚所有的线索都能串联在一起,失声问道:

  “娘,当年安邦侯邓宁邓侯爷可曾记录下宾客的名姓?”

  “那是自然,为娘依稀的记得当时为了记录宾客整整写了两大本名册,秀英,你这是怎么了?”王母不解的问道

  “娘,你知道那本名册在哪?”

  “就在府中。”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