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第150章 战时缓冲区
  “大哥,你说这个豪格打的是什么算盘,竟然叫我们过去共商大事?”

  程咬金是个急性子,着实是看不懂豪格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李靖看着书信上的内容,大约也能猜出个七八分来。

  “看来这大清内部的局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恶劣不少啊。”李靖自顾自的嘀咕道。

  “你们跟我来。”

  李靖随即带着诸将前往将军府。

  将军府内,李靖站在主位,一块极其巨大的会议桌上摆放着辽东以及辽东周围的地形图。

  辽东已经属于大明,所以用黄色旗帜单独标注出来。

  而辽东的东北方,则就是大清的祖地。

  根据现有情报可以明确出大清诸位亲王的势力划分图。

  肃亲王豪格,旗下有正蓝旗,正红旗(每旗各七千五百人),并且麾下有大将鳌拜,以及三万普通士卒,所处位置居于辽东与东北大清祖地的临界处。

  豫亲王多铎,旗下有镶白旗(七千五百余人),后方有科尔沁部鼎力支持,麾下掌握汉蒙镶蓝旗,共计两万两千五百余人。地盘所处位置居于正东部,临近高丽。

  而大清势力最大,并且处于正统的多尔衮,旗下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每旗各一万余人),并且掌握除汉蒙八旗中的镶蓝旗外,其余汉七旗,蒙七旗都效忠于多尔衮麾下,地理位置处于中间,被豪格与多铎包夹。

  如今豪格向他们投放文书,请求他们赴宴。

  此举无异于说明,如今的大清内部,诸王争斗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

  多尔衮开始对他们施压了。

  相较于多铎,豪格这边的实力就显得薄弱一些。

  所以如今想要将驻守辽东的玄甲军一并拉入场,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李靖刚跟诸将分析完大清国内的局势,秦琼满脸认真的思虑道:

  “李大哥,那你的意思是想要让我们帮助豪格稳住局势,共同抵挡多尔衮的施压,尽可能的消耗多尔衮的实力。”

  “还是我们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等到时间成熟的时候,再下场一网打尽?”

  如今这局势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便是秦琼口中的这两个选择。

  李靖沉默片刻,略有所思的仔细看着豪格这块地盘的位置。

  居于辽东与多尔衮中部地盘的交界处。

  日后若是不想将战火引向辽东,豪格这块处于两大势力的交界地盘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这块两面环敌的地盘,作为辽东的战争缓冲区,最为合适不过了!

  李靖眼睛一亮,当即拍板决定出兵援助豪格,让豪格的这块地盘作辽东的缓冲区。

  以便日后辽东重建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什么,你说豪格有一天会不会反手和多尔衮联手,一起攻打辽东?

  若是那一天到来的话,李靖便亲自披甲,率十万玄甲军,再让大清见识一下玄甲军的厉害!

  届时怕是多尔衮再赔个一亿两白银,都难逃灭国的命运!

  “秦将军,明日你率领两万玄甲军前去赴约,若是豪格提出想要与我大明联手共同抵抗多尔衮的话,态度可以稍微的模棱两可,不用那么急着表明态度。”

  “既然豪格有求于我们,不花点大价钱,怎么行呢?”

  “末将领命!”秦琼拱手领命。

  随着秦琼领命,此事也暂时告了一段落。

  辽东刚刚回归,百废待兴。

  治安不安定,并且很多基础设施都需要重新建设。

  对于这些难题,在李靖面前都不是什么问题。

  治安不安定?

  那就派玄甲军前去驻守。

  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耕田荒废已久?

  要知道朱慈炯临走之前可是还将之前山海关一战俘虏的八万余名跟随吴三桂的叛军留在了辽东。

  这支八万余名士卒的叛军,放在百废待兴的辽东。

  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免费劳动力!

  造反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死罪!

  对于这些叛军而言,能活着已经是上位者对他们最大的仁慈了!

  所以当李靖将他们安排到农田里耕种,重建水坝.....

  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反倒是越干越起劲。

  毕竟他们在这里,虽然每天都要干活,但至少白米饭管饱,他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对于这支八万余人的叛军,李靖肯定不会像是对待奴隶一般的苛责他们。

  毕竟他们可都是大明的子民,尽管期间走上了歪路,但幸亏最后不也是迷途知返。

  再说了,朱慈炯还对这支叛军寄予厚望呢!

  多尔衮撤离之前,辽东一带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搬空了,就连汉人都被带走了大半。

  偌大的一个辽东地区,如今就只剩下三十来万人。

  并且这三十来万人,超过半数都是老弱妇孺。

  若是指望这三十万辽东居民来重建辽东,怕是要等到猴年马月。

  同时,一支数千罪犯组成的队伍也正在往辽东赶来。

  京城

  “唉,又是忙碌且枯燥的一天!”

  朱慈炯看着案桌上堆积的奏折,不由的叹了口气。

  此刻,朱慈炯仿佛感觉到自己人生的后半辈子都要在每日批阅奏折中渡过。

  下方一丝不苟的萧何抬头看了一眼正在愁眉苦脸的朱慈炯,出声提醒道:

  “殿下,若是你再不加快的话,怕是天黑了我们也批阅不完。”

  此话一出,瞬间将朱慈炯心中的多愁善感给全部消灭了。

  为了能够早点批阅完奏折下班,朱慈炯也是豁出去了,全神贯注的投入批阅奏折之中!

  外面的天渐渐暗淡了下来,案桌上的奏折也渐渐的少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慈炯批阅完案桌上的最后一本奏折,无力的靠在躺椅上,十分感慨道:

  “果然想当一位明君,没有这么容易!”

  这时萧何缓缓从座位上起身,拱手朝着朱慈炯拜别后,消瘦的身子在朱慈炯的眼中显得格外刺眼。

  想当初,萧何刚刚出世的时候,身子骨不说硬朗,但也绝对比如今这日渐消瘦的身子强上不少!

  自从朱慈炯御驾亲征之后,朝中大小事务都压在萧何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