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妥了,你就放心吧。”勇安侯坐下接过慧姨娘递过的茶水说道。“你是不知道,那逆子娶的那个小哥儿,在将军府门口居然还敢为难我,让我从侧门进去,真真是要将我气死了。”

  勇安侯越说越气,索性连茶水也不喝了,重重的将茶杯摔在桌子上,慧姨娘见状连忙上前劝道。

  “侯爷,别气了,不过是个小哥儿罢了,等没了这将军府的庇护,自是随咱们拿捏,到时将他送进窑子里,看他还怎么耀武扬威。”慧姨娘想着苏从愿那副好皮囊,说不得还能卖出高价。

  “爹,这事你当真是办好了吧,没被人察觉吧?”顾鸿霄还是有些了解勇安侯的,怕勇安侯做事毛躁被人发现了去。

  “你还不相信我,那苏从愿连招待都不愿意招待我,直接回院子去了,我便没让下人跟着我,自己悄悄去了书房,出来时还碰到了侍女,还好我掩饰的好,要不然就被发现了。”勇安侯开口说道,觉得自己今天做的完美极了。

  “你这是不相信我的意思,三皇子交代的事,我敢不上心吗?”勇安侯见顾鸿霄思索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为了他,自己今天会让那么多人看了笑话吗?

  顾鸿霄连忙解释道,“儿子没这个意思,既然父亲办好了事,我便派人去给三皇子传个信。”

  宋府

  顾鸿义已经接收到了苏从愿送来的信件,打开看罢后,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倒真不愧是我的好父亲,好的很。”

  “那你如今准备怎样做?”宋礼卿忍不住问道。

  “进宫面圣。”顾鸿义回道,“苏和准备准备,咱们去宫里一趟。”

  说罢,又朝宋礼卿看去,将宋礼卿手上的账册合了起来,“卿卿,身体不适就好好歇歇,莫要看这些账册了。”

  宋礼卿略带无奈的说道,“可是看账册我没感觉不舒服,反而缓解了许多,许是宝宝爱看呢。”

  “那也该歇歇了,宝宝也看累了。”顾鸿义说道,“你去睡会吧,等我回来带你去吃饭。”

  宋礼卿这几日都没有胃口,恰巧昨日满香楼出了些新菜品,说是出了些新菜,顾鸿义便想要带宋礼卿去瞧瞧。

  “公子,马车备好了。”苏和在门外说道。

  “好了,我该走了,别偷偷看账册,否则...”顾鸿义说道这里顿了下,留给宋礼卿自行想象。

  ......

  皇宫

  “真是岂有此理!老三真是愈加猖狂了。”宣和帝看完顾鸿义呈上来的信件和三皇子与勇安侯府和国公府交往的信件,直接拍案而起。

  “圣上息怒。”

  周围的宫女太监见宣和帝生气,连忙跪下齐声说道。

  “去,传老三来,我倒想知道他究竟想要做甚。”宣和帝朝着德安说道。

  而顾鸿义一直在一旁冷静的站着,自顾鸿义接到顾鸿羽的信件后便一直再查三皇子与国公府之间关于西北的证据,三皇子虽然聪明,可是耐不住国公府的国公老爷是位蠢人,是以顾鸿义除了西北的那些事还查到了其他的一些“大事”。

  国公府这么多年贪污的银两可不止西北这一处,还有前年江南水患,贪了五成之多,去年建祈福塔,贪了七成,顾鸿义派人去查探,用料颇少,根本上不了多少人,那塔只可远观,而不可上。还有前几年,闹饥荒,贪下许多赈灾的银两与粮食,这也是为何朝廷连续拨款数次,却依旧死伤无数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顾鸿义还发现了三皇子他们不仅在西北屯兵,在城外的月牙山谷底也是屯了许多散兵,数量高达一万。这也是为什么国公府近来贪污数额越来越大的原因,养兵耗钱。

  顾鸿义如今查出来的这些事,桩桩件件都足以让三皇子与辅国公他们再无翻身之地。

  “圣上,如今还是应该先下一道密旨让赵将军带兵进城,我查探过了,除却月牙谷底的那些兵将,三皇子手下拉拢的也是有武将的,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未免不会...”顾鸿义说道这里便停了下来,有些话只说一半便都懂了。

  果然宣和帝听罢后更加生气了,立即下了道密旨让宫中暗卫尽快送去给赵将军。

  待暗卫出去,宣和帝便屏退了周围的下人,只留顾鸿义一人在议政厅。

  “这些事,是顾鸿羽那小子让你查的吧?”宣和帝开口朝顾鸿义问道。

  “正是,是阿羽让臣查的。”顾鸿义不卑不亢的回道。

  “这小子不信朕。”宣和帝只感叹了这么一句。

  “不是阿羽不信您,只是想快点了结此事给圣上您一个交代。”顾鸿义说道,“臣知圣上其实一直忌惮阿羽,臣在朝中身居高位,阿羽又有兵权在手,圣上忌惮阿羽也没什么不对。”

  “只是圣上应该了解我们兄弟俩,臣与阿羽从小受祖父教诲,做不出这等子事。”顾鸿义接着说道。

  顾老太爷年轻时随先帝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对先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又在宣和帝还是皇子时教过宣和帝武功,带宣和帝上过战场,对宣和帝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宣和帝也是知道顾老太爷的人品的。这也是顾鸿义为什么提到顾老太爷的原因。

  果不其然,宣和帝听到顾鸿义说道顾老太爷的名字时,眼神中略带些怀念,“顾老称得上忠君爱国。”

  “臣与阿羽也会依照祖父遗愿,做一位忠君爱国的好臣子,还请圣上多给臣与阿羽一些信任,以时间为证,若有朝一日,臣与阿羽有了二心,随圣上处置。”顾鸿义言辞恳切,说到这话时,叩跪在地。

  宣和帝也被顾鸿义话中的忠君爱国所打动,松了口,“那朕便给你与顾鸿羽些信任,只愿你们莫要辜负朕的信任。”

  宣和帝虽多疑可终究不是昏君,知晓国家若是想要繁荣昌盛,还是要有些为国为民的臣子才行。

  “谢圣上。臣定不辜负您的信任。”顾鸿义叩谢宣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