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109章 高级打工仔才能深受大佬们的喜爱
  金陵城。

  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里,头戴斗笠的人轻轻推开院门,穿过小院来到前厅。

  模样俊秀的公子哥儿正坐在桌案后冲泡着面前的茶叶。

  动作一丝不苟,仿佛这世上没有什么事儿比眼前的茶盏更重要。

  斗笠男子也不敢叨扰,打量着屋内的陈设,尤其是公子身后那副看不懂的题字,一直等到公子哥儿轻轻啜了一口茶,抬起头看向他。

  “什么事儿?”

  “近期京城里突然传唱起一首童谣,跟大老爷有关。”说着从袖口中抽出一张纸条,递给眼前的公子哥。

  这俊秀公子哥儿正是纪纲,离开北平,他快马加鞭赶往金陵。

  提前来为燕王入京之事做准备,目前不但掌握了张玉先期布下的暗子,还根据朱瑾指示和自己的理解,开拓了多条暗线。

  纪纲打开手里的纸条一看,手轻轻一颤,沉声问道:“这童谣是从何时开始传唱的?”

  “就在昨日,街上的小乞儿口中开始传唱,同时各大酒楼也开始宣扬大老爷要上位的消息。”斗笠男如实答道。

  自纪纲接手谍报组织以来,很多明面上的称呼都开始用暗语指代。

  比如燕王朱棣,就是大老爷,造反就是上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接头暗号,比如北燕南归,生死相随。

  一切在纪纲的手上都变得井井有条,纪纲仔细分析了这条消息,马上手书一张条子,递给斗笠男。

  “这个送给大老爷。”

  他的条子,主要是及时给燕王传递消息,让燕王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同时在下面附上了自己的推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当时在朱瑾那儿接受测试的时候,从朱瑾那儿学到的方法。

  到现在他还记得朱瑾给他的谆谆教诲,“一个高级的打工仔,不仅要能解决好领导交代的事情,还要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分析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逻辑,并提出处理意见。”

  “这样你就会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高级打工仔,深受大佬们的喜爱。”看書溂

  “这是我多年社畜的经验,今天心情好,就免费教给你了。”

  当时,纪纲并不能听懂朱瑾说的很多词汇,为此他还追问过。

  如此至理名言,是需要拿出来仔细研读,反复斟酌的,他不能容忍自己有听不懂的地方。

  不过遗憾的是,神秘的朱瑾少爷并没有解释的意思,而是让他自己去领悟。

  纪纲也不敢叨扰朱瑾,来到金陵之后凭借自己的记忆,将这段话完成的临摹出来,就挂在自己身后,用来时刻提醒自己。

  对于今天收到的这个消息,他仔细分析了整个事件的逻辑,然后给出的意见是:消息应该是朝廷主动散步,其目的应该是趁着王爷入京的机会引起朝堂诸公的忌惮,达到某种对王爷不利的目的。

  对此,吾有三点建议,一是王爷打道回府,不入险境。

  二是王爷权衡利弊,仍决定入京的话,吾为王爷做好一切准备。

  三是飞鸽传书至北平,问一问少爷的意见,以策万全。

  最后的这条,在纪纲看来是真正的万全之策,自从得了朱棣的信任,朱棣对他也是说明了朱瑾的不凡之处。

  这让纪纲对朱瑾尤为崇拜,而这第三条,是纪纲所能想到的真正的完全之策。

  在他看来,无论局势有多复杂,只要朱瑾给出自己的意见,那这些都不是事儿。

  ……

  燕王入京之事,让朝廷和燕王两方的局势趋向于剑拔弩张,诸多藩王和百姓都着眼于京城。

  这一日,朱能带着朱棣的手书,奔赴大宁。

  大宁,即今天的内蒙古宁城,宁王主权的封地。

  宁王十三岁受敕封为王,十五岁赴大宁就藩,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

  其封地比北平更靠近西北部,跟鞑靼为邻,与燕王想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有人说过,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可见一斑。

  朱能带着几骑随从,为掩人耳目进行了一番装扮,长途跋涉来到大宁,求见宁王。

  王府卫兵听说是燕王手底下的人,当即也不敢怠慢,进门通报一番。

  没一会儿,护卫再次返回,对着朱能道:“不好意思,宁王今日出门打猎去了,不知何时回来,朱将军若是有事,下官可代为通传。”

  朱能一愣,想着这事儿还是得跟宁王当面说才好,抱拳道:“有劳兄弟了,我还是等等看吧。”

  说着给护卫递了几两碎银,带人寻了个客栈住了下来。

  隔天,朱能再次上门求见,守门的护卫又是进门通传,然后回禀朱能,“不好意思朱将军,王爷今日去巡视边境去了,将军请回吧。”

  朱能又递了些银子。

  第三日,朱能又如前两次一样上门求见,这回护卫没有进去通传,而是拉着朱能道:“王爷近来不愿见客,朱将军还是不要为难我等了。”

  “你有何事不如写封书信,我代为转交,如果王爷有何吩咐,我到客栈寻你。”

  护卫也是见朱能多次上门,还塞了些银子,不让他再耽搁下去。

  朱能闻言自然是懂了,当即从怀里将燕王的书信取出递给护卫,“那就劳烦兄弟了,请帮我将这封信代为转交给宁王殿下,至于寻我就不必了,我今日便回去了。”

  说完又给护卫塞了些碎银,随后扬长而去。

  等朱能走后,护卫转身进门,将书信递给宁王。

  宁王打开书信看了半晌,将信放到烛台上焚毁,随即皱眉不语。

  手底下的人见状好奇问道:“王爷,燕王说了什么?”

  宁王沉默良久,沉声道:“四哥不忍就此束手就擒,想拉拢我一起起事,问问我的意见。”

  “那王爷的意思?”那人接着问道。

  宁王眺望着窗外,自嘲一笑,“我能有什么意思?如今的局势就算我和四哥联手又能如何?”

  “还不是一样被朝廷玩弄于股掌之间?”

  “对了,听说四哥最近要入京?”宁王陡然问道。

  “确有此事。”

  宁王颔首,“那就等他能活着离开京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