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菜收割第一天,津西和青瓶的生意人闻风而动。

  秦老板和黄掌事因为近水楼台,率先预定了附近几个村的菘菜,等青瓶的老板来了,只能去比较远的村寨。

  秦老板和黄掌柜也是能人,凭借之前走鸡蛋的门路,很快找到了买家。

  收菜的第二天,津西镇通往各县的官道,车辆络绎不绝。

  一车车菘菜,运往各处;菜田间农人忙碌的收菜,脸上洋溢着大丰收的喜悦。

  辛辛苦苦了差不多三个月,在收获的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三里湾渡口热闹了起来,原本只有老伯和他儿子两张竹排的,不曾想,仅仅过了一夜,江中便多了五六张。

  其中两张是沈长佑和沈长岳的,其余的是三里湾村民连夜做的竹排。

  尽管竹排多了起来,可岸边的菘菜,还是堆了很多。

  周生思远和沈长松每人拿着册子登记,确保运过去的菘菜数目,和竹排承载次数无误。

  双胞胎也很忙,忙着搬货上竹排,撑竹排过江,然后装车。

  渡口的两岸,车马不息,大家都很忙碌。

  县城里的人却抢疯了,好似菘菜不要钱似的,一个劲的往菜筐扒拉。

  三百文一斤的菘菜,对大户来说,不是价格贵不贵的问题,而是关乎脸面。

  他们可听说,周七爷进的菘菜,是羲和乡君种的,而且菜田里头还长出了菜王。

  这说明什么,说明羲和乡君有福气,就算是种地,也甩别人几条街。看書喇

  放眼整个大庆,有谁能靠种田封爵?有哪个异性爵位能用得起太监?

  只有羲和乡君。

  能抢到羲和乡君的菜,意味着能沾到光,这些菜也沾染了菜王的福气,他们吃了肯定会顺利。

  菜王的噱头一出来,很多人就自动脑补了,加之又快过年了,所以大家才争先恐后的抢购,都想着来年顺顺利利。

  有条件的人家,吃的不是菜,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景田这边,江二舅和赵竹林也是忙的脚不沾地,接到菘菜当天,两人就让人在街上敲锣打鼓的吆喝。

  得知菘菜是羲和城沈家种的,纷纷过来凑热闹,可三百文一斤的价格,还是劝退了很多人。

  不过,识货的人也少。

  在酒楼混迹的那帮富二代,一见是菘菜,二话不说直接买了两百斤。

  有了第一个,后面的也就容易了。

  五船的菘菜,很快就卖完了,还吸引了县里的商人。

  “你们羲和城还有菘菜卖吗?”有位老板问江二舅。

  “整个羲和城,就我们津西镇种有,老板若是想去津西收菜,怕是来不及了,村里的菘菜早早就有人预定了。”

  江二舅说道,“这几天我们在这里买酒,不想空船才把家里的松菜运来。”

  “你们家种的多吗?”

  “不多,也就十来亩吧!”

  老板一脸欣喜,“那你们家应该还没卖完吧,能不能匀给我几船?

  我要的也不多,七八千斤就成。”

  “这个……”江二舅故意犹豫了两下,“我也不懂家里人明后天是否继续送,要是有送的话,就有五船。”

  “不管有没有,我先交订金。”老板塞了一张百两银票过来,“明日要是有,麻烦给我优先,若是没有,把订金退给我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