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错爹,怂恿他造反>第29章 我再举报,我妹夫说你们要削藩周王
  黄子澄笑道:“皇上不必忧虑,如此太平盛世自然用不着锦衣卫,但让他们干点儿脏活还是可以的。”

  锦衣卫在大明朝可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

  大到谋大逆之罪,小到昨天晚上大臣吃了什么他们是无所不查,直接把大明打造成了一个特务统治的王朝。

  不过在一手缔造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之后,前后两任都指挥使毛骧(xiang)和蒋瓛(huan)都为了平息众怒被杀。

  蓝玉案后,锦衣卫也被朱元璋亲手废除,收缴了他们监察百官的权利。

  朱允炆在听说要启用锦衣卫的时候也是有些皱眉,他一点都不喜欢这些整天搞监听探查的家伙。

  他可是开创盛世的明君,不屑于用这些下三滥的手段。

  不过他可能忘了,历朝历代可不缺这些类似锦衣卫的机构,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职能有些偏差罢了。

  比如汉武帝设立的绣衣直指,女帝武则天的内卫,宋朝的皇城司等等都是类似锦衣卫的机构。

  但如今情急之下用一用倒也不是不行。

  正思索着,门外的小太监有些局促的进来禀报道:“皇……皇上,魏国公徐辉祖求见。”

  “徐辉祖?他又有何事?”朱允炆只以为他又是来表忠心的,倒也没在意。

  “宣他进来。”

  徐辉祖虽然贵为国公,不过自建文登基以来,这谨身殿他倒是没怎么来过。

  这回见黄子澄等三人在殿内倒也没有惊讶,直接行了大礼然后道:“皇上,北平又来信了,还请皇上和三位先生过目。”

  徐辉祖算是想明白了,反正到时候皇上也要告诉这三人,自己就直接说了呗。

  卖你们个好,你们也不好意思针对我不是?

  四人当然知道徐辉祖说北平来信是是什么意思,当即拿了信就看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着听闻近来皇上想要削藩周王,此事虽然为难,但你身为国公,想必还是有些面子,还请到时候为周王求情一二,为诸王求情一二云云。

  四人看完信是默不作声,努力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朱允炆虽然心神不宁,但还是有些欣慰,上前抓着徐辉祖的臂膀道:“徐爱卿真乃我大明忠臣。”

  “徐家乃开国元勋,满门忠良,朕也是知道的,只是削藩之事乃是机密,徐家又有三个女儿都是王妃,为了不让爱卿为难,所以很多事情没有交于爱卿去做,倒不是不放心爱卿的忠诚。”

  “爱卿宽心便是。”

  徐辉祖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说的话,当即又是拜倒在地:“皇上一番苦心,臣感激涕零!”

  “皇上放心,臣可向姐姐回复定会为周王求情,改日朝会上也会上奏说情,绝不耽误皇上大事。”

  “好。”朱允炆要的就是徐辉祖这个承诺,“徐爱卿不愧是我大明肱股之臣,既然爱卿已经知晓此事不知爱卿可有何良策?”

  徐辉祖三番两次的来表忠心,朱允炆也不好再随便找个借口把他踢出去。

  反正都已经不是秘密了,那就顺带问问他的意见。

  徐辉祖略一沉吟,随后道:“臣以为,既然要削藩周王,那皇上颁一道圣旨,着兵马一同前去削藩即可,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黄子澄一听徐辉祖这主意简直臭不可闻,冷笑道:“武夫之言,武夫之言,若真要如此简单行事,那又何必问你的意见?”

  徐辉祖这就有点搞不懂了,这削藩不是带着圣旨和兵马去就行了吗?

  这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朱允炆也是微微摇头,这武夫办事情果然是有些粗鄙,真要这么见到还需要他说?

  不过刚刚才说人家是大明肱股之臣,这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也是打了个圆场道:“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不过削藩还是要讲求一些真凭实据,不好这么鲁莽的,否则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啊?”

  “皇上说的是。”徐辉祖当即也不敢再多言。

  几人又是商讨了几句,还没得出什么结果,朱允炆就借故提起了恢复周礼的事情,找了个借口把徐辉祖支了出去。

  徐辉祖前脚才刚走,朱允炆脸色就冷了下来,猛然一拍案几道:“这削藩周王之事,为何又传到了燕王耳中?”

  “是不是再过几天,朕每日三餐吃个什么都要被燕王知道了?这还削个哪门子的藩?”

  他心里也是有些恼怒,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这个皇帝,在皇宫里面还随时被人监视着一般。

  当年被锦衣卫监视的那些大臣都受不了,何况他还是如今的大明皇帝?

  这朱允炆虽然平时对三位大儒很是尊敬,但他毕竟是皇帝,这帝王之怒可不是这么好承受的。

  三位大儒那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按理来说,这削藩周王的事,除了他们四人,也就只有派出去搜罗周王罪行的人才知道啊。

  应该没人会泄露出去才对,可这燕王究竟是怎么知道的?

  联想到上一次削藩的事也很快泄露出去,三人看对方的眼神都有些不确定起来。

  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难道这另外两人里面有人私通燕王?

  可三人如今都已经是皇上的眼前人,私通燕王能有什么好处?

  不过朱允炆此刻正在气头上,跟朱允炆关系最为亲近的黄子澄也只能上前道:“皇上,此事吾等也百思不得其解,但臣与皇上相伴多年,断然不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啊。”

  一听黄子澄表忠心了,齐泰和方孝孺也不敢落后啊,这时候谁落后朱允炆就可能会怀疑上谁。

  先把自己摘出去再说。

  齐泰道:“臣得皇上提拔才得有今日,对皇上是忠心不二啊。”

  方孝孺也赶紧道:“皇上,臣本就是一儒士,得皇上垂青才能居于庙堂,万万不敢泄露此事啊。”

  朱允炆眼睛在这三人身上看来看去也实在看不出谁可能有问题,但是这事情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呢?

  虽说先前不知道是不是那小李子公公泄露的消息,但从那之后,凡是跟三位大儒商讨机密的时候,一般也是不让太监随侍左右的。看書溂

  可如今这消息还是泄露出去了,这让三人都很有一种挫败感。

  如果不是从自己这四人口中泄露出去的,那必然是手下办事的人泄露的。

  “难不成这燕王耳目竟是遍布京城?”

  “那吾等所谋之事还能瞒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