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在古代种田养夫子【完结】>第26章 打广告

  “大哥,给我夫郎拿一串糖葫芦。”宋清稳稳停在卖糖葫芦的小贩身旁。

  小贩呆了片刻,赶忙从草靶子最上面拿了串最大的,递给后座的小哥儿,“三文钱。”

  沈之洲一手接过糖葫芦,一手环着宋清的腰,美滋滋地吃起来。

  “坐稳了。”宋清付了钱,脚下用劲,两人又一阵风似的走了。

  等卖糖葫芦的小贩回过神来,只能远远看见两人背影。

  “那高嘉豪不服气夫子夸我,就成日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宋清车骑得快而稳,他在后座边吃边说话都没问题。

  “这么厉害呀,夫子都夸你!”听出沈之洲语气里的小得意,宋清像是哄小孩儿一样也夸了一句。

  “那可不!”只觉得今日的糖葫芦更甜更好吃了,沈之洲在宋清后面笑得见牙不见眼。

  “那这么厉害的沈之洲,中午想吃什么?”他已经能想象,沈之洲要是有尾巴的话,估计得翘到天上去了。

  “砂锅粉!”

  宋清好笑地摇摇头。这没出息的样子,念叨几天的卤味,这就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这个自行车走得又快又稳当,我可以骑不?要是我学会了,你也不用去接我了。”沈之洲脸颊贴着宋清的背,还要分心吃糖葫芦。

  等他学会了,上下学还能顺路接上雪儿,专是想想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载着小伙伴走街串巷的场景了,美滋滋!

  “想学呀?今晚早点睡,明天你午休的时候教你。”感受到挤变形了的脸颊肉,宋清心情甚好。还是嘴好不挑食的好养。

  脚下加快速度,没一会儿两人便到了店里。

  这会儿店里没食客,表兄妹三人便坐在一起唠嗑。

  两个小的绘声绘色把早上的情形说了一遍。从一开始铺子里有多冷清,小宋哥想了个什么法子,兄妹两个怎么出去拉了客人来,到最后食客怎么爱吃砂锅粉和铁板豆腐,一样不落。

  “我还没吃过铁板豆腐呢!”沈之洲瞥瞥正在做饭的人,佯装要生气,双眼却亮晶晶的。

  见几人聊天告一段落,宋清便接着沈之洲话头说:“在做了在做了。下午我送你去上学,也带些去给杨夫子尝尝。”

  “好呀!”他也不装了,对着宋清露出一口小白牙。

  炉子上煮着砂锅粉,铁板上也煎着豆腐。宋清简单做了个葱爆瘦肉、菜叶炒脆哨,想着也够几人吃的了,这才停手。

  吃完午饭,宋清让沈之洲去阁楼上睡一会儿,他骑着自行车去南街买豆腐。

  沈之洲昨日熬夜做夫子留的作业,今天早上铺子开业,又起得比平日早多了,不去补个觉的话下午怕是要打瞌睡。

  这个点一般人家都吃了中饭,宋清买豆腐回来时,店里只有稀稀拉拉四五个食客,都是听了早上那批食客的推荐来的。

  因着人不多,煮砂锅粉的食材都是现成的,王晓晓在家里也做惯了灶房活儿。宋清就让她接手,喊了沈之洲起来洗漱,自己着手煎铁板豆腐。

  东西都收拾好了,宋清又送人去上学。

  去的时候还是老样子,引人侧目。回来的时候却不一样了。

  道路中央,几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围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一圈人衣着都不是平常百姓家穿得起的,小男孩尤甚。

  身穿朱红圆领袍衫,脚踩青色平底靴,腰间佩戴一块质地上好的玉佩。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颗圆圆的脑袋,左右两边头发各扎成一个角,看起来虎头虎脑的。

  “这是什么东西?好生奇怪。”小男孩指着自行车问道。

  小县城的路宽度只容得下两辆马车并驾,恰好几人所在之处两边都有小摊,宋清不得不停下,将车推着走。

  几个少年也没见过,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纵然想解释一般也没办法。

  听说这孙小少爷是京里来的,自家老爹让好好领着人玩——都知道是要巴结着的意思,可人家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这县城都要逛遍了,也没见人家对什么感兴趣。那也正常,这穷乡僻壤的,他们几个跟着家里走过商的都觉得没什么稀罕物。

  孙小少爷突然来了兴趣问一嘴,可他们也没见过这东西啊,真是要急死人了!

  “喂!你这是什么东西?”这是黄家的公子。黄家是开绸缎庄子的,算是泞阳县顶顶有钱的商户。孙小少爷没来的时候,这批人都得捧着他。

  如今被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抢了风头,他还要好声好气哄着,早都不高兴了。

  “自行车。”宋清虽想打广告,却不想惹是生非,推着自行车意欲绕过几人。

  谁知那黄家的公子一把抓住车后座,不让人走。

  也就几人时商户之子了,要是出生在官宦人家,今日就是不做强买强卖的事情,也敢明抢的。

  怕拉扯间伤到人,宋清无奈回身看着几人,“想要只管去汪记木工坊买便是,拦着我一个平头老百姓做什么?”

  生意这不就来了嘛?

  “汪记木工坊我知道,孙少爷我带你去!”一个少年激动出声,他可算是找到话拉关系了。

  一群人来势汹汹,去的时候也是呼啦啦走得干干净净,像是从没来过一般。

  宋清无语片刻,骑上车回铺子了。

  这波广告打得不错,只希望汪师傅有点眼力劲儿,别真像他说的那样只卖一两银子。遇上有钱还没礼貌的熊孩子,价钱完全可以翻一番嘛。

  本以为几个少爷这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没想到半个时辰后,又都进了他家铺子。

  原来汪师傅昨天下午又做好自行车,想学宋清一样上车,一只脚先上了踏板,另一只脚还没来得及跨上去,人一歪摔了。

  好巧不巧一只胳膊摔在台阶上,直接摔骨折了,没有一两个月好不了。人手都上了夹板,还遭汪夫人揪着耳朵一顿臭骂。

  自行车的轴承、链条、刹车这些精密部件都是他做的,两个徒弟负责做车轮车座车把手这些,他一个人伤了手可不就做不了了?

  几个少爷里面最高的都不到沈之洲胳肢窝,现有两个按照沈之洲身高尺寸做的自行车,显然也不能卖给他们。

  再说了这半大小子不知轻重的,本身就是第一次见这么稀奇的东西,到时候摔了哪里谁负担得起?

  总之一番摆事实讲道理过后,汪师傅又把几个麻烦踢到宋清铺子里来了。

  “小宋老板,那个‘自行车’要怎么骑啊?”黄公子带着几个小少爷围在宋清灶台前,一改之前臭着脸色的模样。

  其实他也很想玩玩新鲜东西,得知宋清是唯一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不得不放下脸面。

  再说了,他要是哄得孙小少爷开心,他爹高兴了就能去他娘屋里歇几晚,而不是成日歇在那些姨娘那里。

  黄老爷有钱,宅子大院子多,屋里有个七八妾室不足为奇。一个月三十天,有二十天都歇在妾室房里,剩下十天要么跟人喝花酒谈生意,要么自个儿歇在书房。

  有十几岁温柔小意的美妾,谁还往人老珠黄的正妻那里去?只有嫡长子做好了什么事,他才会去看看发妻。

  大平朝也严禁宠妾灭妻,可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他家也没有个当官的,黄老爷自然有恃无恐。

  那又如何?这些宋清都不知道。

  “几位要大碗还是小碗?”宋清见这小孩变了一副模样,不答话,只管做他的生意。

  好歹也是跟着家里人行商过的,黄公子有点眼力见,当即回道:“七碗大碗的。”

  随后带着孙小少爷和几个伙伴涌进店里,一下把有些空荡的桌椅占满了。

  黄家公子暗暗得意,不是有句话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也不对,反正就是我都照顾你家生意了,你可得给我点面子那意思。

  宋清先把其他几个食客的砂锅粉煮好了,这才煮几个少爷的。

  不过一次只能煮六碗,黄家公子很有大哥范儿,让给孙小少爷和几个小弟先吃。

  “哇!真好吃!”一个小弟发出惊叹,其他小弟一边呼呼吹气,一边连连点头。

  黄家公子有些不信,一看吃惯京里稀罕食的孙小少爷也狼吞虎咽的,便狠狠期待了。

  不过这小宋老板好些还是有些记仇,他那一碗粉煮得明显久了一段时间。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的,他还是等到了属于他的砂锅粉。一入口,果然不骗人,好吃!比他们说的还好吃!

  “老板可以带走吗?我想给我姐姐带一碗。”孙家少爷吃到一半,突然转头问道。

  “可以。”刚闲下来的宋清又有活儿干了。

  “老板我也要一碗带走,我娘肯定没吃过这个!”黄家公子也道。

  “那我也给我阿弟带一碗吧!”

  这样一来剩下几人有要了一碗的,也有要了两三碗的,总不能不要显得不合群吧!

  于是下午又是一单生意。

  因为这次外送的多,送的也不是普通人家,便没让两兄妹去送。

  宋清从院子侧门把三轮车蹬道铺子门口时,几个少爷又狠狠吃了一惊,纷纷围过去打量,早忘了先前照顾人家生意的目的了。

  “小宋老板,反正都要去我家,不如载我一程吧!”黄家公子不愧是做大哥的人,敢想敢说。

  宋清也不会真跟一个半大小子置气,“行啊,东城一文钱一个人,南城西城两文,北城三文。”

  ——黄家恰好住在北城罢了。

  一文两文的对这些少爷来说真不是事儿,闻言纷纷交了车费。

  后座被黄家公子孙小少爷和另一个少年坐满了,其他人兴冲冲爬进后车厢,跟砂锅粉挤在一起。看来三轮车还能改造一下,专门用来拉客。

  人都坐稳了,宋师傅便发车了。

  几个少年郎从没坐过这样的车,虽然后车厢像是去了顶棚的马车,到底还是感觉不一样。

  宋清在前面蹬车,蹬着蹬着被自己脑补的画面逗笑了,好像拖着几只猪仔去赶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