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称帝尊>第23章 按捺不住
  朝政殿,一侍者急匆匆地来到虞王身边,俯身于虞王身旁,在虞王耳边低语几句。

  霎时间,虞王的神色变得有些凝重。

  朝下群臣看到虞王的神色,不由开始猜测有什么大事发生。

  虞王沉思片刻,转头对侍者道:“为他们安排客栈,于宫外等候。”

  侍者神色有些犹豫,对虞王道:“王上,如此安排恐有不妥吧?”

  虞王冷笑两声:“告诉他们,愿意等就让他们等着,若是不愿意他们大可自行离去。”

  随后,虞王不再理会侍者,看向群臣:“答辩继续!”

  文武之道,何以能定国安邦?

  徐永怀之后,徐永安继续:“父王,我虞国自建国以来,就是以武立国,先有先祖以武力镇服百里乡民,后有毅公以武力安定万里疆土,今有玄武军团镇守国门之北,青龙军团镇守国门之东,白虎军团浴血沙场......”

  啰啰嗦嗦一大堆,徐永安终于是转回了正题。

  徐永安面视虞王,当着群臣的面扬言道,自古至今,文道虽有成效,但虞国的强盛终究离不开虞国历代先王及功主以武力强势镇压,是故文道虽有可取之处,但是只可为辅,不可为主,真正能定国安邦的,唯有武道。

  说完之后,徐永安也是趾高气昂,蔑视群臣,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虞王看着徐永安这幅神色,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

  他不是对徐永安的答辩不满意,只是心中略微有些感慨,徐永安就算回答的再好,他也不可能让徐永安成为储君的人选。

  徐永怀看着徐永安自信的模样,淡淡向徐永安下面扫了一眼,有些忍不住笑出声来。

  徐永安心中一痛,脸色顷刻间阴沉下来:“徐永怀,你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意思?”徐永怀装傻充愣,一脸的迷惑。

  “你.....”徐永安眼中怒火中燃,当即就想对徐永怀动手。

  群臣将徐永安的变化看在眼里,原本看好徐永安的镇北侯不由暗暗皱起了眉头,原本那些被徐永安的答辩打动了的武将,也都相互对视着,微微摇头。

  心气狭隘,冲动易怒,难成大器。

  若是让徐永安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不知道会怎么想。

  朝臣们终归不是徐永安,他们体会不到徐永安的痛,他们现在就算是知道了徐永安的缺陷,也断然不会去宽慰半句。

  “永安!”虞王开口阻止了徐永安,“你的事本王已经知晓,这里是朝政殿,为了你和我虞国的脸面,本王就不在这儿多说了,你下去吧!”

  虞王话音一落,徐永安脸色变得煞白。

  内心隐隐不安,却仍存一丝侥幸。徐永安看向虞王道:“父王,儿臣不明白父王所言何意。”

  虞王静静凝视徐永安。

  片刻,虞王道:“怎么,你要本王当着这百官的面将你的事说出来吗?”

  徐永安瞬间沉默下来,低头站到了一旁,两只拳头紧紧攥住,屈辱感在其心田油然而生。

  他不甘心呐!

  老天为何对他如此不公?

  “父王,我想知道,我还有机会当储君吗?”半晌之后徐永安向虞王问道。看書喇

  虞王淡淡看向他,只是反问道:“你说呢?”

  有些事,其实是根本不需要问的。

  听着徐永安和虞王的对话,徐永怀内心不由一凝。

  徐永安的事?是那件事吗?

  徐永怀不由向徐永志看去,如果虞王说的真的是那天的事,那是谁告诉虞王的呢?

  他不由怀疑起徐永志来。

  得到虞王的答案,徐永安顿时感觉大脑中一片空白,好似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眼前天旋地转。

  窒息!

  徐永安就好像要这样晕厥过去。

  在徐永安站立不稳的时候,镇北侯一步上前将徐永安搀扶住。

  镇北侯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也看得出来徐永安的事情不简单。

  “王上,看二皇子的状况,继续参加朝会恐怕有些困难。不如由老臣带二皇子下去吧。”镇北侯向虞王请求道。

  在这朝堂之上,明显不是问话的地方,他想将徐永安带下去,亲自问明缘由。

  不说他将全部精力都押在了徐永安的身上,就算不是这个原因,他也不能不管徐永安,谁让他是徐永安的舅舅呢?

  在虞王点头之后,镇北侯一手提着徐永安向大殿外面走去。

  答辩继续。

  徐永乐上前。直视虞王:“父王,虽然不知道二哥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但二哥所言却也是儿臣想要说的,定国安邦,确实应当侧重于武道,文道不可取......”

  徐永乐之后,徐永军继续:“父王,儿臣以为,文道可取,武道同样可取,废文而行武。政令不通;废武而行文,百事不兴。儿臣以为定国安邦,文道当以武道为辅,武道当以文道为辅,二者取其重,天下之事无武道不可成矣......”

  弯弯绕绕,听着徐永军的话徐永怀刚开始有些迷惑,可是随着徐永军继续讲下去,徐永怀的眉头舒展开来,徐永军看似是在文道和武道一起说,可是最终还是回到了武道上,徐永怀概括出一句话: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政令畅通,文道行之,若政令无法施行,那就以武道强行施行。

  徐永军强调武道的重要性,只有武道贯以始终,才能有备无患。

  徐永志在司祭邵奇鼓励的眼神中站了出来:“父王,儿臣不否认大哥所说,文以治国,武以安邦,此二者可并重。但儿臣今日在这里着重强调的还是文道,一国的治理及安定,首以文道教化、规劝为主.....”

  徐永志说完了,虞王看向群臣:“众卿家,几位皇子给本王的答卷你们都听到了,你们以为谁更适合做我虞国未来的王?”

  “王上,臣私以为三皇子更适合做我虞国储君......”

  “王上,臣以为五皇子更适合做我虞国储君.....”

  虞王话音刚落,就有两人按捺不住跳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