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第38章 虎毒还不食子呢
  瞧见朱慈炯身后的这些将士如此大的反应,李邦华自然也能察觉到其中的蹊跷,双眼也不由的微微眯起。

  “既然父皇派李大人前来昌平城调查本王残害百姓一事,那本王倒是想问一问,这事是何人上奏,本王记得战报上并没有记录此事吧。”

  面对崇祯帝派李邦华过来调查此事,朱慈炯并没有任何想要从中阻拦的想法。

  对于他而言,做了就是做了,一人承担便是!

  但他倒是很想知晓,朝中到底是谁能有如此大的本事,竟然能远在京城便知晓昌平城所发生的事情。

  要知道当时昌平城的时候,方圆数十里除了大顺士卒就是他们孤军死守昌平城了。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

  “今日上朝时,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以死相逼陛下彻查殿下于昌平城一战残害百姓一事。”

  面对朱慈炯的疑问,李邦华没有选择隐瞒,直接了当的便将吴孟明给抖了出来。

  “吴孟明?”

  朱慈炯一边念叨着这个名字,一边在脑海中回忆起这个名字。

  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

  朱慈炯当初在绿藤大学读书的时候,闲暇时就喜欢看有关明史的书籍,而明末具有传奇色彩的锦衣卫自然是朱慈炯重点阅读对象!

  吴孟明,早年袭锦衣千户,原先在许显纯手下办事,天启初年,因为得罪许显纯而被污蔑,被天启帝停职查办。

  崇祯初年,崇祯帝才将吴孟明再次启用,官复原职,累迁都督同知,掌锦衣卫都指挥使。

  吴孟明平日里做事到底兢兢业业,但他有一项绝活倒是让朱慈炯对他忘不掉。

  贪财。

  能捞钱的时候从不手软,只要抓住了官员的把柄,也不着急上报给皇帝,而是用手中的把柄迫使官员交钱。

  因为骆养性被朱慈炯于昌平城给斩了,所产生的蝴蝶效应这才让吴孟明有机会触摸到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

  ......

  “敢问殿下,当时那些被闯贼所驱赶的百姓是否危及到昌平城安危?”

  “是!”

  “微臣斗胆再问殿下,当时闯贼是否有在后面逼迫那些百姓朝着昌平城前进?”

  “是!”

  “微臣再斗胆问殿下,当时闯贼是否就躲在百姓的身后一并朝着昌平城前进?”

  “是!”

  了解完事情的前因后果,从多方面得到准确答案后,李邦华不喜反怒,悲愤愈加的朝着朱慈炯猛地跪下,斩钉截铁的保证道:

  “殿下一心为国,不惜以身犯险,如今却要遭受如此污蔑,微臣今日回京之后,就算是搭上我这条老命,也一定要为殿下,为战死在昌平城的数万将士,讨回一份天理公道!”

  了解完事情真相后的李邦华并没有立刻离开,反而转头跟着朱慈炯前往昌平城内探望受伤的将士们。

  原先昌平城的百姓都已经被昌平城守将刘一天给驱散的差不多了,城中剩下的百姓也就只有一些坚决不愿意离开故城的老人家。

  城中安置着上万名受伤的士卒,这些将士们有些是来自大秦锐士队列中的,也有些是来自背嵬军队列中的,还有些是来自原先昌平城守军当中的!

  无论他们是来自哪个部队的,他们身上所受到伤也都是真刀真枪跟大顺军干出来的,没有半点作假!

  城中的这些老人家为了感谢守城的官兵将闯贼打跑,纷纷拿出家中珍藏的药物和所剩不多的粮食赠予给伤兵营。

  两军交战哪里会有不受伤的,就算大秦锐士和背嵬军这两支部队的作战能力再强,也抵不住大顺军的人数实在太多,能用如此少的伤亡换取昌平城一战灭数十万大顺军,已是非常不错的战绩了!

  而这些受伤的将士们,朱慈炯其实也一并将他们上报上去了,希望朝廷能够给予相应的补给金。

  但朱慈炯一想到如今大明空空荡荡的国库,能将阵亡的将士们的抚恤金给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若是在要一笔受伤将士们的补给金,恐怕就算是崇祯帝将整个皇宫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也凑不齐。

  为了减轻崇祯帝身上的压力,朱慈炯想着反正自己还有之前系统所奖励的二十万两黄金,一时半会也差不了钱,干脆就将将士们受伤的名单给抹去,只是上报了将士们的阵亡名单,请求朝廷下发抚恤金。

  药酒,药粉洒在将士们受伤的地方,尽管他们已经疼的青筋暴起,满头大汗,但仍然还在咬牙坚持,没有发出一丁点声音。

  随着眼前的伤兵们越来越多,李邦华眼眶渐渐湿润了起来,鼻子一酸,察觉到异样的李邦华赶忙扭过头去用手粗暴的将泪水和鼻涕一并抹去。

  太阳即将下山,在昏昏沉沉的光线的照耀下,昌平城宛如大一尊杀神一般,一言不发的矗立在原地,始终守护着京城!

  京城

  后宫

  坤宁宫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崇祯帝看着手上的奏折,越读越是气愤,读到最后干脆一把将奏折扔到周皇后面前,大声的怒斥道。

  周皇后有点不知所以然的捡起被扔在地上的奏折,低头看去。

  周皇后越读越是心惊,通篇下来竟然全都是哭诉着朱慈炯残暴不堪,残害百姓!

  更有甚者直接在奏报上写着:

  “今日朱慈炯他敢在昌平城残害百姓,明日就可能仗着手里有兵权,不尊皇命,欺君罔上!”

  “来,皇后,你看看这封奏折!”

  崇祯帝刚努力的平复好了心情,再次从奏折堆里挑选了一份奏折审阅起来,可里面的内容却是跟之前的这些奏折如出一辙,但这并不是让崇祯帝最为恼火的,最为恼火的则是这份奏折的署名!

  嘉定伯,周奎!

  这可是周皇后的父亲,崇祯帝的岳父,当朝国丈,更是朱慈炯的亲外公啊!

  可就是这么一个跟皇室亲近之人,竟然也跟着这些文人一并上奏,抨击自己的亲外孙!

  周皇后手中紧紧攥着周奎上奏的这封奏折,一向和善的她,脸上第一次浮现出怒意。

  周奎乃是她的亲生父亲,所以先前纵使周奎无论怎样,周皇后也没有责怪半分。

  但这一次不一样!

  俗话说,虎毒还不食子!

  儿子对于一位母亲而言,就是她的逆鳞,就算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