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生七零之美丽人生>第69章 奇怪的老师和奇怪的同桌?
  “嗯。”林芙蕖朝金老师笑了笑,心想老师怎么这么凶,又想着伸手不打笑脸人,多笑笑一定没错。

  林芙蕖属于笑容好看的姑娘。她笑起来,略微苍白的脸也有了一丝血色,立显生动。

  但这招明显对金老师没有用,他还是皱着眉头,甚至沟壑更加深了。林芙蕖不知怎么的,觉得班主任好像瞪了她一眼,缩了缩脖子。

  林芙蕖心中腹诽,妈呀,老师这么凶吗?我还是别笑了,也别有表情了,老老实实的吧。

  林芙蕖面无表情地看着班主任,等着他发话。

  班主任抱着手,声音严肃中带着一丝凶气,“你的书拿来了吗?”

  林芙蕖摇了摇头,校长没有说书的事,只说让她来找班主任。

  “你是来上学的,书都没有,你读什么书!”班主任训斥道。

  林芙蕖可委屈了,她怎么知道书的事情,她以前又没有上过学,上辈子孩子上学的时候都是老师主动发给他们。

  “校长只说让我来找您,没有说书的事。我就去办公室找您,您不在,我又来教室找您了。没有人告诉我……”

  金老师:“你是学生!书本就是你的武器,上战场连武器都不带,你学什么习!校长没告诉你,你不会问,最重要的都没有搞清楚,心思要放在正道上……”

  “你去我办公室拿书吧,你的书都在我的桌子上。”

  书在金老师的桌上?也就是说校长把书给班主任了,让班主任把书给她?

  林芙蕖心里纳闷了一下,她和金老师有仇吗?金老师说这些话是故意找茬吧,书直接给自己就好了,干什么要骂自己?

  林芙蕖从金老师的语气中感觉到了不喜,甚至还有点厌恶。

  林芙蕖满头问号地走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还是没有人,只有刚才那个年轻女老师坐在办公桌前备课。见林芙蕖敲门,她抬头道:“怎么回来了?没有找到人吗?”

  林芙蕖摇了摇头,“不是,金老师让我来拿书,他说我的书在他的桌子上。”

  “奥,你拿吧。”

  女老师怕林芙蕖不知道位置,非常好心地走到金老师的办公桌前。

  教师办公桌用的也是学生书桌,半米多长,下面有一个书洞。金老师的桌子稍微好点,书洞的位置有一个抽屉,上面还有一把小锁,也不知道是学校配的,还是他自己弄的,林芙蕖看旁边的桌子没有抽屉。

  桌面上放着一摞书,花花绿绿的封面,各科都有。

  女老师弯着腰点了点,“嗯,刚好,各科的书都齐了。这应该都是你的书,你抱走吧。”

  林芙蕖点点头,“谢谢老师。”

  两辈子,终于拿到了书,虽然班主任有些奇怪,但林芙蕖的好心情还是难以言表,抱着书几乎要跑起来。

  各科书加在一起,大约有半臂高,看起来不多,但重量不轻。女老师看林芙蕖一把抱起,连忙帮她扶了一下书。

  林芙蕖笑道:“没事,不重。”

  林芙蕖抱着一摞书,就像拿着一本书一样轻松,丝毫不费力。女老师可没少发书、抱书,书的重量她心里有数,她可没有办法这么轻松抱起来,“你看着柔柔弱弱,还真有劲儿。”

  “这算什么,稻子比这个重多了,农忙的时候一大捆稻谷搬来搬去的,我们都习惯了。”

  “你家是农村的?”女老师上下打量了一下林芙蕖。

  因为搬书,扎在腰间的白衬衣被抽出来些,松松垮垮的堆在腰上,黑色的裤子上不知道时候蹭到了一些灰。本来精致的着装稍微有了一点狼狈,但比起黑蓝灰的衣服,依然是时髦的。

  林芙蕖不像农村孩子,她这身衣服连镇上都少见。而且刚才没有注意,仔细一打量,衣服还挺好看。

  林芙蕖:“嗯,我是东升村的。”

  “你的衣服是自己做的吗?挺好看的。”

  林芙蕖低头看了看衬衣,灵机一动,“不是,是赶集的时候买的。老师想要我可以帮你带一件。”

  林芙蕖想着她可以在学校买衣服,那么多老师学生也是潜在的客户。

  女老师就是随口一问,“不用了,太麻烦了。”

  七十年代还是穷,大家都是做衣服,很少买衣服。

  林芙蕖也知道镇上的人比起城里的知青还是穷些,没有再说什么,跟老师道了一声谢,抱着书走了。

  再回到教室的时候,金老师又坐到讲台后面,见林芙蕖站在门口,站起身朝同学们道,“大家停一停。”

  所有同学,尤其是男同学早就心不在焉了,书摆在面前,眼睛不断地往门口撇。金老师一说话,书本立马放下了。

  金老师站着,大家坐在下面,所有情况一览无余,看着大家的动作,他又皱起眉头,“这位是新来的林芙蕖同学,以后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你坐那边吧。”

  金老师指着进门第一列第二行的空位。

  初一二班有四列桌子,每列大约十行,每张桌子坐了两个人。基本上前三行是女生,后面都是男生。

  林芙蕖坐在靠墙的位置,旁边和前排都是女生。

  林芙蕖抱着书过去,朝同桌笑了笑。

  每列桌子之间有着一人宽的过道,林芙蕖的位置在最南边,一边是墙,一边是同桌,同桌必须出来,她才能进去。

  林芙蕖的同桌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姑娘,看起来和林芙蕖差不多大,蜜色的皮肤,细长的眼睛,高高隆起的颧骨上有着几颗小雀斑。

  这种健康的皮肤,林芙蕖看着非常的熟悉,一看就是常年在太阳底下劳作晒出来的,她应该也是农村孩子。

  林芙蕖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有一种老乡见老乡的感觉,朝她打招呼道,“你好,我是林芙蕖。”

  小姑娘板着脸,面无表情,看了林芙蕖一眼,默默地让开,对她的打招呼无动于衷。

  林芙蕖微微尴尬,收敛了笑容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心里想着,果然是学校,大家都很严肃啊。

  金老师:“好了,别看热闹了,继续上早读。”

  金老师把大家的目光从林芙蕖的身上拉回来,教室里又响起了背书声。

  七十年代的初中课程和后世的初中课程差不多,除了语文、数学、化学、地理、历史、政治,还有常识课。林芙蕖翻了翻常识课本,都是一些农业工业知识,现在有实践课,要学农学工,估计常识课本是为了这个准备的。

  林芙蕖不知道要背什么,转头看了一眼同桌,本来想问问她,看她专心致志的背诵,又想到她刚才冷漠的眼神,还是没有打扰她。从书包里拿出本子和钢笔,准备练练简体字。

  她练硬笔字和普通人练毛笔字差不多,着力点不同,运笔的方式也不同。重生回来,林芙蕖时不时的练一练,字也写得不错了,但这个不错是在小孩子里不错,就是那种板板正正的字,比起大人那种有风骨的连笔字还差些。

  练了大半张纸,下课铃响了,林芙蕖写得入神没有注意到。

  林芙蕖的同桌歪头撇了她一眼,刚看清她在练字,前排的两个女生就转过头来。她立马收回眼神,拿出一本历史书默读起来。

  “诶,你在练字啊!”坐在林芙蕖正前方的杏眼圆脸的姑娘道。

  林芙蕖被她叫回过神,抬头看向两人。

  杏眼圆脸的姑娘梳着两条长辫子,单眼皮,小嘴叽叽喳喳的,像个小鹦鹉,“我叫李莹莹,这是钟秀文。”

  李莹莹指了指自己的同桌,一个方脸的姑娘,梳着一个高马尾,长相清秀。

  钟秀文朝林芙蕖招了招手,笑道:“你好。”她笑起来嘴边有两个小酒窝。

  林芙蕖也朝她们两个笑了笑,“我叫林芙蕖。”

  李莹莹好奇道:“芙蕖?是哪个芙,哪个蕖?”

  林芙蕖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芙蕖是荷花的意思,我们家的女孩子都是叫花的名字。”

  钟秀文:“原来是荷花的意思,你爸妈真有学问,给你取这么复杂的名字,你原来在哪里读书?”

  “我没读过书。”

  “你没读过书!”李莹莹和钟秀文吓了一跳,异口同声道。

  现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读过书,基本上就不读了,像林芙蕖这样没有读过书,直接上初中的很少。

  两个小姑娘惊讶声很大,引来其他人注目。林芙蕖同桌微微皱眉,一看就是被她们吵到了,将书重重一关,离开座位,走出了教室。

  李莹莹撇了撇嘴,看起来对林芙蕖同桌很不喜,“不用管她,她就这个样子。”

  林芙蕖不解。

  钟秀文解释道,“王胜男同学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和别人交往。”

  李莹莹:“什么不喜欢和别人交往,那是……”

  钟秀文扯了她一下,让她不要再说。李莹莹朝钟秀文吐了吐舌头,没有继续往下说。

  看来不是王胜男不理人,而是大家不理她?林芙蕖没有再往下打听,她是来学习的,不是聊八卦的,无所谓王胜男怎么样,只是在心里将王胜男的人品打个问号,想着以后注意些。

  她们又聊回了刚才的话题,林芙蕖将自己大致的情况和她们说了说,两个小姑娘恍然大悟。

  可能是两个小姑娘可怜林芙蕖凄惨的身世,或是两个小姑娘爱交朋友,她们马上和林芙蕖热络起来,给林芙蕖讲了讲学校的情况。

  学校一天八节课,最后两节课是自习,中午午休两个小时。

  数学、物理、化学是金老师教,也就是班主任。语文、地理、历史是黄老师讲课,剩下的政治和常识是校长上课。

  据她们说,学校还有音乐、美术、体育一些杂七杂八的课,不定期会有外面的老师来上。

  林芙蕖挺惊喜,没想到七十年代还有这些课程,但还没高兴完,她们又泼了一盆冷水,之所以不定期,是因为没有老师,一个县就一两个老师,轮着满县跑,到各个中学去上课。

  上午是一节政治,三节文科,语文、地理、历史。校长,林芙蕖已经认识了,没想到黄老师,她也见过了,就是早上在办公室见过的年轻女老师。

  第一天上课,林芙蕖处于晕乎乎的状态,虽然每个字都听过,但合在一起就不明白什么意思,就像你给古代人讲电脑是什么,他每个字都能听懂,可理解不了什么是电脑。

  林芙蕖叹了一口气,只能慢慢来了。

  上午的课结束,就是午休时间。学校允许学生回家,有些住在镇上的同学就会回家吃饭,有些农村孩子,像林芙蕖这样不方便回家的,只能在学校吃午饭。

  学校有食堂,你可以在学校吃,也可以去外面吃。

  镇上比农村管得严,尤其是学校这种紅卫梹的重点之地,小摊小贩是不敢来的,要吃饭必须去国营饭店。国营饭店就是林芙蕖相亲时吃饭的地方,吃一碗面两三块。虽然林芙蕖现在是“大款”了,也不舍得天天下馆子。

  还有就是去吃过的猪脚店,猪脚店离着远,不方便去,其他的“黑店”她也不知道,只能在学校食堂吃饭。

  李莹莹和钟秀文家都是镇上的,但是双职工家庭,父母中午时常不在家,她们只能在学校吃饭。

  她们带着林芙蕖来到食堂,说是食堂,其实更像是教室,进门墙上就是黑板,因为长时间没有刷黑板漆,黑板已经斑驳发白,上面隐约留着粉笔书写过的印迹,已经看不出写的什么。

  讲台的位置摆着三张书桌,书桌上摆着四个大盆,最北头的盆子里是米饭,剩下的盆子里是三样不同的菜。

  李莹莹给林芙蕖介绍道,“三个菜,价位不同,从北到南每份依次是三毛、两毛、五分,米饭五分一份。”

  一个穿着白色外套、带着白色帽子的大厨手里拎着一个长柄勺子站在盆子后面打饭,那勺子比普通的炒菜勺子大一些,大约有两个成人拳头大。

  李莹莹学着大厨盛饭的动作舀了一下,“一勺子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