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934章 大汉二十四名将
  也就在年轻一代的朝臣纷纷涌入朝堂之时,来自西域的捷报也涌入了长安。

  张辽的征西大军成功的征服罗马,新任的罗马大帝跟随着征西的大军一同来到了大汉。

  在见识到了大汉的锦绣山河之后,这个时候的罗马人方才知道,那个征服了罗马的军队不过是这个东方帝国的一小部分人。

  这个时候的罗马人方才知道,他们曾经以为不可战胜的神将,竟然只是这个东方帝国的年轻一代。

  在那些征服了罗马的神将背后,还有着无数的大汉名将。

  就在罗马人来到长安的时候,他们方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雄伟壮丽的城池,他们引以为傲的罗马,在巍峨的长安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车水马龙的街道,亭台楼阁,琼楼玉宇,摩肩接踵的人群,还有,威武雄壮的士兵,举止端庄典雅的读书人。

  甚至包括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汉家女子,她们的脸上也带着不输给男儿的英气。

  偶尔有一些小家碧玉的少女,也尽显上邦大国之风韵,姿态典雅,丝毫也不输给罗马的贵妇。

  就算是一些街边的老者,也能够与一些读书人侃侃而谈。

  天文地理,政治文学,奇闻趣事等等,尽显中华之文化。

  罗马人看的都有些呆了,而就在他们向大汉递上臣表之后,董默却是代天子挽留了罗马的使节团在长安再待上一个月的时间。

  罗马此时大半壁江山都已经沦陷,皇帝都沦为了大汉的奴隶,又怎么敢回绝董默的“邀请”?

  而就在罗马皇帝答应了董默的挽留之后不久,罗马皇帝方才知道正在选拔大汉二十四名将。

  时间很快便来到了半个月之后,已经拖延了很多年的大汉名将选拔终于开始了。

  此时的张辽马超等人也已经回到了长安,开拓海外的甘宁等人也被招了回来。

  所有的神将之中,唯有关羽关云长选择了待在桃园陪伴刘备,其他的神将都已经齐聚长安。

  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期待着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这二十四员名将之中。

  “天下第一将:温侯吕布吕奉先,少年时北逐匈奴,力压鲜卑,率领并州狼骑纵横天下,虎牢关独战三英,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为天下第一。”

  “天下第二将:冠军侯赵云赵子龙,铁骑踏匈奴,奇兵定巴蜀,白马征乌桓,常胜不败。”

  “天下第三将:镇西侯徐荣,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坐镇西凉未尝一败…”

  “天下第四将:魏武侯曹操曹孟德,先破黄巾,后定青兖,南征袁术,北伐袁绍,以弱胜强,世之名将,国之干臣。”

  “天下第五将:征西侯张辽张文远,北镇并州,西征西域,平定罗马,鼎立乾坤。”

  “天下第六将:镇北侯李世李定年,先镇巴蜀,再镇幽州,灭袁氏,平三韩,国士无双。”

  “天下第七将:定南侯黄忠黄汉升,护恩主,平汉中,镇巴蜀,定江东,老当益壮。”

  “天下第八将:荆州大将文聘,坐镇荆州,数拒孙氏,力保荆州。”

  “天下第九将:马超马孟起,坐镇西凉,威服西域,勇冠三军,战无不胜。”

  “天下第十将:甘宁甘兴霸,奇袭江东,八百锦帆破周郎。”

  “…”

  一名又一名将领的名字被公布了出来。

  其中包括有李进,高顺,黄叙,徐晃,于禁,乐进,曹仁,夏侯渊,太史慈,魏延,曲阿,庞德,吕安,马忠。

  而最年轻的人便要数吕安。

  他的年纪虽然要小上一些,但是也在西域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十四员名将之中,有武力高强如吕布赵云,李进,黄忠之流,也有擅长统兵作战的曹操,徐荣,张辽,李世等人。

  而最引人瞩目的却还要数打末的马忠。

  虽然他的实力平平,也没有什么单独领兵的功绩。

  但是他是二十四员名将之中唯一的一个废柴,但却又是二十四人之中最不好惹的一个。

  他虽不是神将,但是死在他手中的神将却不止一位。

  甚至马忠几乎还包揽了江东孙家三代家主,可谓是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半个江东。

  当二十四员名将一一登台以后,年轻一代的将领们大多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实力实际上比台上的个别人更强一些,但是现如今天下已经平定,能够供他们展露个人实力的舞台已经不多了。

  他们要想也获得名将的殊荣,便需要进入行伍之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开始往上爬。

  这是董默定下的第一代二十四名将,但大汉的名将绝不会只有这二十四人。

  当老一辈的吕布,赵云,黄忠,曹操等人退下来之后,又会有新的年轻一代替补上去。

  曹操对于自己能够入选名将的行列十分的意外,但是董默还是给予了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应有的尊重。

  而在这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天子亲自出席点将台,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为这些名将进行授爵。

  虽然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但已经足够振奋人心。

  罗马皇帝更是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将他们罗马打得溃不成军的大汉将军竟然只能够排第五,那排在张辽前面的那些大汉将军又该是何等的威风?

  而就在受封仪式刚刚结束之后,甘宁与黄叙却是突然间出列,随后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刘辩与董默面前。

  “臣甘宁,臣黄叙,请战倭奴国。”br>
  伴随着他们的话音落下,不论是刘辩还是董默都有些意外。

  随后便听黄叙开口说道:“倭奴国经常派遣海船到我们大汉的边境抢夺大汉成年男子,据说是要带回倭奴国借种。

  我大汉无数大好男儿受其迫害,此大汉之耻辱也。

  臣请出兵倭奴,灭其国,亡其社稷,归化其民,使倭奴永为我大汉沿海之州郡。”

  而有了黄叙开口之后,其他将领们也都有些跃跃欲试。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吱声,而是将期待的目光看向董默。

  董默在众目睽睽之下看了一眼黄叙,而后又看了一眼甘宁,随即开口道:“准。”

  一字仿佛重若千金,却已经足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