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在古代种田养夫子【完结】>第33章 马兰玉

  泞阳县下辖地区,凡是近十年内用不上的田地,总共将近四百亩,孙淑一都划给宋清。

  其中在白溪村有十亩地算是宋清私有的,其余的都是公家的。

  记在官府名下,宋清使用的所有粮种都得官府按市价出银买,官府的衙役也听候宋清差遣调度,收成的时候他还拿两成利润。

  表面看来宋清占了天大的便宜,足足四百亩田地!实际上但凡他不出技术、出粮种,这四百亩地也是荒废着。

  安排了衙役们去垦地,宋清从自家地里番薯、地瓜、土豆等等幼苗上剪切下腋芽,培育成扦插苗;禾本科作物只能通过种子繁育,有错过播种期的只能等来年了。

  人力物力有限,今年能种上一百亩地就是极限了。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日跟孙小少爷、黄家少爷一行的一群孩子之中,有个孩子家里姓李,是在矩州城和几个稍微富裕些的县城之间做倒卖生意的。

  不知孙淑一允诺了什么好处,李家主动揽下了宋清几人菌干外售的事情,一百文一斤把菌干包圆了。

  一个月下来,减去请人的工钱和其他开销,宋清到手三十两银子;其余几家到手也有将近二十两。赚到第一笔钱,几家人总算把心放回肚子里了。

  话说今日一早,宋清骑车送沈之洲去上学,把车给人停在杨夫子家院子里,便徒步去了玉石铺子。

  半月前总算抽出空教沈之洲骑车。这几日早晨都是他送沈之洲上学,自己再去忙活别的。

  下学的时候沈之洲就会载着他的小姐妹,送到人家附近,再沐浴着一干小孩艳羡的目光,骑车往县衙去。

  两人现在住在衙门的西花厅,本来是县丞的住处,曹福仁从没住过,泞阳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新县丞赴任,便让二人住了。

  本来孙淑一想的是,她自己走私库给两人置办新宅子,没想到被宋清拒绝了。

  两人不打算定居在县城,费那功夫作甚?实在嫌钱多的话把上山下山、出城进城的路修一修,不然到了秋收的时候,怎么把地里粮食收回来都让人头疼。

  宋清没那么忙的时候就给沈之洲做中饭,实在没工夫就让沈之洲去舅娘铺子里,和舅娘、王兴礼兄妹俩一道吃。大舅是一村之长,离不开白溪村,故而也没来铺子。

  铺子里生意还行,喜好这个味儿的人家,隔个两三天便来吃一会;来得多的还是城里几个富商家里的下人,有些是主子爱吃,有些是消息灵通的,听说这家老板得孙县令礼遇,借照顾生意的由头拉拉关系,再不济结个善缘总不会错。

  如今手头宽裕了,也得了空闲,宋清便去玉石铺子,问问之前给沈之洲订下的子辰佩还在不在。

  明日便是端午节,给沈之洲送一个小礼物也不会显得太突兀。

  进了铺子,老板娘却不在,看铺子的是一个小厮和老板娘的女儿马兰玉。

  说起来宋清砂锅粉铺子开业的时候,这位马姑娘还算是第一批食客,后来宋清没怎么呆在铺子里,自然不知道马姑娘早就是铺子的熟客了。

  马姑娘神情疲惫,眼下一片乌青,当日精致的妆容不再,反而显得十分潦草。见有客人进来,打起精神、扬起笑容招呼。

  “大哥来看珠钗还是玉饰?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是这几日上的新货,看大哥喜欢什么样式的?”马兰玉一一指过一排首饰。

  “一月前,我跟老板娘订了一个子辰佩,不知还在不在?”

  “在的,那大哥先看看其他的,我到后面给你取去。”马姑娘记起来她娘说过,这两天估摸着会有个汉子来取玉佩,还特意交代了她。

  说罢便让小厮看着铺子,去后面取东西了,

  等待的空档,宋清闲来无聊,仔细看看展台上的珠钗首饰。

  做工不算巧夺天工,胜在设计新颖。他不懂这些女儿家的东西,却也被一支流苏步摇吸引了目光。

  那步摇上面是一朵糯玉桃花,晶莹剔透;旁边点缀着一个冰玉花苞,流苏制成一串嫩绿的小叶,颇有小家碧玉之感。

  “大哥好厉害的眼光,我们家这个步摇是昨日制好的,刚取出来摆上呢。”马兰玉拿着东西回来,边说边打开木匣子,让宋清检查一番。

  付了银钱,收好东西,宋清指着那桃花步摇问道:“不知这步摇可否制成发簪?”

  “可以的,大哥你是想要个什么样式的?快的话明日一早就能做好。”

  宋清大概描述一番,马玉兰取了纸笔画花样子,手下迅速动笔,还不忘询问细节处。

  商定好花样、选了做发簪的玉种,再付了定钱宋清便要离去。谁知一转身就看见身后不知何时站的男子。

  男子面色阴郁,身着一袭白袍,玉簪束发,通身富贵人家打扮;然而脸色蜡黄,看起来不是久病之人,身上却有浓重的苦药味儿。

  “相公......”马兰玉嗫嚅喊道。宋清实在高大,身材也健硕,方才遮住了她的视线,她也没看见来人。

  那韩秀才却并不说话,直勾勾盯着宋清看,一副要吃人的架势;対上宋清丝毫不回避的目光,骤然眼神闪躲,错身朝马兰玉走去。

  方才还落落大方的马兰玉,这会儿变得畏缩起来,下意识朝后面退了一步。

  谁知这一步激怒了韩秀才,让人自以为抓住什么把柄;怒气上头,一只瘦骨嶙峋的手铁爪似的钳住马兰玉的胳膊,“你在怕什么?”

  马兰玉说不出话来,下意识慌忙摇头。

  “跟我回去!”说罢,粗暴地拽着人往外拉。马兰玉猝不及防之下腰腹撞上柜角,韩秀才却漠不关心,强硬拖着人往出走。

  眼看马兰玉跟不上,就要跌倒在地,宋清出手扶了一把。

  不曾想那韩秀才竟然瞬间暴怒,阴森森看了宋清几眼,猛然抬手一巴掌甩到马兰玉脸色,口中愤恨骂道:“贱/人!娘说得没错,你就不是好东西!”

  不等他再动手,便被宋清制住,手上一使力,将人掼在地上。

  韩秀才不堪受辱,爬起来既不敢再动手,也不敢骂宋清,只好口中不干不净地辱骂马兰玉。

  马兰玉竟也不还口,捂着红肿的面颊无声掉泪,一副逆来顺受模样。

  “韩光宗!”人还没到,老板娘怒气冲冲的声音已经先传到店里,“老娘不去找你,你还敢上老娘的门!”

  韩光宗骂人的话戛然而止,狠毒地剜了马兰玉、宋清一眼,转头就挂上讨好的笑容,宁折不弯的脊背也低了低,朝着老板娘道:“岳母大人,光宗是来接玉儿回家的。”

  “回家?哪儿不是玉儿的家?老娘没把你一家老小赶出去你心里不得劲?”老板娘风风火火进了铺子,后面跟着刚才店里的伙计。

  “挨千刀的韩光宗!老娘今日非扒了你的皮!”看见马兰玉捂着脸,老板娘还看不出来发生什么事儿了?

  见人家处理家务事,宋清朝老板娘点点头,便识趣地离开了。

  走出去一段路,那韩秀才做低伏小赔罪的声音倒是听不甚清晰了,老板娘的臭骂声还如雷贯耳。

  他今日还要去石岩镇看地,虽不是什么赶时间的事情,也不想浪费时间在这种事上。

  不是说瞧不上鸡毛蒜皮的事儿,而是人家显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一个外人插什么嘴?

  凭那老板娘的性子,再结合几人的只言片语来看,只要那姑娘自己愿意硬气起来,她夫家怎么敢招惹?哪儿有软饭硬吃的道理?只有把人供起来的份。

  还是种地好呀,没这么多弯弯绕绕的。

  石岩镇离县城不远,从南城门出去再往东南方走十几里路就是。只有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却是泞阳县最穷的村镇。

  听说是山多地少,镇上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从没有哪一年交得上粮税。

  交不上粮税官府就把壮丁抓去做劳役,只剩下一堆老弱病残,可想而知来年更是交不上税。

  矩州地界山路艰险,历来没哪个当官的想不开要修路;再加上海拔高,基本没有山洪暴发,自然也不用修建堤坝。长此以往下去,官府也懒得抓劳役了,抓去了没事儿干不说,还得浪费粮食养着。

  这地方穷山恶水的,就是朝廷征收徭役的时候,也没见上头的人想得起来。要不是这次给宋清统计田地,孙淑一恐怕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真正到了石岩镇,宋清才知道“山多地少”一词用得有多不确切。

  方圆几里内几乎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山、石林,少有树木,全是裸露出地表的石灰岩、花岗岩,最小的也有一个成年男子那么高大。

  若有神助将之挖下来称量一番,起码有两吨左右的重量。

  不要说庄稼了,在这种地方连一棵树也难以存活,只有岩石缝隙里时不时冒出些灌木、野草。

  石岩镇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之中,“镇”上只有百十来户人家。倒是山里,零零碎碎不清楚还有多少户。

  虽然人少地少,石岩镇的大小却能抵得上其他好几个镇加起来了。从石岩镇再往东南方向去,数十里同样地形的地方都划在石岩镇范围内。

  听说再往东南去又是另一个县的地界了,不过这些石林凶险,除了石岩镇的村民,没人有胆量过去。

  要是按人户分的话,石岩镇一户人家分一大座石山不是问题,可分了也没用呀!巨石又不能当饭吃!

  在宋清这里石山还真能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