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51章 皇上,我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少年
  高贤宁被纪纲这一激顿时脸色通红,脸涨得通红,“要是皇上让我一家赴死,我高贤宁必没有半句怨言。”

  “榆木脑袋,你先回去问问你们家的人愿不愿意跟你去死?”纪纲冷笑。

  高贤宁见说不过纪纲,怒斥道:“纪兄,你这些话可是跟朝廷,跟皇上对着干,我劝你不要不识好歹,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纪纲毫不在意,语气中满是不屑,“你还是先担心担心你自己吧,我不日就要北上,不陪你们玩儿了。”

  -------------------------------------

  北平,燕王府。

  朱棣和姚广孝二人在一处偏殿议事。

  此时朱棣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朝廷如此急切的更换了俺北平的一干城防要员,看来是要对俺下手了啊?”

  姚广孝面色平静道:“这倒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不这样一步一步蚕食王爷的力量,朝廷可不放心啊。”

  “俺就是咽不下这口鸟气。”燕王愤愤地道。

  他们也是刚得到朝廷谕令,让张晟、谢贵接替原先的北平守将,掌管北平防务。

  这张晟和谢贵是什么人,那是跟随李景隆在擒拿周王时立下功劳的人,深得黄子澄等人的看重。

  这两人来换防北平军务,那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就是让人看着燕王,不让他再跟原来的部下眉来眼去。

  进一步削弱燕王对北平的掌控,到时候这燕王的势力从北平一城压缩到燕王一府,日渐衰弱之下,还不就只能任由朝廷拿捏了?

  姚广孝淡然道:“王爷也不必忧虑,先前朱瑾少爷那个计策,已经让我们占尽了先机,此时诸王必定人人自危,都怕下一个有此下场的就是自己。”

  “朝廷安排这两人来北平应该是先前做好的部署,现在朝廷必定焦头烂额,一时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无非就是多两个明面上的眼线罢了。”

  朱棣微微点头,没再说话,心里盘算着自己目前的实力对上朝廷有多少胜算。

  心里暗暗的庆幸,咱那儿子,捡的值啊。

  就在朱棣暗自发呆之时。

  门外一个下人跑进来通报。

  “王爷,长史葛大人回来了,正在前殿等候。”

  “知道了!”

  “大师随我一同去吧,一会儿咱再出城转转。”

  姚广孝自然是心领神会,这是又要去见朱瑾了,微微颔首,然后一言不发的跟在朱棣身后。

  王府前殿,葛城小心翼翼的等着朱棣前来,努力让自己的表情变得自然一些。

  生怕自己露出点儿什么异样引起朱棣的怀疑。

  朱棣一进门,葛城就迫不及待的上前拜见,比往常更加恭敬。

  “葛城见过王爷,此次入京王爷交代的事儿都已经办完了,另外带回了皇上赏赐的……”

  “好了,这个以后再说。”朱棣哪有心思听这些屁事儿。

  直接打断道:“你此去京城,皇上有没有单独召见你?”

  葛城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何止是有啊?简直太有了。

  看着燕王那一双大大的虎目如铜铃般瞪着自己,葛城只觉得心里有一百只蚂蚁在上面爬。

  燕王是知道皇上召见我了?

  嘶,他在宫中有眼线?

  那我要是撒谎,被燕王知道的话,当场就得脑袋搬家啊。

  葛城心里很苦,你们两尊大神,怎么就可着我一个小鬼整啊?

  葛城强装镇定,只觉得自己额角豆大的汗珠蹭蹭的往外冒。

  心里演练着自己要如何表现才算自然,要是犹豫的久了,必定会被燕王看出端倪。

  心里一时间七上八下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棣见葛城半天没说话,不悦地喊了一声,“葛长史?”

  葛城浑身一哆嗦,“啊,啊?”

  “王爷,皇上确实有召见下官。”

  朱棣其实也不知道这事儿,只是心里有些猜测,见葛城这么坦诚,有些好奇,“那皇上跟你说了些什么?”

  葛城心念急转,自己投靠了皇上的事儿那是万万不敢说的。

  至于其他只能实话实说了,“额,皇上就是问了些北平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些近来王府上的事情。”

  “那你怎么说的?”朱棣继续追问,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臣……臣说王爷最近闲来无事就养花种草,或者出门闲逛,北平在皇上的治理下也是井井有条,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葛城说完赶忙低下头,偷偷的看了眼朱棣,见朱棣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大石终于落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朱棣觉得这倒也合乎情理,又道:“其他还说了什么?”

  “没……没有了,王爷素来忠于朝廷,臣也是看在眼里的。”葛城闷着头对答。

  朱棣没在意葛城的举动,他想的主要还是朱允炆确实是想要打探他的消息。

  葛城回答的倒也还中规中矩,暂时也没什么问题。

  随即摆了摆手,“行了,你先下去吧。”

  说着起身招呼道衍和尚,“大师闲来无事,随俺出去转转。”

  葛城一听朱棣要领着道衍和尚出门,想起朱允炆交给自己的任务,竟然鬼使神差地来了一句,“王爷,臣也陪王爷出去走走吧。”

  一直以来,葛城虽然为燕王府长史,但他其实并不算是朱棣的心腹,顶多也就算是个近臣。

  他说这话也就是立功心切,说完他就后悔了,这燕王出门怎么可能会带上自己呢。

  心里正暗骂自己愚蠢至极,过于急躁怕是要引起燕王怀疑反倒将自己置于险地。

  谁知朱棣竟然来了一句,“行,那就一起吧。”

  朱棣也是觉得葛城担任自己王府长史多年,虽然才华不算出众,但是日常大小事务处理的倒也井井有条。

  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自己也不可能总指望着那些个武将就能把所有事情都办好。

  可信任的文官也没几个,葛城倒是也能培养一二。

  见葛城有心,索性也就将他带上,去跟朱瑾学一学也好。

  三人乘着马车“吱吱呀呀”一路出了城,就朝着朱瑾家的方向去了。

  葛城见状心里就直犯嘀咕,这也不像是出门闲逛的样子啊,感觉这目的性还挺强的?

  心里逐渐警惕起来,听说燕王早有反意,自己说不定要发现燕王谋反的秘密了。

  顿时凝神屏气,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生怕自己露出马脚。

  朱棣和道衍和尚两人也是闭目不言,等马车出了城,朱棣的心情也逐渐轻松起来。

  道衍心里还挂念着自己上次来劝朱瑾最后自己反被说服的事,当时自己给朱棣出了个劝说朱瑾的主意。

  今天正好有时间,道衍适时提醒道:“先前王爷让贫僧劝那少年,贫僧后来想了个主意,今天不妨去试上一试。”

  朱棣颔首道:“大师可有何计策?”

  “我观那少年虽然智计百出,才学渊博,乃是堪比诸葛卧龙一般的人物,但是对权势没有半点欲望。”

  “但这般年纪的少年本不该如此,想来可能是没觉得身居高位有什么好处,闲散惯了。

  贫僧以为,咱去找个他手底下的佃户,纠集些人手去官府告他个欺压百姓之罪。”

  “等他吃些苦头,咱再佯装拿些银子摆平这事儿,到时候再跟他说可能就容易多了。”

  朱棣听着道衍这个主意沉思了一会儿,虽然有些下作,但对收服朱瑾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即点了点头,“那就依大师所言。”

  葛城在一旁默默听着两人的对话,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但心里顿时升腾起一丝丝惊奇、一丝丝期待。

  皇上,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个神秘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