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官居一品>第424章 旨意

“三哥的岳父家的确有些本事!”苏正德恍然大悟,“如此双管齐下,早晚叫那些卖国贼无所遁形!对了,那什么月色阁的、姓常的,就这么算了?”

苏惟生道,“等把隐在暗处的人一个个揪出来,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苏正德长叹一声,“常氏也还罢了,替姓潘的报仇,我想得通。可那位韩五少爷……谁年轻时没跟同龄人打过架?”

“就你爹我,别看以前窝囊得不成样子,小时候在钟鸣山上为了争一捆柴、一个鸟蛋、一把野菜,也跟村里人打过好几次呢!你全二叔、吴三伯、还有村长家的陈二叔……”

“别看小时候打,后来长大了,见我日子难过,他们也没少帮衬。如今虽然离得远了,可哪回见了不是跟亲兄弟似的?你说谁能想到,就这么点小事儿,竟让他记恨至今,还买通杀手要杀你!”

“我看哪,这人估计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小肚鸡肠的,没啥大出息!对了,得跟茂谦说一声,让阿绛也提防着些——要论得罪,他才是得罪那韩家小子最狠的。倘让那崽子找到机会,不定怎么往死里弄他呢!”

最后一句直接把苏惟生逗乐了,

“爹可别拿您的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那么个龌龊玩意儿,咱们这等正常人谁晓得他在想什么?您要实在担心,就在信上提一提,大伯会有分寸的。”

休养了五六天,苏惟生手上的伤终于好了些,好歹能自个儿端碗吃饭了,也能让人扶着下地走几步。

小柱、樊春和阿海几个伤得最重的,也被梁老大夫宣布不再有性命之忧,只是要细心将养好长一段时日。

周氏不知是不是年纪大、又受了惊吓的缘故,这一胎怀的并不稳,前两日还见了红,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所幸有三位大夫在,也还算安稳。

又过了几天,三月中旬的时候,青羊县的徐县令来了。

不止为了带走后来那具尸体,还带来了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旨意。

熙和帝让苏惟生好好养伤,不必急着赶路,花城政事暂且让郝同知与任通判代理。

还赏了许多东西给他压惊,吃的用的药材和金创药应有尽有,又担心他银子不够花,赐了黄金二百两,特许他多请几个护卫……

做足了“体贴臣下、爱惜弟子”的姿态。

徐县令听得脸上的笑容更加殷切,恭维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熙和帝还说,案子朝廷已经在调查,给滇池王府也下了严令,必会给他一个交代。

另外,在滇池境内发生如此恶劣的案件,掌滇池边军的滇池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罚俸半年以示惩戒。

而且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朝廷决定派一位御史前往花城巡察,并协同审理花城知府苏惟生遇刺一案。

确保滇池境内再无盗贼、保证境内朝廷命官和百姓的安全。

徐县令满脸羡慕,“苏大人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天子门生,皇上待您当真没话说……这是在给您撑腰呢!”

有这块金字招牌,那到任之后还不得横着走啊?哪像自己,当了十几年官还窝在这鬼地方,成天受窝囊气!

苏惟生:……活该这把年纪还是个县令,没见那几名亲卫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吗?

他笑吟吟地谢了恩,在心里默默问候了熙和帝的祖宗十八代。

赏赐东西就算了,可后面的罚俸、派御史,样样都以自己遇刺之事为借口,滇池王能不把账算到自己头上吗?

只要滇池王稍微小肚鸡肠一点,今后在花城的日子就够他受的!

这是打定主意要把自己往滇池王的对立面逼啊!

“徐大人可知即将巡察花城的是朝中哪一位御史?”

徐县令面露尴尬,“这个,圣旨上没说,下官也不清楚……”

送走徐县令等人,苏惟生沉下了脸——皇帝此举若是有意为之,那么买凶杀自己的第二拨人……

不,不会是皇帝。

熙和帝再妇人心性,也终究是一国之君。即便他想得出来这样的主意,也绝不会让一群江湖草莽来施行。

还是那句话,派一队暗卫或者锦衣卫来做岂不更好?

再说,月色阁那名联络人,难道还能联络到皇帝头上,凑到皇帝耳边说,

“你有恨之入骨,非杀不可的人吗?我知道有个江湖组织,只要肯出银子,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儿!”

皇帝不把他拉出去砍了才怪!

作为一个帝王,熙和帝再不济,也定然无法容忍朝中有人与江湖草莽合作、肆意插手官宦之家的争斗、扰乱朝廷风气。

不是有句话么,“侠者以武犯禁”——熙和帝难道就不担心,到时候那江湖草莽杀顺手了,改天收了谁的银子把自己也干掉?

苏惟生左思右想,觉得应该是有人知晓先帝与先滇池王的恩怨,又察觉了熙和帝对滇池王的不满,才会刻意设计刺杀之事,而后向熙和帝提出了顺势而为的建议。

皇帝采纳建议之后,才有了那道罚俸和派御史的旨意。

那个人既能近距离接触皇帝,官阶定然不会太低!

等到苏惟生终于能下地,已经是十日后的事了,樊春、阿海和小栓也可以走上几步稍微活动活动。

只有伤得最重的小柱还只能躺着,梁老大夫依旧每日行针,只是换了几个穴位,听说是有助于伤口恢复的。

苏惟生对梁老大夫是真心感激,将皇帝赏赐的一株百年人参送给了他,乐得后者合不拢嘴。

与此同时,京城的苏正良、何轩、苏茂谦等人的信也到了,无非是关心他的伤势,把穷凶极恶的匪徒骂了个狗血淋头,对于常氏和韩五少爷却是只字未提。

苏惟生猜测,自己送去的信他们应该还没收到,或许是甫一得到他遇袭受伤的消息就写了信过来。

毕竟再是官驿,送信的速度也无法与朝廷八百里加急相比。

想着先前苏正德在信里已说了自己并无性命之忧,苏惟生便没急着回信,他考虑的是另一件事。

此去花城必定凶险异常,可拖延得再久也是无用的,还不如早些过去摸一摸情况。

苏惟生考虑清楚之后,便提出自己与两位师爷先行一步,其余人等伤势好些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