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730章 送郑公
  当郑玄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他的声音是越来越微弱。

  董默知道他并没有完全相信自己最后的话,他担心自己将来某一天会因为全力的提升而改变初衷。

  然而在临终之前,他最终还是尽自己所能的提醒自己,给自己规划了一条“篡汉”之路。

  董默自己确实是没有想过要做皇帝,他只需要将这个国家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将他导向正确的发展方向即可。

  唯一想要留给子孙后代的也不是大汉的王位,而是足以让其立足于天下的品德。

  他这一生唯一的一个儿子便是董乾,公主刘平算得上是他半个女儿。

  从这丫头对董乾的态度来看,将来这两个小家伙必定会成为一对。

  虽然说起来对刘平多少有点不公平,但她确确实实就是董家的童养媳。

  无论她将来嫁给除了董乾之外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只有嫁给董乾,那么不论将来皇帝与董家的斗争是孰胜孰负,她都能够安全无忧。

  自己胜了不会伤害自己的儿媳妇,刘辩胜了,额,如果刘辩有可能胜的话,在心底的愧疚之下他也不至于对刘平动手。

  这也是当初刘辩之所以将刘平送到董家抚养,何太后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

  郑玄也同样注意到了天子的谋划,他也同样想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当今天子刘辩无子,毕竟也还算得上是年富力强。

  对方如果能够活到刘平与董乾成年完婚,再等到这两个小家伙有了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就算是董乾将来真的篡位,刘平之子继承皇位也算是让汉室的正统血脉得到了延续。

  郑玄之所以会有如此想法,根本原因在于她不知道刘辩还有一个儿子。

  但是董默却非常清楚刘潜的存在,对方已经开始在王越的指导下习武的事情董默都一清二楚。

  墨家剑术最高者张晋唯一的任务便是盯着这位大汉皇子,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将他的一举一动汇报上来。

  董默想过斩草除根,但他又觉得没必要针对这样一个孩子。

  为了不让这孩子过早暴露自己的身份,王越甚至连他的真实身份都没有告诉他。

  之前董默觉得这孩子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所有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都闭口不言,那么刘潜也不至于对他产生威胁。

  但是当郑玄提出那个规划之后,他的心思生出了些许的变化。

  他自己不想当皇帝,有自己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伟业,所以他可以容忍刘辩,刘潜这些威胁。

  但是自己的儿子将来会不会想要当皇帝呢?如果他真的想要当皇帝,而刘潜又恰好比他更胜一筹又该如何?br>
  董默的心底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而就在这个时候,郑玄也咽下了他的最后一口气。

  握着的手掌迅速失去体温,董默最后看了一眼走得一脸安详的郑玄。

  历史上的郑玄于公元200年寿终正寝,而今郑玄还多活了好几年,并且临终之前还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做出了更加可以令他名垂千古的典籍。

  如此看来的话,郑玄这一生确实是没有多少遗憾。

  但是董默却非常清楚,这位老人哪怕是到了天上,他也一定会时时刻刻盯着人间。

  不是人间有他眷恋的人,而是人间有他眷恋的大同尚未完全实现。

  天无异色,也无祥光万丈。

  这位咳嗽一声便足以震动整个大汉的老者就这么平静的离开了。

  董默没有痛哭,他看出了老者脸上顿时眷恋,但同样也看出了老者走得十分安详。

  起身,正冠,顺服,摆袍,跪伏,一拜。

  一整套缓慢的动作之后,双手一拱作辞行状。

  “送郑公——”

  他话音落下之后,随即起身转身离去。

  伸手推开房门,随即开口向着候在门外的郑益恩说道:“郑公走了。”

  他话音落下之时,郑益恩的脸上难以抑制的露出了些许的悲伤,但是很快他便将这悲伤的情绪掩盖。

  他强行向着董默挤出一副笑容说道:“父亲临行之前能有董公送行,此生无憾。”

  他话音落下之后,他身旁的郑小同有些悲伤的拉着自己父亲的衣角说道:“父亲,我能去见见祖父吗?”

  郑益恩没有做出回应,董默也没有开口说别的,而是向着郑益恩开口问道:“郑先生接下来准备如何?”

  郑益恩闻言之后咬了咬牙说道:“按照原本与父亲之间的约定,本该在他大行之后接手长安大学,不可因为他个人而影响到了大学的运作。

  但是如今有了沮授先生在长安大学之中执教,他的才学远胜在下,故而,在下想要为父亲守孝三年。”

  董默闻言之后点了点头,之后想起了什么一般开口说道:“长安大学亦是郑公心血,寡人想要请巧匠刻郑公授业之相置于文科。

  再取一石碑,铭《郑公书》一卷供后世学子瞻仰学习,不知先生以为意下如何。”

  郑益恩愣愣的看了一眼董默,随即毫不犹豫的开口向着董默拜谢道:“多谢董公——”

  董默摆了摆手之后直接告辞离去,而后下令长安大学放假七天,以此来纪念郑玄这位长安大学的第一位副院长。

  实际上根本不用董默直言,所有人都自发的前来郑玄府邸吊唁他们的恩师。

  除了长安大学的学子之外,贡院,长安世学的学子与夫子也大多络绎不绝。

  长安城中的一些百姓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甚至都自发前往郑玄的府邸外面叩首。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孩子都没有在长安大学之中读过书,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也会在长安大学之中读书。看書溂

  因为在董默治下已经开启了普世教育,虽然达不到后世九年,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程度,但至少也可以保障三年义务教育。

  所有孩子都必须得送到学堂启蒙,有天赋的孩子还可以得到官方资助继续进学。

  而他们孩子启蒙所用的书籍,便是董默与郑玄二人精心挑选与整理出来的。

  所以将来天下的读书人,都算得上是郑玄的半个学生。

  而郑玄,亦可以为万世不易之天下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