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耽美小说>郅玄【完结】>第一百八十三章

  清晨,下了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

  寒风凛冽,刮在人脸上如锋利的刀子。

  郅玄走出大帐,全军已列好队伍,整装待发。

  和来时相比,军中多出百余辆大车,都是举家迁徙的东梁氏族。车后跟随带有不同标记的小车,还有大量家仆和奴隶。

  为能尽快抵达目的地,东梁氏族从郅玄手中购买大量皮毛,制成皮靴。还派人向军中匠人学习,用木头制作鞋底,能最大程度保护双脚,不使家仆和奴隶冻伤。

  换成以往,东梁氏族不会如此费心。

  今时不同往日,他们投奔新主,东都城内的一切都被舍弃。在取得功绩之前,手中的物资和人力都很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添补,自然不能随意损失。

  队伍出发之前,奴隶们抓紧拆卸帐篷。延续往日作风,凡是能带走的通通带走,打入地下的木钉都没留下半颗。

  战时就食当地,使得军粮十分富裕。

  临行之前,军中吏目各自清点,新军富余最多,三军也留下大半。加上之前祭祀狩猎,军中获得大量新鲜的鹿肉,厨们发挥手艺,制作出大批肉干,还用鹿血和肉丁灌成血肠,使全军上下都能尝到肉味,伙食规格远超别国军队。

  敞篷拆卸完毕,帮厨提起大盆和藤筐,为全军分发口粮。

  为行路方便,口粮主要是烘烤的麦饼和装在木筒里的蒸饭。血肠已经吃完,肉干还有许多,被撕成巴掌大的厚片装在袋子里,分批发下去。甲士、卒伍能得鼓鼓囊囊的整袋,役夫有半袋,奴隶中表现出色的也有一两块。

  这样的军粮实属罕见,令同行的东梁人侧目。

  羲河和禾氏家主先一步出发,各自带一队人赶往封地,打算用最快的速度理清政务军务。

  两人的长子组织起家族队伍,跟随郅玄一同出发,进入军营后,简直是大开眼界。

  在此之前,他们只看到西原国军威,知晓攻占半个东梁的是一群杀神,根本不清楚军队内部是如何运作。如今同行,目睹全军行动,了解军中待遇,不由得心生羡慕。

  禾氏子弟且罢,羲河曾得先君重用,手下指挥大军,他的子侄年长都要从军,十分了解三军内部的规矩。

  对比眼前的西原国军队,这些年轻的东梁氏族心情复杂。

  凡事可以作假,唯军队不能。一切讲究实力的地方,胆敢弄虚作假虚张声势,迟早有揭穿的一天,更会自食恶果。

  就他们亲眼目睹,无论物力人力,乃至于人心,西原国都无可匹敌。

  和这样的军队作战实在不智,除非能像郅玄一样下血本武装全军,否则定会败于沙场,乱于阵中。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落得兵挫地削。

  口粮发下去,大车全部装好。

  役夫们最后检查一遍捆车的绳子,确认没有问题,陆续登上车辕,扯下缠在腰间的鞭子,凌空甩出响亮的鞭花。

  黑色旗帜扬起,在风中猎猎作响。

  刻有图腾的国君战车前,两名巫高声祝祷,点燃火堆。

  木柴上洒了油,火星落上瞬间燃起,在风中蹿高。

  爆裂声不断传出,巫围着火焰跳跃高呼。严寒的冬季,两人身上只着单衣,却压根感觉不到冷。整场仪式下来,脸上冒出热汗,头顶蒸腾热气。

  火焰熊熊燃烧,黑烟冲天而起。

  卒伍吹响号角,两腮鼓起。

  苍凉的号角声穿透寒风,笼罩刚经历过战火的东都城。

  城门开启,梁霸率群臣出城相送。

  西原国和东梁国同为四大诸侯国,本该并肩而立,实力不相上下。

  此战之后情况发生改变。

  东梁失去大片土地人口,换来休战和盟约。在郅玄面前,梁霸自然要矮一头。

  不管东梁上下多不甘心,现实摆在眼前。在重振国威、重拾荣光之前,遇到西原侯,他们不低头也得低头。

  梁霸站在车上,遥对郅玄拱手。

  郅玄当众还礼。

  无论对该人观感如何,事涉两国关系,该有的礼节不能疏忽。这是身为国君的职责。

  继郅玄和梁霸之后,两国氏族也隔空行礼。一方做到知情识趣,另一方也未见傲慢,不会让人挑剔无礼,自然也不会遗人口舌落下话柄。

  三声号角之后,郅玄回到车内。

  驾车者挥动缰绳,骏马长嘶。以神鸟旗为号令,全军随国君车驾转向,离开东都城,踏上归国之路。

  在签订盟约时,郅玄留出一线,以两块狭长的公田作为边界,为东梁国保留颜面。

  若无这两块公田,东都城将和西原国边地直接接壤。要么迁都,要么承受全天下的目光,样子实在不好看。

  考虑到这一点,郅玄让出这片公田。于西原国来说无伤大雅,对东梁国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这样的比喻有些不可思议,毕竟东梁落到如今地步,西原国大军功不可没。但以当世的规则,东梁战败无可争议,土地也是梁霸自愿给出,郅玄不还合情合理,留出两块公田保存对方颜面,理应得到感激。

  寒风中,黑色大军向西而行,距离东都城越来越远。

  队伍中的东梁氏族回望故都,心中陡生慨叹。不少人推开车窗,望向尚未修复显得坑坑洼洼的城墙,叹息声融入风中,伴着冷风飘远,终至再不可闻。

  郅玄车内镶嵌铜炉,车板增厚,关上车门,顿时暖意融融,半点不觉得寒冷。

  随着车身摇晃,郅玄打了个哈欠,变得昏昏欲睡。

  战事告一段落,草原狄戎不敢南下,玄城也已竣工,回到西都城后,他应该能轻松一段时日。

  自他登位以来,少有空闲时间。即使是和赵颢见面,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也离不开政务和军事。

  提起赵颢,不免想到南幽国。

  算一算时间,赵颢所部的骑兵应该抵达目的地,如无意外地话,不久就会同南幽国军队交锋。

  想到这里,郅玄揉了揉眉心,设法驱散困意。

  据他所知,进入冬季,南幽常会阴雨连绵。对不习惯当地气候的北安国军队而言,又是一重考验。

  春夏秋有瘴气毒虫,冬日还有阴雨。这样独到的地理条件,不怪南幽侯和氏族敢随意造作,蹦高作死都没灭国。

  “可惜不能送信。”郅玄叹息一声。

  进入冬季以来,信鸽出行变得困难。不知赵颢大军具体位置,派飞骑也无济于事。原本每月通信,突然间断了联系,郅玄很不习惯。

  “习惯成自然?”

  郅玄摇了摇头,这个理由完全站不住脚。认真想一想,他对赵颢的情感过分浓烈,浓烈到让他有些担心。

  坐得有些累,郅玄打了个哈欠,干脆侧身躺下。脑海中浮现赵颢的面容,想起绝色如同烈阳,人前却冷如冰霜的美人,又觉得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

  “庸人自扰。”

  又打一个哈欠,郅玄不打算再同困倦奋斗,枕着胳膊闭上双眼。连续几天没能睡好,这段路程正好用来补眠。

  南幽国境,冷雨连下三日,洪水冲断木桥,阻截北安国大军前行的道路。

  斥候沿河搜寻,走出近百里,始终没找到能过河的桥梁。

  雨水不减,大军无法搭桥。冒险涉水不是好主意,赵颢下令扎营,等雨小一些再继续前进。

  军中有防水的蒙布,绝大部分是从郅玄手中购得。

  这些布除了用来搭建帐篷,还能铺在地面隔绝潮气,预防士兵在潮湿冰冷的环境中生病。

  营盘建起后,厨忙着烧水,在水中投入姜片和几种草药。

  姜汤沸腾之后,全军上下都要喝一碗,连奴隶也不例外。

  军队向导看到这一幕,无不感到惊奇。商人出身让他们谨小慎微,懂得看人脸色,全部压下好奇心,没有向士兵打探,只用双眼去看,牢牢记下眼前发生的每一幕。

  姜汤分发完毕,天色渐暗,雨水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大。

  灰色的雨幕中,火堆陆续熄灭。厨用木杆撑起雨布,从车上移下圆筒状的炉子,在炉上架锅蒸饭,饭上铺一层肉片。热气蒸腾,锅盖被掀动,顿时香味扑鼻,引得人馋涎欲滴。

  向导从没见过这样的炊具,心中实在好奇,不由得围了上去。

  见到他们,厨没有遮遮掩掩,大方说出炉子的来历。

  “出自西原国。”

  这样的炉子,郅玄军中早有配备,在西都城和郅地新城皆有出售。由于方便携带和使用,很受商队和边民欢迎。此次赵颢率军南下,考虑到南幽国的气候,郅玄特地命人送来一批,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由于交通不便,在北方受欢迎的炉子,南方尚未出现。向导从未见过,自然会感到好奇。

  听完厨的话,向导惊叹道:“全是西原侯相赠?”

  “那是当然。”厨高高昂起下巴,样子很是得意。

  大军一路南下,消息并未断绝。

  郅玄挥师东梁的消息不断传来,知晓西原国军队大胜,拿下大片东梁土地,赵颢麾下也是与有荣焉。

  西原侯和自家公子结成婚盟,四舍五入,大家都是自己人,如何不骄傲,如何不得意,如何不抬起下巴鼻孔观人。

  有郅玄的战绩在前,赵颢麾下鼓足劲,全体斗志昂扬,誓要打得南幽军落花流水,绝不落自家公子威风。

  战意满满的情况下,即使被雨阻拦,暂时无法前进,军队士气也未见减弱。

  恰恰相反,随着时间过去,众人的战意愈发高昂。

  西原侯拿下半个东梁国,不能让自家公子没面子,至少要打下半个南幽国。

  怀揣这个意念,北安国军队彻底化为一头凶兽,牢牢锁定目标,只等时机成熟,必要奋勇厮杀,碾碎强敌,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到南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