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声下了血本,给宋伊备了整整一条街的嫁妆,好像要将她和唐幼清的遗憾,都给弥补进去。

  宋伊在盖头下面笑得合不拢嘴,一点儿都不难过。她早就和宋离商量好了,结婚以后哪儿都不去,就住在京城,还要时常去将军府找宋知声。

  没想到宋知声出手这么大方,青庐,傧相,婚服,布置……一应都是最好的,可把她乐坏了,当即下定决心,要是哪天宋知声和唐幼清吵架了,她一定坚定守护她们的爱情。

  呸呸呸,主子和唐姑娘天生绝配,才不会吵架呢。

  宋离褪去了他常年穿的墨衣,换上了喜庆的新郎服,大红色的喜服衬得他长身玉立,器宇轩昂,连眉眼都变得温柔了起来。

  他还是那副沉静的样子,见到宋知声后,他冲她点头示意,眼中尽是感激。

  宋离珍重又谨慎地从喜娘手中接过宋伊的手,脸上的欢欣掩都掩不住。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宋知声和唐幼清一直把宋伊视作妹妹,现在看到她觅得良人,很是欣慰,是真心替她感到高兴。

  这是天胤康正帝登基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年,宋知声凯旋,宋伊出嫁。

  这一年,岳渊嵉服除,本该承庆阳候府的爵位。可他不跟任何人商量,上表陈情,自愿放弃侯爵,让于其弟。

  康正十年,岳渊嵉成为了天胤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登科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京城花,好不风光。

  皇上钦定他为翰林院修撰,连夜召他进宫,促膝长谈,丝毫不受之前宋骥一事的影响。众人都觉得,岳渊嵉前途无量。

  次年岳渊嵉上奏更改税制,还提出将烟花之地的女子入籍纳税,从此国库多了项收入,□□也成为了例律保护的一种职业。

  皇上龙心大悦,擢他为上州别驾,辅佐刺史出巡。

  岳渊嵉巡视回来以后,和皇上一拍即合,开始推行新政,新政实施多次受阻,多亏了轩辕信无条件站在岳渊嵉这边支持他,更是在短短四年内多次破格提拔他,让他刚及弱冠,便成为了户部侍郎。

  新政推行,时间一长,好处便显现了出来。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对康正帝和岳渊嵉的功绩赞不绝口。

  康正十三年,岳渊嵉加冠,同年他娶了大理寺卿的嫡次女为妻,强强联姻,使得庆阳候府声望倍增。

  这些事宋知声听在耳中,不曾评议,她也知道这些年岳渊嵉很关注她。一开始总是悄悄躲着看她,后来又常常派人“无意”“送错”东西给她。

  岳渊嵉加冠那日,她没有去,唐幼清去了,多少也代表了她的态度。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她早就已经原谅了岳渊嵉,只是心里还过不去那个坎儿。

  这次岳渊嵉婚礼,他派人往将军府递了三四次帖子,恳求她一定到场。

  宋知声嘴上虽然没说答应,却早早派人备了礼。唐幼清看在眼里,知道母子关系缓和,冰消就在眼前了。

  大婚这日,宋知声带着唐幼清还有宋母一起,婚宴开始前就到了庆阳候府。

  府中人人带着喜色,时不时传来贺喜的声音,到处都是愉悦的气息。庆阳候府今时不同往日了,来参礼的人接踵而至。

  宋知声一行人正在廊下走着,突生变故,只听一个过路的丫鬟惊呼,眼前募地一红。

  原是檐上红纱系得不牢固,风一吹便掉下来了,正好盖在宋知声和唐幼清的头上。

  小丫鬟是近几年进府的新人,昨日被老嬷嬷耳提面命,宋知声是肃然严谨的人,最讲规矩,断不可在她面前出了差错。

  宋知声看她身子直发抖,只觉得好笑,打她回了将军府,府中一应杂事有母亲管着,不用她操心。她乐得清闲,平日里和唐幼清喝喝茶下下棋,偶尔和宋伊宋离练练枪,早就忘了当初自己什么样了。

  突然很想看看唐幼清,宋知声望过去,这一刻,天地都安静了,世间万物全都消失不见,眼中只余了唐幼清。

  久久等不到宋知声发话,小丫鬟悄悄抬头看,她感到有些疑惑。下人办事不周,夫人本应该生气的,可她看上去是那么高兴,仔细看,眼中似乎还含着泪光。

  她脑中突然闪过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她发现今天的宋知声和唐幼清穿了相似款式的礼服,看着很是登对。

  红纱以盖,红线相交。

  天地万物为媒,候鸟婚书为证,父母高堂在前,四方亲朋来贺。

  她也算,成了她的妻。

  ——————END—————

  27.番外1 相濡以沫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

  —— 张岱 《陶庵梦忆·兰雪茶》

  这盒日铸雪芽本是今年的贡茶,被宋知声得知这是江南过来的茶叶,便拖朱掌柜找门路留了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