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铁血利刃之特工鏖战>第一百三十一章茶楼巧遇
  晚上八点三十分,浏城市南部商业区春江茶楼。

  今晚春江茶楼为茶客举办了一场曲艺节目。将由一名新来的艺女为众人献上琵琶弹奏乐,曲目为《霸王卸甲》,《月儿高》,《昭君出塞》,《浔江月夜》和《飞花点翠》。

  这时只见从戏台右侧台阶上走上来一位年芳16岁左右身穿**白色绣蓝花短袖绸缎旗袍,怀中抱着一把由新红木做背料正面绘有一朵粉红色牡丹花的四弦琵琶女子。

  但见此女子身高在1。63米左右,头上盘着发髻,面似芙蓉眉如柳,细润的皮肤柔光若腻,樱桃小口不点而赤,娇嫩若滴。苗条婀娜的身材配上那**白色深蓝花绸缎短袖旗袍,整体更显得曼妙多姿。其笑颜如花绽,玉音如婉流。正是:皎皎兮似轻云之敝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这时台下传来一阵的赞美的议论之声。

  “哟西!”坐在第一排中间座位上的梅井大尉双手拄着日本军刀,坏笑着望着台上的这位艺女。

  坐在其旁边的小岛少尉手拄军刀频频点头,一脸的淫相。

  艺女缓步走到台前,向台下的客人微微的鞠了个躬,然后转身回到了戏台中间的座位上。

  此时艺女将琵琶竖抱怀中,左手指按弦,右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拨动弦。(指端套有薄牛角片制成的假指甲)首先是校定弦音,然后再将音域音色调好,随之便开始进行乐曲的弹奏。

  但见她左手指运用捺,带,擞的手法,右手指运用弹,挑,滚,抚,划,飞等手法,双手交互协调,在弹奏间其右手的食,中,无,小四指依次拨动琴弦顺向弹出,拇指随后反方挑进使出“上出轮”指法,五指交错更替相互配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弹奏出美妙的曲调。

  艺女弹奏的琵琶乐,既有高音的明亮和刚性,又有中音的柔和,也有低音的淳厚。其文曲沉静而细腻,武曲力度强烈而气势雄伟。

  当弹奏的琵琶乐曲的音域达到**时,但见其手指拨动琴弦:拂二弦,划三弦,滚四弦,在同一时间有三至四个音同时发出。此时重音突出,音量更强,所发出的音色表现尤为突出,足见其弹奏手法的娴熟与精湛!

  这时台下不时间的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与赞美声。

  卢小伟坐在椅子上,双眼目不转睛的始终注视着台上的这位女子。自从艺女怀抱琵琶走上戏台的那一刻起,卢小伟心中禁不住的暗自吃了一惊,一时间愣住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这位女子的长相,身量,举止太像一个人了!难道说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寻找多年的亲人陈淑英!不会吧,她怎么做了艺女了?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想到这儿,卢小伟又摇了摇头。可是……

  此时卢小伟呷了一口茶,在座位上静静的并且全神贯注的看着台上的女子,想通过更加深入的观察以便从中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对了!小英子(陈淑英的小名)右嘴角儿的下方不是有颗黑痣吗!嗯,对!我得找机会验证一下。”卢小伟心里暗暗的想着。

  卢小伟和陈淑英两人多年来彼此间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厚。

  卢小伟幼年时父母因病先后去世了,他自幼便成为孤儿。因生活所迫,卢小伟到了一家饭馆当了童工。每天起早贪黑的给老板干活。由于年幼体弱,有时很难担负一些重体力活儿。平时只要是手里的活儿没干好,就会遭到饭馆老板的毒打,有时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有一天,陈延珪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他的大徒弟(也是收养的孤儿)来到这家饭馆吃饭,正巧赶上卢小伟给客人端菜。

  当他将饭菜端上餐桌后准备离开时,陈延珪一眼就看到了卢小伟胳膊上的血印伤痕,于是便叫住了他并问其原由。

  看着坐在餐桌旁的几位客人生疏的面孔,卢小伟心里有些紧张,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孩子,不要怕!有什么委曲可以向叔叔说。”陈延珪拉着他的小手亲切的说道。

  “叔叔……”卢小伟眼睛湿润了,一边掉着泪一边向陈延珪诉说着自己的身世。

  听完了卢小伟所讲的话,几个人默默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不免产生了怜悯之情。

  “爹,这个小哥哥真够可怜的!”坐在父亲身边的陈淑英同情的说道。

  “是啊,淑英妹妹说得是!哎!……”姐姐陈淑仪和师兄在一旁叹了口气。

  陈延珪看了看大家,又望了望站在面前的卢小伟,然后低头想了一会儿。

  “孩子,愿意跟叔叔走吗?”陈延珪问道。

  此时的卢小伟睁大眼睛望着陈延珪,然后又瞅了瞅其他几个人。

  这时,他看见眼前这位叔叔的身旁坐着的小妹妹陈淑英的嘴角儿两边露出一对小酒窝儿,正朝着他甜甜的微笑呢。

  卢小伟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于是陈延珪叫徒弟搬了把木凳放在自己座位旁边,叫卢小伟和大家一起用餐。

  吃完饭后,陈延珪找到饭馆的老板向他说明了情况并递给了他几块银元,然后拉着卢小伟和其他几人一起离开了饭馆。

  陈延珪将卢小伟带回了铁阳市西部杨柳镇的家中。他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并有意将卢小伟收为义子。

  陈延珪的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对卢小伟的身世也深表同情,于是欣然接受。

  从此以后,卢小伟便认陈氏夫妇为义父母,与其两个女儿陈淑仪和陈淑英以及陈家的长义子三人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后来陈延珪发现卢小伟虽然偏瘦弱但弹跳力却非常好,为了使其将来有个健壮的身体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陈延珪便收卢小伟做了门下的弟子,与其师兄一样学习陈派的武功。因为陈家现在只有淑仪和淑英两个女儿了,陈延珪既然认了这两个孤儿做了义子,那么也就把他们当做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同时也将自己所练的武功尽数传授给他们,以便使得陈家武功后继有人,也更希望他们将陈家武术发扬光大。

  陈家收养的两个义子,对陈氏夫妇非常的尊敬和孝顺,对淑仪和淑英也十分的关心照顾,平时习武也很用功,一招一式都力争做到准确到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看書喇

  在这两个义子当中,老大性格很内向,平时不善言语。**卢小伟性格活泼开朗,言语幽默,勤劳质朴(平时经常帮助家里干活),做事心细(内秀),很讨两个女孩的喜欢。特别是二女儿陈淑英心里对卢小伟更加亲睐有加,平时常和他一起聊天,有时还和他一起出去玩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孩儿也渐渐的长大了。陈延珪便出钱供两个女儿念私塾,后来又上了中学。(陈家虽说有些家底儿,但毕竟不是很富裕,家中的钱除了生活上的日常开消以外,也只够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由于两个女儿天资聪颖,在求知方面非常好学;两个义子在这方面远不如她们,况且两人均已习武。所以家里便出资让两个女儿念书求学。)

  陈氏夫妇也是有心计的人,为了让两个义子也能学些基本的知识,所以让两个女儿放学回家后有空也教教他们读书认字。两个义子在学习方面基础较差些,但也算得上是比较用功。特别是卢小伟还时常的向淑仪和淑英请教(有时淑英还手把手的教他写字),这使得卢小伟内心深处对她尤为感激,平时对其更加的爱护和体贴。由于从性格爱好等方面因素两人都很投缘,再加上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没想到的是1937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寇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铁阳市被日寇攻占沦陷,长义子参军抗战,后来随国军撤离不知去往何处。陈延珪为保护家人遭到日本兵的枪杀,其妻子和两个女儿下落不明,只剩下卢小伟一人在家乡随同当地的民间抗日组织与日寇斗争,后来组织被敌人严重破坏,只得背井离乡,浪迹天涯……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多少个家庭没有了明天,又有多少人失去了和平美丽的家园!

  “哗啦啦……”一片掌声打断了卢小飞的回忆。

  这时台上的琵琶弹奏节目已经结束。

  艺女怀抱琵琶起身走到台前,含笑向台下的观众们微微的鞠了个躬,然后转身走下了戏台。

  此时台下的人们纷纷起身离席退场。

  卢小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准备见一下这位弹琵琶的女子。不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