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一下午,在失败三次之后,宋清才做出一个手压泵。将之安装到院子里的水井上,按压几下确实能出水,比一桶一桶打要方便多了。

  看着从手压泵里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水,宋清突然陷入沉思:蘑菇地地势比小溪上游低,他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虹吸把水抽出来,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做一个手压泵?

  面无表情把家里的水缸装满,去地里跟表哥打了声招呼,就把手压泵从长竹竿上拆下来,带去城里。

  做都做出来了,不若卖给城里木匠——这个点还能顺便接沈之洲放学。

  到城里木匠铺子的时候,里面正好没客,只有老板娘在撑着脑袋打瞌睡。

  铺子左手边那面墙放置着椅凳,右手边那面墙立着各式架子,中间几种型号的桌子并列,上头是雕花摆件。

  一般客人看中哪个,既可以直接买,又可以给了定钱重新做了送过去,也可以让汪师傅上门做。

  “大兄弟看看要买点啥?”老板娘睡得浅,宋清一走近便被惊醒了。

  “我想定制些东西,不知汪师傅在不在家。”

  “在,我去后头给你叫去。”说罢老板娘扶着腰走出柜台,挺着肚子穿过正对着街道摆放的屏风,往后面天井去了。

  汪师傅正带着徒弟们在天井做家具,听有单子便把手上活儿交给徒弟,扶着老板娘往前头铺子来了。

  “大兄弟要定做家具吗?”汪师傅个头不算高,蓄着浓密的络腮胡,声音中气十足得很。

  宋清把背篓里的手压泵取出来,“先请汪师傅看看这个东西。”

  手压泵做得不大,汪师傅比照着宋清手上的姿势,两手拿着细细端详,见那把手似乎可以上下摆动,便上手按压几下。

  “我倒是没见过这物什,不知有什么用?”汪师傅将手压泵转一圈观察,这东西虽然做工粗糙,倒是机关颇为巧妙,就是不知有何作用。

  “这是抽水用的,通过按压这处可轻松将井水按压出来。”宋清指着把手解释说。

  “抽水?”汪师傅不太信,但没有说绝,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随后汪师傅带着人去后头,让徒弟打一桶水,让宋清演示。

  宋清将手压泵下方插入水中,往上方筒内倒半瓢水,出水口在按压几下把手后果然开始流水。

  “嚯!还真能抽水!”汪师傅大徒弟惊讶道,本以为是故弄玄虚,没想到还真有点东西。

  “需要按压井水的时候,只需在下面接一根长竹竿,再固定在井口就行。出水口换一根长竹竿,还能接到灶房去。”宋清向在场几人补充道。

  汪师傅和两个徒弟各自上手试了试,皆啧啧称奇。

  “不知小兄弟这物什要不要卖?”他也不是个傻的,人家不可能白费一番功夫,既然找上他,大把握便是属意卖给他们铺子。

  这东西看起来精巧,好些地方的做工见也没见过。不管是做了卖给普通人家,还是研究研究其中机关,只要他要价不算离谱,他们铺子买下来总归不会亏本。

  “汪师傅先看看我这个图纸。”宋清掏出灌溉设施图纸,见汪师傅面色复杂地看着他,便说:“这是我想请汪师傅替我做的东西,不知道那手压泵能抵多少工钱?”

  听不是还有想卖的图纸,汪师傅神色缓和了,接过图纸细看。

  两个徒弟见师父拿着图纸半响没说话,看看那设计巧妙的手压泵,不由得也凑过脑袋看。

  “这水真能流出来吗?”二弟子看了,觉得可行,但还是对有些地方心存疑惑。

  “汪师傅只管帮我把竹竿组装好。”他毕竟不懂这一行,表哥几人更是两眼一摸瞎,说不得找老师傅做能超出预期效果。

  汪师傅沉吟片刻,“那手压泵能抵工钱,你这图纸三两银子卖给我可行?”

  “师父?”两个徒弟觉得图纸不值这个价钱。

  “自然可以。”宋清无所谓地摆摆手,“不过若给农户做这一套,还希望汪师傅少收些工钱。”

  汪师傅欣然应允,又拿着图纸问了几个问题。

  等汪师傅基本搞清楚怎么做了,两人约定好明日去白溪村动工,宋清便告辞离开。

  来到杨夫子家门前,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宋清便在附近逛了逛。

  “阿伯你这是卖的什么呀?”宋清停在一扇大开的窗户前。

  从窗户望进去室内有些昏暗,但能看清摆在白布上的东西,也是白白的,上面带有很多须条,一口一个的大小。

  在外面闻着像是糖,样子宋清倒是从没见过。

  “这个啊是龙须酥,一文钱一块哩。”

  老人见这年轻人是生面孔,补充说道:“这柳树巷子的孩子都爱吃这个。我儿子儿媳在正街上卖,我在家看着,免得邻里还得跑老远去买。”

  “麻烦阿伯给我包上五块。”

  接过小包,宋清回到杨夫子门前,站在柳树下等人下学。

  没一会儿,读书声停了,陆陆续续有几个学生走出来,大的小的都有,看穿着都不像富裕人家的孩子。

  “阿洲这里!”宋清先看见沈之洲,向人招招手。

  沈之洲本来眉飞色舞跟身旁的人说话,看见宋清来接他了,打了声招呼就跑过来了。

  “你怎么来了呀?我都要去找李阿叔他们了。”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显然今天过得很高兴。

  “去木匠铺子办点事,顺便过来接你。”将龙须酥递给沈之洲,捏捏人的脸蛋子。

  “这是吃的吗?”沈之洲打开小包,是没见过的东西,两个拇指捏了一块放嘴里,“真甜!”

  “龙须酥,刚买的。”接过沈之洲的书袋,宋清带着人往南街去。

  “噢!我今天听他们说什么龙苏苏,原来说的是这个啊。”休息的时候几个小孩子围在一起说话,因夫子坐在前面没走,也不敢大声喧哗。

  沈之洲捡一块递给宋清,便把东西包起来。可不能一口气吃光了,他可听说了一文钱一块呢,这么小一点卖得真贵。

  两人到李阿叔摊位的时候,李阿叔二人还没卖完豆腐,等了一会儿才回家。

  一路上听着李阿叔话家常,时不时接句话。

  直到回村告别李阿叔二人,沈之洲才兴奋地跟宋清说今天夫子都讲了些什么,中午吃了什么东西,原来杨夫子学生里除了他还有一个小哥儿等等。

  看来他这一天过得充实又开心。

  第二日一大早,宋清先送沈之洲去李阿叔家,便扛着锄头去地里了。

  张升和王兴义到地里的时候,他刚确定好蓄水池的位置,挖了没几锄头。

  三人边挖边讨论蘑菇怎么个种法。等到汪师傅带着两个徒弟,跟着村里人的指引找来的时候,两个长宽各两丈,深六尺的水池已经隐隐成型。

  让张升带着师徒几人在地里转悠,宋清叫上表哥王兴义回家拉竹竿,顺便带上几个小马扎。

  汪大全昨儿个点灯琢磨了一宿,他媳妇儿不耐烦了便将人赶出房去。

  于是又去两个徒弟房里,把人扒拉起来,陪着他做了好几个螺纹接口。

  如今做得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今儿一大早便胸有成竹地带着俩徒弟过来,迫不及待想展示展示他的手艺。

  掏出一整套木工工具,坐在小马扎上就上手了。

  宋清几人从小溪引了支流到水池里,又去山上砍了几车竹竿回来。听汪师傅指挥将之锯得大小不一,把可以首尾相连的都标上序号。

  两个学徒跟汪师傅做了一晚上,现在做起来快了不少。因着喷头和开关都精细,便由汪师傅一人做。

  宋清教几遍竹竿之间怎样按照序号安装,张升和王兴义也渐渐上手了,做得慢但聊胜于无。

  稍晚些时候两个嫂子和李家两姐弟到了,便跟着几个男人学。竹竿轻,再加上心细如发,几个哥儿女子倒是做得又快又好。

  五亩地的工程量可不少,等大舅娘来叫几人吃中饭时都还有一亩地的竹竿没接好。

  大舅先前到地里来看过,见一群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转头就让大舅娘多做几个菜,把人都叫去家里吃饭。

  他们老两口还没老到下不了地的时候,可这是老大两口子跟着小宋做的,他们要是跟着下地,老二老三家不知如何说二老偏心。便只能帮着做做饭,管管地里庄稼了。

  放下碗几人又埋头到地里。

  竹竿接完了,汪师傅带着徒弟安装喷头和水龙头,这活计几个门外汉可真不会了。

  张升提议去山里砍几棵树盖在两个水池上,免得村里的皮猴子们来这边玩,不小心溺水了危险的很。

  等到日落西山,两路人马的活儿都做完了,纷纷围在水池边看宋清鼓捣什么虹吸。

  经过一日蓄水,水池也差不多满了。

  “师弟你说这真能成吗?”汪师傅大徒弟还是有些不信,哪儿有这么简单就能让水自个儿浇庄稼的?

  二徒弟不语,只摇摇头示意自己不知,一门心思看着宋清动作。

  宋清将烧制弯曲的竹管灌满水,关闭两头的开关;一头接入蘑菇地入水管口,另一头没入水池。

  用石头固定住竹管,打开两头开关。

  “出水了出水了!”

  屏息凝视的几人循声望去,只见离得最近的喷头开始滴水,等下一个喷头滴水的时候,上一个已经开始喷射了。

  “好生厉害!”

  “嚯!还真出水了!”

  “听小宋说的时候我还觉得不大可能,是我没见识了!”

  “小宋好本事啊!”

  几人望着这一半地里接二连三开始喷水的竹管,纷纷惊叹出声。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前天忙着做核酸,断更了。今天我特意在机场把三千字码出来了!

  三千字哦!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