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与我无关吧。

  系统在阿楚脑袋里把书翻得哗啦作响, 用一种毫无感情的播音腔开始朗诵:

  “令人惊叹!鬼才郭嘉一生的八大预言,每一个都精准实现!

  第一,不杀刘备, 必成祸患;

  第二,有勇无谋,吕布必败;

  第三,孙策必死于刺……”

  阿楚眼皮一跳,立刻止住它,凉飕飕地快进到第九条:“第九,黄巾乱初, 阳翟被攻。”

  系统欣慰:“善哉。”

  阿楚无语了, 她瞥了眼郭嘉,发现对方的心态真是不错, 这种时候居还能然维持住笑容, 只是那弧度怎么看怎么牵强。

  不过现在也不是关注乌鸦嘴心情的时候了。阿楚拉住那县兵,指示道:“你先去校场, 让高玥带人来。”

  对方连忙应是。

  这是黄巾第三次来袭。

  陈佑显然已经对黄巾的到来有了准备,正在和身旁的县丞商讨如何应对, 见到阿楚登上城头, 纷纷向她作揖:“亭主。”

  阿楚点了点头:“辛苦二位了。”

  她没有先看城下的匪兵,反而背身去看内城的百姓。

  颍川是富饶大郡,因此阳翟的街道都比扬州小县宽敞繁华。那些黄巾散兵显然是看中了这一点, 屡次进犯,败了两次也不放弃, 想来是真的眼热阳翟的资源。

  街道此时已空无一人, 沿街的商铺都关了门, 住宅区更是各个大门紧锁, 看来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

  若是百姓慌乱四散,人人自危,那才是最危险的。

  她略微放下心来,转头问陈佑:“陈县令此前对抗反贼,说他们不过一两千,可如今看来,似乎不止这么多?”

  城楼三丈多高,从城头往下望去,头系黄巾的杂军黑压压一片,只能看到他们的头顶。

  最前面的几个尚且还持着石戈铁剑有些模样,到了后头,居然有提着木棍就上场的。

  黄巾民变本就是农民起义,军队由少量流匪与大量农民组建而成,说一句良莠不齐都是高估了,对于见惯了贵族部曲的阿楚来说,他们实在只配得上一句“乌合之众”。

  然而人也是真的多。

  虽然队伍稀稀拉拉、七零八散,但他们从城下开始,远远地竟排到了荒道上,阿楚眯眼细估,将他们于自己那两千士兵比对了一下,猜测其人数大概在四千左右。

  陈佑脸色微变,显然也意识到了他们人数的变动。

  此前阳翟县兵已打退他们两次,黄巾也折损了不少人,好不容易消停了些,今日忽然又袭了过来,人数却翻了一番,也不知是从哪里联合的人。

  “颍阳离阳翟最近,莫非这些是?”陈佑不确定地皱眉。

  阿楚凝眉,她没有在豫州待过,对颍川各县的情况都不了解,没有办法推测出他们的来历。

  “不是颍阳黄巾。”一直没有发声的郭嘉开口了,他少见地收起了懒散,目光沉了下来,“颍阳县兵不比阳翟,安逸久了,没什么战力,县令也不是敢作为的,此时应在和黄巾相互牵制,那里的贼军抽不开身。”

  如果说阳翟令陈佑是个有才干、做实事的,颍阳令就是东汉典型的庸常官员,虽也没什么鱼肉百姓的心,可自己的那点利益也是要紧紧攥住当年。

  贵族出仕的普通官员,哪里舍得把自己家的私兵拿出来充公?于是就拿着官家的县兵硬抗,因此哪怕那些黄巾战力有限,不是什么硬茬儿,一时也打得难舍难分。

  阿楚对此一知半解,开口还想再问,却被打断了话,原来是高玥听闻大事后,赶忙从演武场追过来了:

  “主公!”

  跟在后面的荀彧慢她两步,一上楼便听到她喊阿楚主公,脚步一顿,不过在被人注意到之前又恢复了自然,跟着走上前。

  阿楚没时间注意这些细节,她拉过高玥:“阿玥,人都齐了吗?”

  “将士们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主公下令。”

  “等一等,”郭嘉不客气地打断她们。他走到城墙边缘向下看,已经有贼匪模样的领头骑着瘦马跃到前方空地,开始叫骂了。身后黄巾四千多人,也开始喊起来。他只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转而望向陈佑,“县兵也是吗?”

  陈佑会意,向阿楚一揖:

  “阳翟三千士兵,但凭亭主调用。”

  阳翟兵三千人,阿楚自己又有两千人,对上着歪瓜裂枣的四千多黄巾,怎么看都是赢。

  她看了眼郭嘉与荀彧,没什么情况。这两人虽是故友相逢,却是在这种场合下会面,彼此也就是略一点头,没再额外问候了。

  郭嘉抱着臂,倚靠在城头边沿。

  陈佑开口做出担保后,他就恢复了平日的散漫,也不再开口了。现在呢,他几乎有点看戏的样子了,抄着手靠在一旁,好整以暇地看向阿楚,期待着她的反应。

  荀彧本是想要开口的,可是注意到郭嘉的模样,明白他有借此考察的意思,因而也就咽下了未说的话,看向阿楚:

  “异人有什么想法,自可去做。”

  这还真是放心她。

  不过他与阿楚相识已久,对她的行事作风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说出这样的话,也算是认可了。

  “我明白的。”

  阿楚对他点头一笑,也走到城楼边缘,垂眼俯视着空地上叫嚣的敌将。

  说是敌将都有些夸张了。

  这些无组织无纪律、靠着条黄色头巾彼此结盟,唯一目的就是进城抢掠的人,身上毫无军队的的特质,只有一片受情绪支配的激愤,能上得台面的反而是最前方那些山匪出身的,他们的“将”……大概只能算是头目吧。

  阿楚小时候在徐/州长大,年纪大些就回了雒阳,习惯周围人都说官话。下头黄巾假模假样地出来搦战,说出口的是连串的豫州方言,她听不太懂,因此心里没什么波动。

  反倒是荀彧,颍川世家出身,芝兰玉树,风度教养都是一流,习惯了文雅的环境,乍一听这些山匪的粗鄙之语,难得地愣了一下。

  秦楚身为女子,担任主帅而带兵卫城的消息,在阳翟也沸沸扬扬传了几天。也不知道这些乱贼是从哪里听说的,张口闭口就是裤/裆里那点事,骂起女人来可比骂男人难听多了,荀彧听了只想皱眉,最终还是忍住了。

  既然事情的主人公听不懂,那就不要流露出任何情绪,让她猜到了,反而平添烦乱。

  只不过,他的好意注定要被辜负了。阿楚虽听不懂豫州方言,却也不是傻子,心里知道自己特殊,就更容易被挑出错误,更何况脑子里还内置一个不怎么灵光的系统。

  系统瞪着黄巾,它的内置翻译器正在生效,听到他们那些下三路的叫嚷,气得在阿楚脑中上窜下跳。

  这家伙最近大概又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从犄角旮旯里翻出了一堆社会语录,叉起腰,气势汹汹地大喊:

  “天生一副傲骨,别在楚姐面前摆谱!”

  阿楚觉得好玩,随口接道:

  “我这野马不识归途,你这贼人我必须铲除——”

  陈佑目瞪口呆。

  陈佑尴尬地笑了笑,好不容易才挤出来一句:“亭主真是……有血性。”

  阿楚:“……”怎么把这东西说出口了。

  话说回来,反贼兵临城下,还在城楼下接连挑衅,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做来着?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通常情况下,在己方占优势、对方还鼻孔朝天地低看她一眼,不知天高地厚地上阵叫骂时,主帅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揍到他求饶吧?

  一直忍气吞声,或许连手下将士都会心中不满,那可不是她的作风。

  虽说黄巾是靠迷信起家的,她用魔法打败魔法也未尝不可,然而现在她头顶上还有个蠢皇帝,事情若是被传出去,也不知朝廷那些人会怎么处理。

  这么一想,反是硬上最合适。

  她心中有了计较,抬手唤过高玥。

  “阿玥来。”

  高玥乖乖上前,听她吩咐。

  “现在可用兵马共五千,你且带三千人,从西方侧门绕出,伏于一侧,等前方敌兵乱了阵脚,便可动手。”

  不愧是跟在她身后的人,即使是第一次带兵上阵也不怯场。所幸除了朝廷拨调的一千五新兵以外,阳翟的县兵都是有过作战经验的,她带三千人也不算吃力,闻言立刻抱拳应下:

  “诺!”

  高玥作为将士的服从性极强,郭嘉荀彧身为文士也各有想法,只等着阿楚开口。

  果然,阿楚又安排道:

  “我将自领五百人应战。文若,请你带着余下一千五百名士兵,守卫阳翟城。”

  在另外两位谋士开口前,陈佑已先对她的安排表现出了疑问。他的语气小心翼翼,像是怕冒犯到阿楚,但又实在忍不住:“五百人……对于亭主来说,足够吗?”

  阿楚哈哈笑起来,含绿的杏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她与荀彧对视一眼,对方低眸莞尔,目光柔软而充满信任,对着阿楚微不可察地一点头。

  她撩起颊边乱发,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微微抬头,笑容倨傲:

  “五百人于阿楚是否足够,请县令一会儿看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