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926章 何谓千秋
  在听到了董默的命令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在那一瞬间都鸦雀无声。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是典韦率先打破平静。

  “好——俺,俺将来也要进千秋陵。”

  典韦的话音方落,庞统随即笑着附和道:“千秋英杰,尽入此陵如何?”

  也就在这个时候,庞统突然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董默闻言之后也是一愣,随后有些错愕的看向庞统。

  庞统随即笑着开口说道:“大汉四百年,也不知有多少英才战死沙场,也不知有多少抗击胡虏的勇士埋骨他乡。

  虽然过往之人的名字已无从考证,但史书上所载的数字却依旧历历在目。

  主公既然决定要替为国尽忠的忠烈修陵立祠,修碑立传,不如,也为这些过往的英灵一同办了吧!”

  听到了他的话语之后,诸葛均也是随即点头附和道:“此功在千秋之事,若只铭功于主公麾下之臣子,世人或许只能称之为董公千秋陵。

  若老师铭刻华夏千年之事,既可作为后人历史之参照,也可展露主公宏伟之胸襟。”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董默沉思了片刻,随即向着庞统与诸葛均拜道:“寡人有所疏漏,全赖二位先生拾漏补遗。”

  话音落下之时,庞统与诸葛均急忙一左一右搀扶住董默,而后由诸葛均开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便由臣下来为主公办成此事吧?”

  他话音落下之时,董默又将目光看了一眼一旁的庞统,刚刚准备点头答应之时,脑海中却是突然间回想起了已经逝去的陈忌还有秦岩。

  其他人的名单他都可以交给诸葛均去拟定,但是为国操劳而死的陈忌,以及他曾经的护卫秦岩,这两个人的身后之名又怎么能够假手于人?

  在经过了短暂的沉默之后,董默随即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寡人与你一起去办,朝堂之事,士元你多替寡人分担一些。”

  庞统与诸葛均二人对视一眼,随即恭敬地向着董默施了一礼。

  “唯——”

  第二天一早,董默便与诸葛均二人一同离开了长安城,千秋陵要囊括古今后世的忠烈之名,选址一定要足够大,并且要有不停扩张的空间。

  长安城内虽然宏伟,但是它终究是一座城,将来迟早有一天会装不下千秋陵。

  于是二人在长安城外四处寻找,最终找到了一处青山所在。

  此地距离长安十五里,山势巍峨,绿水环绕,正是董默心目中的理想所在。

  在与其它高山对比之后,董默最终选择了于此处建设千秋陵,且将此地命名“青山”。

  正是取了后世“青山有幸埋忠骨”之意。

  在确定了这项工程之后,董默随即令人开始招募工匠与劳工,安排他们在青山先行平整出一片土地,然后在上面修建千秋陵。

  最开始报名参与工程的工匠与劳工都很多,因为董默给出的待遇实在是丰厚。

  然而当众人得知这千秋陵是修给那些为国家做出牺牲的忠烈之时,大多数的百姓都选择了自发前往青山帮忙。

  在规划好的一片区域之内,原本有些崎岖的土地很快就被平整,一座宏伟的巨大陵墓被修建完成。

  外面平整的土地可以用来立碑,碑文上可以记述这些英烈曾经的故事。

  但是一名工匠却是突然间开口提出:“既是千秋陵,既然是为千秋忠烈所设之陵,又怎么能够没有祭祀他们的陵墓?”

  于是这位工匠带头开始挖掘青山,誓要将这座山挖空,然后在青山内部埋下忠烈的骨灰。

  而有了他带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的加入到了这一队列之中。

  曾经的董默非常的重视教育,他认为这些活着的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只要他们茁壮成长,只要他们变得睿智开明,那么这个国家迟早有一天会变得富强。

  他修建养老院,给那些无儿无女的将士安享晚年的机会,也给那些无儿无女的鳏寡老人以活下去的希望。

  之前的他把对活人能够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然而等他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方才发现。

  原来很多时候,人死了也有许多的事情可以为他做。

  这个时候他方才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与他之前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人有所不同。

  前世他所处的世界重生而不重死,重生前的安乐而不顾死后的骂名。

  所以有许多人为一己之私而罔顾正义,有许多人为了利益而违背自己的良知。

  但是这个世界的人有所不同,虽然已经有了开始追逐利益的苗头,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非常的爱惜自己的名声,也非常的推崇那些名声好的人。

  对于这些为国尽忠的烈士,甚至不用董默特意去煽动,百姓们便会自发的为他们建陵,甚至愿意主动放弃自己开出的报酬。

  他们把为国家的忠烈建陵的事情当作一件骄傲的事情,所以他们可以摒弃自身的利益,全心全意的为这些烈士们做他们最想做的事情。

  董默并没有再制止他们,没有再去规划这座千秋陵到底该如何修建。

  因为从百姓自发开始修建陵墓的那一刻开始,这座陵墓便已经不再是董默所立,而是大汉的百姓所立。

  就算是董默,顶多只能算是修建这座陵墓的选址人和发起人之一。

  何谓千秋?百姓即为千秋。

  何谓千秋陵?百姓所立之陵,即为千秋陵。

  社稷之重,莫过于百姓也。

  千秋之宏伟,莫过于百姓也。

  在这一刻,董默突然间又领悟了许多新的东西。

  他放弃了自己尊贵的身份,穿上了田间老农一般的麻布衣衫。

  如同其他民夫那般扛起锄头,一锄又一锄的在这青山之上挖掘陵墓。

  汗水浸透了他的麻衣,锄头在他的手掌磨出了水泡。

  而等这些水泡被磨破之后,又逐渐的化作了老茧。

  身强体健的典韦也成了力夫,他将一筐又一筐的泥土从巨大的山洞之中挑了出去。

  于是垂拱十八年到垂拱十九年,大汉丞相董默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