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陛下何故造反>第729章 临终遗策
  在见到甘宁那半是威胁半是提醒的话语之后,曹操的面色变得铁青,但是很快他便从甘宁这句话中品味出了些许深层次的含义。

  他最终咬牙开口说道:“好,本公回陈留之后,当将玉玺送还长安。”

  曹操的话音方落,甘宁顿时有些不满的嚷嚷道:“喂,这可是俺甘兴霸的功劳,你怎么…喂,你别走呀,信不信我不送你过河了呀?哎?你还走是吧!我…”

  甘宁眼睁睁的看着曹操离开,见对方并没有答应将传国玉玺交给自己送还长安,心底顿时生出了许多怨愤。

  曹操这是料定了他不敢忤逆董默的命令,而他确实是被曹操给看得真真切切。

  眼看着到手的献宝之功没了,甘宁也只能够满心不甘的忍下这口怨气。

  董默急匆匆的渡过黄河回转洛阳,随后一路快马西行直奔长安而去,耗时一天的时间便抵达了长安。

  他丝毫也不顾及长途跋涉的疲惫,连夜闯进了郑玄的府邸。

  虽然早就知道郑玄已经接近油尽灯枯,但是真到了郑玄将要驾鹤西去之时,董默的内心依旧是说不出的酸楚。

  他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珍视的长者是董卓,对方给予他的是长辈对于晚辈那毫无保留的爱。

  而后令他产生羁绊的长者便是郑玄,对方给予他的是同道者的鼎力相助。

  年龄上二人相差两三倍,就算是郑玄的儿子也比董默更加年长一些。

  然而他与郑玄二人却是忘年交,他与自己之间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文化改革方面,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坐镇,刚才能够让董默一帆风顺。

  只要有郑玄在的一天,没有人能够质疑长安大学的权威。

  包括卢植在内,任何一名大儒都无法反驳郑玄提出来的观点。

  而郑玄又与董默交心,无论是《郑公书》还是其它什么东西,都不过是借郑玄之口述董默内心之所想。

  如果实在要与郑玄与董默之间定义一层关系的话,那或许便只有“伯牙子期”的知己之交可以形容。

  而就在董默闯入郑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上前来阻拦。

  在看清楚了他的身份之后,仆从们自发的给董默引路,直接将他引到了郑玄的卧房。

  而就在董默闯入房中的时候,便恰好瞧见华佗摇头拔出一枚银针。

  见到董默之时他有些意外,随即脸上又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他并没有开口与董默搭话,只是含笑与董默点了点头之后便坐到了一旁。

  “郑公。”

  董默也只是向华佗点了点头,随即便快步走到了郑玄的床头唤了他一声。

  原本满眼空洞的郑玄听到这声呼唤之后身体一颤,他浑浊的双眸使劲的眨了眨,确实是看不到董默的身影之后,刚才有些遗憾的开口说道:“没想到老朽重病至此,临终之前连看上伯言一眼都做不到!”

  他话音落下之后,伸手试探性的向床缘边上摸来。

  董默毫不犹豫的握紧了他的手掌,而后便声音微弱地开口说道:“郑公,伯言回来了。”

  伸手抓住董默的手之后,郑玄仿佛是这才确定身边的不是幻觉。

  他声音有些虚弱的向着周围开口说道:“其他人都离开。”

  伴随着郑玄的话音落下,守在周围的郑益恩道了一声“父亲”,随后便带着自己的儿子郑小同离开了房间。

  华佗看了一眼董默,然后又看了一眼郑玄之后叹了一口气,随后便也起身一同离开。

  典韦憨厚的摸了摸自己的大脑袋,离开房间的同时还贴心的带上了门。

  听到了“哐当”一声轻响之后,郑玄挣扎着要从床榻之上坐起来。

  董默急忙上前扶住他,帮助他倚靠着房门坐起身之后,方才继续开口说道:“郑公,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郑玄闻言之后点了点头,声音苍老中带着几分沙哑,语速缓慢的开口说道:“从老夫至长安以来,所见伯言之举措,多为利国利民之举,少有为一己之私欲。

  然长安大学所出之学子,十之八九尽入董公麾下。

  老朽临终之际尚有一事不解,还请伯言实言相告!”

  他话音落下之时,董默点头答应道:“郑公尽管相问,默自不会隐瞒。”

  郑玄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董默的脑海中却是回想起了董老夫人临死之前的发问。

  难道这位老先生也对自己有所怀疑?

  随后便听郑玄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伯言意为天子乎?”

  他这句话问的十分的直接,想来这也是他长期以来最大的疑惑。

  董默随即摇头开口说道:“若非是百姓疾苦,默只愿为一富家翁,娇妻美妾,教子为乐,并无那般远大的志向!”

  郑玄闻言之后沉默了良久,突然间开口说道:“索幸伯言生在乱世,否则这天下又将少一圣贤也!”

  话音落下之后,又沉默了半响,随即抿了抿嘴唇之后开口说道:“老夫临终之前有一肺腑之言,还望伯言铭记于心!”

  董默闻声之后握紧了他的手,语气坚定的开口说道:“郑公之赐,默当不敢忘。”

  “周封诸侯,历八百年而亡,其失国者,臣强主弱,礼乐崩坏,民心有诸国,而无天子,故亡其国!

  秦天下一统,二世而亡,盖因民心念及旧国,揭竿而起者,多六国之余孽。

  高祖得国历两百年,世家先有其功,国富民强,北击匈奴,西拓西域,泱泱汉室,已深入人心。

  王莽篡汉之时,虽有利民之举,亦不敌汉室子孙之振臂一呼,最终败亡于光武之手。

  而今汉室羸弱,天子亦不能守其国,然汉室之余烈未尽,忠汉之百姓未绝。切记不可大意处之,以免伯言忠节不保。使天下再起祸端,招致百姓再受其害。”

  董默闻声刚刚想要开口说话,郑玄的声音便再一次开口响起:“若能重修君臣之好,此为大善之举。

  若是汉室不可扶持,也可通婚于皇室,天子百年之后,使子孙代之。

  切莫自取,切莫自取。慎之,慎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