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125章 马腾的担忧
  面对董卓直白的询问,颜玉在脸上顿时露出了略显尴尬的笑容。

  轻轻地咳嗽了一声之后,颜玉缓缓开口说道:“伯言之才,如龙在渊不可察也!”

  就在颜玉开口的一刹那,董默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陈忌。

  二人似乎都是一般睿智,说话一般的好听。

  他看上去是在夸董默,是在评价董默的才能,但实际上却仿佛是什么也没有说。

  董卓并没有再继续挑明,也没有直接开口招揽颜玉的意思。

  最后众人便在客房之中寒暄了几句,随后便由董默亲自带着颜玉来到了长安大学。

  颜玉实际上对长安大学并不怎么感兴趣,真正感兴趣的是董默这个人。

  但是在他与董默的相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着实有些看不透董默。

  卢植与蔡邕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颜玉来到长安大学之后,也在董默的陪同下与他们相见。

  也许是有着极为相似的抱负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二人有着共同好友郑玄的原因,卢植与颜玉之间相谈甚欢,并且最后卢植还邀请颜玉在长安大学之中讲学。

  对于卢植的邀请,颜玉虽然有些意动,但他还是非常看重董默的意见。

  董默对此却是乐见其成。

  他本就想要建造一所百家争鸣的大学,颜玉虽也是儒家,但他传承的颜子一脉乃是隐世之学。看書溂

  如果能够将这些隐藏起来的学问公之于众,那才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

  于是董默直接开口说道:“若是伯贤先生不弃,尽可在长安大学之中讲学。

  并且,若是伯贤先生有意,在下也斗胆恳请先生留在长安。”

  他的话音方落,颜玉先是一愣,随即神色复杂的仔细端详起了董默。

  片刻之后,颜玉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在下此行长安,乃是为了郑公与幼弟之事,在长安大学之中驻足些许时日尚可,但若是要长居此地,恐怕还有些不妥!”

  董默闻言之后有些失落,但他还是没有过多的干涉颜玉。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人才,但是能够为董默所用的人才并不多。

  他并没有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但是他却也有着极强的自信。

  就算对方现在不能够为他所用,只要他能够一统天下,那这些人除非不出仕,否则便总会是他的臣子。

  他拥有气吞山河的志向,自然也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董默并没有执迷于一时的得失,依旧保持着表面上的体面,礼数周到的将颜玉托付给了卢植接待,临行之前还向卢植嘱咐道:“伯贤先生乃是贵客,望卢公善待之。若是缺少用度,只管到丞相府邸去取用。”

  卢植闻言之后点了点头,颜玉也感激地向着董默拱了拱手。

  等到董默离开之后,卢植便关切向颜玉询问道:“郑公身体可还康健?”

  颜玉也清楚郑玄与卢植之间的交情,闻言之后直接答复道:“郑公安康,得闻卢公书信之时,尚有前来长安之意。”

  卢植闻言之后点了点头,随即继续开口说道:“伯贤此来长安,恐怕不单单是为了长安大学之事吧?”

  颜玉闻言之后点头说道:“颜家遵从祖训沉寂数百年,只是经商读书,少有出仕之人。

  到了我颜玉这一代,也该有一些变化才是。

  原本在下是想要出仕曹孟德,但是在下又从郑公口中听闻过一些卢公的书信,方才得知世间竟有董默这般妙人!

  那一次特意前往长安,便是想要见一见卢公口中的贤人。”

  他的话音方才落下,一旁的卢植便开口问道:“不知伯贤以为董默如何?”

  颜玉丝毫也不意外卢植的询问,他直接开口回应道:“其人野心不小!”

  卢植闻言之后双眼微眯,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颜玉,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解释。

  随后便听颜玉继续开口说道:“我颜家虽不显于世,但是也有着不弱当世四大豪商的财富。

  就算是董卓也想要招揽我颜家,但是董默却只是出言试探,一旦我开口拒绝,他便再不相劝。

  如果是普通人,只当他是轻言放弃之辈。

  但这个人是董默,董家未来的接班人,所以在下以为,他所图甚大,不急于一时之得失!”

  在听到了颜玉的言语之后,卢植随即陷入了沉默之中。

  他一生忠于汉室,若董默当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那他现在的行为,岂不是在助纣为虐?

  就在他内心纠结的时候,颜玉的脑海中却是始终萦绕的董默的形象。

  “是霍光,还是王莽?”

  他的脑海中响起了当初郑玄的评价,随即喃喃自语了一句。

  “真不知道,这一次,大汉可还能再有一个光武帝!”

  心念至此,他随即目光深邃的看向学舍。

  伴随着他目光所及,朗朗读书声突然间从院舍之中响起,却是午课的时间到了。

  董默离开长安大学之后,回到府邸便直接向董卓辞行。

  随后他便率领兵马从西城门出发,一路直奔西凉而去。

  西凉的武威郡,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的马腾此时正忧心忡忡。

  韩遂先后杀死想要乘乱起义的羌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势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

  按照韩遂的说法,兄弟二人只需要齐心协力,凭借着羌族的支持,再争取到董卓的信任,他们便完全可以割据凉州,不必担心汉室的威胁。

  但是马腾却并不甘心只是做一方诸侯,想要赶超先祖。

  所以在曹操传诏讨伐董卓之时,他选择了背叛韩遂,跟随着十七路诸侯一同讨伐董卓。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众诸侯虽然“齐心协力”将董卓逼到了长安,但是这一场战争并没有伤及董卓的元气。

  他很想要鼓动诸侯联军继续攻打董卓,但最终却因为畏惧而选择了提前逃离。

  当他回到西凉之后,刚刚修复与韩遂之间的关系不久,结果就收到了来自董卓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