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78章 这乱臣贼子竟敢污蔑朕?
  事情定下,那就要着手准备前往京城的一应事宜。

  此事事关重大,自然不是随便一句话就闷着头撞向京城。

  “既然要去京城,那大师可有何安排?”朱棣看向道衍。

  道衍和尚颔首,“此去不宜带太多人,而且带去的人都在朝廷严密监视之下,所以先前布下的谍子就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了。”

  “谍子……先前倒是发现了一个人适合刺探谍报,不过此人来的太过蹊跷,俺想带去上瑾儿看看。”朱棣提起自己先前见到的纪纲。

  道衍也想起朱瑾直接分析出葛城可能叛变的事,也是不得不佩服,“少爷看人确实精准,请他过目是最好不过了。”

  “只是如今王爷被朝廷诸多眼线盯上了,想要悄无声息的去见少爷怕是不太可能了。”

  朱棣闻言也是皱眉,这也正是他苦恼的事情。

  “找到机会再说吧,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将这件能飞天的东西拿到手里才是。”

  ……

  金陵城,谨身殿。

  这一日,朱允炆正在批阅奏折。

  偶然想起被关押进天牢的黄真,问道:“那黄真怎么样了?”

  底下的小太监回禀道:“启禀皇上,奴才差人问过了,听说他在牢里一直辱骂皇上,简直可恶。”

  小太监故意摆出义愤填膺的姿态。

  虽然在他心里并不觉得朱允炆是什么明君,对他们这些小太监更是不当人看。

  但是该有的姿态还是要做的,免得自己不知道啥时候就脑袋搬家了,毕竟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

  朱允炆眉头一皱,“死到临头,竟还敢辱骂朕,他问斩的日子定在什么时候?”

  “在今日午时。”

  “好,如此一来,这件事儿算是告一段落了,一会儿午膳后,去将三位大人宣进宫来,朕有事相商。”

  ……

  午膳后,三位大儒前来议事,就见随侍的小太监急匆匆的跑进谨身殿。

  一见朱允炆的面就连连禀奏,“皇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

  朱允炆本来小憩刚结束,头脑还有些昏沉,也瞬间被这声音惊醒。

  脸色颇为不悦,“小春子,何事如此惊慌?”

  太监小春子赶忙上前行礼,“皇上,那那那……那黄真他在斩首示众时大放厥词,污蔑皇上。”

  “他说什么了?”朱允炆皱眉道。

  “他……他说皇上昏庸无道,残害诸王,污蔑贤臣,此……此乃亡国之兆。”小太监断断续续的说完。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乱臣贼子,死到临头竟然还敢污蔑朕。”朱允炆气急败坏。

  只觉得自己被这些个大臣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们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自己也得学学皇爷爷,杀得他们胆寒,他们才知道自己贵为天子不容任何人挑衅。

  “朕要下旨,移其三族,以泄心头之恨。”

  “来人!”

  朱允炆当即朝着门口的御前侍卫喊道。

  齐泰在一旁赶紧上前阻拦,“额,皇上,黄真一家人已经于昨日离京,不知所踪。”

  他不想朱允炆再出昏招,说的也确实是实话,黄真的家人早就由袁泰安排出京城了。

  “什么?”朱允炆气极,“这厮是早有预谋,是要污蔑于朕啊。”

  “乱臣贼子,其心可诛!”

  说完颓然坐下,本想学着做个杀伐果断的人间帝王。

  又突然发现,连这么点小事都能办的磕磕绊绊,一时间有些泄气。

  “三位大人,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啊?”朱允炆不禁问道。

  见其他人不说话,黄子澄上前道:“皇上,这黄真已死,他的家眷也就罢了吧,这也正好体现陛下仁慈。”

  见朱允炆神色缓和了一些,黄子澄才接着道:“如今我们只要派人去搜集亲近燕王的诸藩不法之事,就能将其一网打尽。”

  “到时候,就可以着手开始对付燕王了。”

  “那黄真的一些闲言碎语想来也不足为虑。”

  朱允炆点点头,“也罢,那就按以行先生所言便是。”

  说完他看向方孝孺,“尚礼先生,先前所说的恢复祖制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

  现在的方孝孺,只要朱允炆不问,他也不参与削藩的事了,一心只为朱允炆意图恢复祖制一事出谋划策。

  生怕自己又说错话酿成什么后果。

  “臣已经将一应策略都写进奏疏了,请皇上过目。”

  朱允炆看罢,心想总算是有了个好消息,颔首道:“好!马上着有司办理。”

  ……

  这边朱允炆觉得黄真死了,湘王那件事儿就算是揭过去了,自此可以高枕无忧,对他临终的说的那些话也不怎么在意。

  但这个消息,却是悄然在京城百姓,乃至达官贵人中间流传开来。

  也是这一日,曹国公李景隆和徐增寿两人一起相约在莫愁湖畔的一家酒楼吃酒。

  席间,徐增寿就不经意地聊起了黄真被斩首的事儿,“九江可听说了那黄真被砍头时说的那些话?”

  “自然听说了。”李景隆吃着菜,随意答道。

  “这是在打皇上的脸啊,跟湘王那番操作如出一辙,不过两人命运就有天壤之别了。”

  徐增寿点点头,“咱这皇上,如今已是在出昏招了。”

  “就那几个没经历过什么事儿的儒士,又能出什么好主意?”李景隆摇头。

  “我可听说那黄大人可是对九江看重得很啊。”徐增寿打趣道,看着李景隆的反应。

  他倒也不是想凭借这几句话让李景隆怎么样。看書溂

  而是想看看李景隆的反应,顺便在他心里安下个钉子。

  只要是以后在替朱允炆办事的时候心里有些顾虑,那就足够了。

  李景隆嗤笑道:“不过是我跟皇上比较亲近,用着没有顾虑罢了。”

  “不然你以为他们这些人对我们这些武将系的人,能有什么好感?”

  “说的是。”徐增寿举杯,“朝中大臣虽然不敢明着说,不过对处置黄真这事儿也颇有微词啊。”

  “那是自然,辛辛苦苦给皇上办个事儿,结果人没了,这谁不心里打鼓啊?”

  李景隆笑道,“以后啊,可都得悠着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