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927章 魂归来兮
  垂拱二十年春,青山内部的千秋陵墓还没有竣工,青山外部的千秋陵却是已经完成了竣工。

  自大汉开国以来,大多数与胡虏的战役都被铭刻在了这千秋碑文之上。

  虽然并没能够记住每一名将士的名字,但是却将牺牲的人数以及他们的事迹记录得清清楚楚。

  武帝之时,卫青,霍去病等人赫然在列。

  而时间追溯到当下,驱逐俘虏的白马义从,平定羌族牺牲的大汉军士,北地牺牲的秦岩等等。

  还有为国鞠躬尽瘁而死的陈忌,虎牢关外战死的董军士卒,平定江东的联军士卒。

  凡是有名字记载的都记下了他的名字,而没有名字记载的也记下了他们的牺牲。

  虽然这些东西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将众多名字一一铭刻,并且将诸多战事一一记录,也耗费了很多的时间。

  原本规划的千秋陵都直接被扩建了两圈,最终方才将那些事迹与英灵的名字铭刻完成。

  现场的所有碑文之中,也有一些纪念个人的碑文很小,大概只有一个人那么高。

  董默伸手抚摸着其中一块碑文,上面铭刻着郑玄的生平事迹。

  董默的脸上带着些许的笑意,虽然郑玄已经在长安大学外面有了自己的纪念碑,但是百姓们依旧在千秋陵留下了他的痕迹。

  在恭敬地向着郑玄的碑文一拜之后,董默又迈步走到了另外一块较为矮小的碑文旁边。

  这碑是董默亲手铭刻的,因为他的技术并不纯熟,所以碑文之上的字迹有些歪歪扭扭。

  耗费了好一番心神方才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却大多都只是一些辅助董默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做出多少贡献,但是如果仔细去深究,董默前半生所做出的贡献之中,有一半都有此人的功劳。

  此人名为陈忌,字子云。其尸骨不知葬于何处,其忠魂却始终伴随董默左右。

  董默伸手摩擦着碑文之上的痕迹,仿佛能够看到一个风趣幽默,长袖翩翩的文士正向着他笑。

  他说话总是那么好听,但是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董默的心意。

  就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董默的意志,但是他对大汉做出的贡献亦不可磨灭。

  董默后退两步向着那石碑拱了拱手,他眼中石碑上的人也恭敬的向着董默回了一礼。

  泪水不由自主地浸湿了董默的衣裳,随后董默又笑着开口说道:“一切已正如先生所愿,大汉终将变得更加强大。”

  文士的影子却似乎摇了摇头,然后直接消失在了董默的眼前。

  董默默然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又一一看过了每一块碑文。

  在确定他想要的千秋陵已经完成之后,董默随即宣布召集长安的百姓前来观礼。

  时政是垂拱二十年一月十六日,百姓刚刚庆祝完了新年,随后董默召集长安城内的所有人齐聚于此。

  千秋陵的钟鸣了三十六响,所有的人就都在这千秋陵外默哀了三十六响的时间。

  等到钟鸣之声停歇之后,由当朝的天子刘辩高声唱响祭文,然后由董默亲自主持祭祀。

  百万人高声齐唱“魂归来兮”,可谓是振奋人心。

  也正是从垂拱二十年开始,大汉长安每年的正月十六都将举行一场浩大的纪念仪式。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原大地之上修建起了无数座千秋祠。

  各地的千秋祠虽然只是记录了当地的忠烈之士,但是各地的百姓也依旧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到千秋祠进行祭祀。

  每一个地方的千秋祠都由专人进行修缮,平日里也并没有废弃,而是全天进行开放,随时供当地的百姓瞻仰英烈。

  并且在男子二十岁及冠之后,也必须得在父母亲朋的陪同下前往千秋祠进行朝拜。

  千秋陵的内部依旧还在进行挖掘,纵横交错,修建了无数的通道,而在这些通道的上面挖出了一个又一个凹槽。

  在凹槽之上大体上只能够摆放下一个排位,最多再多上一坛子骨灰。

  一些长安的烈士家属也已经自发的将他们的儿子与丈夫的灵位与骨灰送了过来。

  他们的亲人虽然已经战死沙场,但他们依旧希望他们的亲人永世守护着这片土地。

  然而在祭祀结束之后,脊背佝偻的李儒却是找到了董默。

  “主公,千秋陵,少了一个人!”

  李儒的目光有些赤红,他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对面的董默,眸光中带着些许的悲愤。

  千秋祠中有诸多英烈,卢植郑玄陈忌尚且在其中,但是却独独少了董默之祖父,李儒之岳父,董氏集团之开创者——董卓。

  在听到了李儒的话语之时,董默的目光也有些赤红。

  良久之后他方才开口说道:“我与祖父的心愿尚未达成,这个时候不便请祖父进入千秋陵。”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他的声音已悄然有些沙哑。

  他又何尝不想把董卓也搬进千秋陵,但是当初董卓为了他杀的洛阳与长安人头滚滚,哪怕杀的都是一些与董家作对的世家,也依旧留下了深深的骂名。

  凭借着他的权势,自然可以将自己的祖父搬进千秋陵中。

  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便很有可能会引发一部分人的恶感。

  也会有人借机攻击董家,质疑董默修建千秋陵的目的是为了替董卓洗刷骂名。

  而一旦千秋陵受到质疑,它便会失去它该有的作用。

  故而董默的心底虽然痛苦,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将董卓搬进千秋陵。

  李儒也是当世之智者,如何看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但是现如今的他已经老了,他觉得自己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人到了将要老去的时候,难免会变得有些感情用事。

  他越发的思念自家的岳父,越发的怀念与岳父在一起谋划天下的豪情壮志。

  他知道岳父身上背负着诸多骂名,确实是不便进入千秋陵。

  但他依旧忍不住对董默给予了质疑,因为董卓身上的骂名有一半都是为了董默。

  李儒也知道董默是在搪塞自己,他向着董默拱手拜了一拜,而后开口说道:“老臣年事已高,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想要趁着最后还能够动弹,前往岳父大人的陵前陪伴他老人家一段时间,希望主公能够恩准。”

  垂拱二十年正月十七日,李儒请辞于相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