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爱卿所想不错,确实要有新动作了。”

  “想来陈达陈爱卿会很高兴。”

  哦呦~

  温宏文一听就明白了,看来新的赋税政策终于准备下放了。

  之前陈达因着这些事找过不止一次圣上,还和他埋怨过圣上爱新人胜过老臣,着实酸溜溜了好一阵子;他听得极为无语,也不知道这人还记不记得当初为了新户籍忙生忙死的是谁?

  如今看来,很快这老家伙就无暇抱怨了。

  温宏文眼底透出幸灾乐祸,希望这次结束,陈达不要再发量迅速递减、头皮稀疏了。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新政下达的速度要比温宏文想得更快,传胪大典前脚结束,后脚新出的文书就送到了这群新上任官员的手中。

  今科的新任进士们刚封官派遣完,朝廷紧接着就考核了最初那批‘举人代政’的地方县官们——只要实绩确实不错,就给转正,最低当县师爷,最高县衙知县。

  三年两次科举取士,加上此次的考核转正,大锦全新的官员体系算是勉强搭建完成。

  尤其底层地方官员,几乎全部都是新生代的年轻官。

  新政与新官一齐上路。

  因着蜀地那么大的事件刚结束,各地豪强对于朝廷现在的火力和底蕴有了全新而正确的认知,一个个乖得不得了,分发下去的政策毫无阻力,执行推进的速度飞快。

  安临琛恩威并施,打了棒子的同时也塞了个巨大的甜枣——所有地方上的新任官员都是带着水泥方子一起赴任的!

  同时,水泥配方无偿开放使用,只要你身家清白,便可以去县衙申请;只要在衙门做好备案,不管是做出来自己用还是打算开作坊,都没问题!

  除此外,朝廷也会开官营水泥作坊,也允许私人开民营。

  一时间,各地都翘首以盼着新官到任。

  新官员到位,捐路事宜同样得以落实到各地的具体负责人身上,全境各处轰轰烈烈地修路工程又继续起来了;此外以后若是有人想要捐路,也可直接去找当地父母官申请了。

  这等大功德之事,朝廷承诺定可上达天听,且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

  其实哪怕什么政策也没有,人们对于新修水泥路之事也抱有百分百的热情。

  就不说让他们通行更方便的新民道,有水泥路能通车的地方,也更受大型商贾的青睐;尤其一些瓷器商、玻璃商。

  以往他们想要低损毁率运输,只能走河运海运,但还是有许多地方必须走陆路,如果某地道路平整通畅,自然更受他们欢迎了。

  而商贾一来,此地的经济能迅速提升不说,人员流动间,当地百姓也得以赚点小钱。

  官员到任的首件事,便是清丈土地、清算人口。

  之前已登记过的不必再来;没登记过的百姓们,则需拿着过去的鱼鳞册来重新登记原来田地;始终没人来登记的田产,在清查后会直接收归公家;以及官府再度重申允许开垦荒地——前三年不收税,但若是申请开垦荒地后,到期却做不到最低限度的交税,最重刑罚可入狱。

  与此同时,开始新政的科普宣传,重点放在田税和户税上。

  田产税安临琛用的是大锦版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不管你地里种了什么,只要将规定的税部分交完,剩下的不管多少,都是自家的;且明确规定了可以以银代税,以及写明功名的免税额度。

  其他产业税则按‘户税’走,按照盈利多寡收税,不达到最低征收限一律不收;同时废除‘人头税’,降低商税。

  不管是哪项,都比前朝要低太多。

  最后一条最为炸裂,朝廷明确通知,以后要‘官绅一体纳粮’了。

  不过身具功名者和已担官任者,会根据功名大小和官位品级有一定的免税额度。

  这条政策上明确标注着:大锦是天下人的大锦,纳税者缴纳的税钱最终定会回馈到百姓本身。

  不管此时相信的人有多少,朝廷都已经明确地将态度摆了出来。

  免税三年即将结束,不少百姓从太和三年的正月就开始等待朝廷公布新的赋税政策。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土地才是生存根本,新朝廷一日不公布新的税收政策,人们的心就一日落不到实处。

  却不曾想竟等来了如此宽宏的政策!

  不少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听完科普后便默默流泪;一些热情赤诚的,更是拿出自家的土特产送给当地的父母官以及给他们科普的小吏们。

  感情都是相互的,这些赤子之心,让不少新上任的官员内心火热,愈加克己奉公,以民为邦本。

  新政无形中将官民的距离拉近,更是增加了人们对新朝的信心和热情。

  普通百姓在感恩戴德,普天同庆,但对于一些大家族们,则是一脸便秘色了。

  他们手中恒产众多,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交的税也更多。

  再者,又不是家家都有身具功名的读书人可挂靠的!

  之前皇帝下旨废除贱籍的时候,最懵的就是他们;尤其皇帝这一手突然,打了不少人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很多原本是他们‘家生子’的奴隶们,突然就自由了。

  这可是吃着他们家米面、穿着他们家的布匹长大的奴隶!

  凭什么!

  现在突然田改,更是伸手到他们的田地上了。

  现在能被称为大族的,哪家没点祖产族田;田越囤越多,税能免则免;大家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他们就要交税了?

  这是在要他们的命,掘他们的根啊!

  但‘官绅一体纳粮’此项一出,所有不满的人集体哑巴了。

  人家当官的都要交,自己有什么底气不交?

  是以最后这些人嘴上骂骂咧咧,行动却相当老实迅捷;深怕拖拉着不去登记惹上大麻烦。

  开朝至今,朝廷关于田产这块的登记就一直在继续,但直到现在,才算初步登记结束。

  各处忙忙碌碌之中,太和三年慢慢过去。

  太和三年十一月中旬,淮南省临延府怀翼县,县衙后厅书房。

  怀翼县令嵇春生默默盯着手里的舆图,热泪盈眶。

  他带点鼻音感慨道:“终于做完啦!”

  这是朝廷给每一位县官下达的最基础也是必须完成的第一要务:测绘当县舆图。

  舆图上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勘测、山川河流;还要有民居分布、道路走向、作物种植等等,越详细越好。

  在绘制当地县城舆图之前,他们先拿到手另一份更大更广阔的舆图——自己所在省的所有府城舆图。

  发到他们手中的舆图,详细到省内各个府城,描绘的甚是详细;县与县之间的轮廓同样清晰,但到了县城范围内,就是一片空白,等着他们把自己所管理的县城内容填上去。

  据说这些地图会上交汇合,共同绘制成全新的大锦;以后的官道、民道的铺设,都会依据这份舆图。

  光想一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这事情太过重要,他是半点也不敢懈怠,更不敢出错。

  嵇春生到任后,除了当好本地的一方父母官以外,最多的事情就是带着属下们用脚丈量这怀翼县了。

  知道他们要画舆图,不少百姓自发帮忙,很多地方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人家还有路,都是当地人帮他介绍带他过去的。

  思绪转了一圈回到眼前的图上,嵇春生由衷佩服皇帝;这些舆图那么精细,怕是已经准备好多时了。

  陛下当真是,走一步算百步。

  感喟完,他将备份好的舆图与备份的新黄册、鱼鳞册一起收好,火速投递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

  靠着这些陆陆续续从各地汇集过来的数据,太和三年末,安临琛算是完成了大锦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各处一派顺畅的情况下,大锦进入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期,一路高歌猛进。

  因着朝廷新官派到哪、新路就铺到哪的架势,各地的人们总算脱离报纸、亲眼见识到水泥这种混凝材料的实用性与速干性。

  说句神物不为过!

  崭新的水泥路瞬间引爆了人们对水泥的热情,使得水泥成为一款人尽皆知的粘合剂、建筑材料。

  实用当前,它的使用范围被迅速推广扩大——从铺路到房屋建设,从塑形到填充石墩桥梁。被朴实又聪明的百姓开发出了无穷的用法。

  不少水泥工坊一跃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太和四年正月,年节假期一过,安临琛就召了几部重臣齐聚,开起了不算小的小会。

  三年已过,他的人才培养计划总算能搬上日程了。

  “铺设学院?”

  “专业化?”

  “从上至下?”

  皇帝的话让不少人陷入沉思。

  大锦在教育这一块的后劲相当不足。

  不说前朝战乱多年,民不聊生下自然读书人减少;只说在前朝还算平和的时期,上层的高位者们对知识的把控也相当严密。

  彼时不管是当政者还是其他高位者都对知识开放报以最严苛的态度,愚民政策从上至下贯穿彻底。

  百姓都被教化成无知无觉的傻子,他们才稍感安心。

  但其实再往前数不是这样的。

  比如宋代,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十五、六万人,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官办学校以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出名的书院相当之多。

  再反观如今的大锦,多少地方连县学都凋零了,更别说往下的镇村了。

  如今世道太平各处安稳,百姓对朝廷的信任稳步升高,现在还不办学什么时候办?

  眼见下面的人都陷入思考者模式,安临琛微咳一声,将人们的注意力拉回来。

  安临琛:“是的,朕欲大肆复辟学院建设,开放学校教育模式。”

  “除却国子监、太学、府学县学等的官学,朕还需要开设些专业性很强的单独科目:如武学、律学、算学、绣花、木工、书画琴棋、医学、……等等”

  “可以是专精一则的学院,也可以是组合性综合性学院。”

  安临琛想要的,就是现代各类综合大学的雏形。

  “诸子百家齐鸣的时代或已过去,但知识永不凋零,世界永远需要人才。”

  皇帝的一番话让下面的大臣们再度陷入沉思,但更多的人则是考虑起来接下来自己需要做什么。

  因为帝王的语气,一听就是‘此事朕意已决’的模样,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推进事情的完成。

  安临琛并不想收获很多沉默和‘陛下三思’,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专横的甲方。

  他的要求只多不少。

  “如今水泥全面开放,水泥产量也是节节攀升,在这其中分出一些建点学校而已。朕想,并不是什么难事。”

  “京城自不必多说,必须作出榜样;各地从省府开始牵头,这是长期的工程,但朕要看到最大的诚意。”

  “将夫子位开放为可入朝廷编制位,有本事无案底之人皆可考,考上者享朝廷供给,实际考核和规章制度……这些你们加紧讨论,给朕拿出套初步可行方案。当然,世事变化无常,这些方案先试行,后期需在实践中跟进改进。”

  “开设的学科数目另做讨论,各种科目都不限报考性别;另男女同校,对夫子的人品需重点关注,记得考核时候加入这点考虑……以及各种基础措施要跟上。”

  “另外,可考虑抽调人手成立一个教育部了,专项司职考试相关的事情。以后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

  “教学求生手艺的的,和求学考官的可以分开,但不必轻贱任何一方。格物致知、下学上达。”

  “给百姓能活下去的手艺,吃饱饭了,再谈理想。”

  “大道如青天①,尔等身处高位,就需看得更长远,给这世间一个相对的公平。”

  这场会议每个部门参加的人都至少有三人,除了各部尚书司以外,还有左右侍郎、内阁侍读等等。

  他们听着顶头上司与皇帝讨论得火热,自己却在疯狂记笔记;不少人内心升起巨大的面条泪,已经能预想出未来的自己忙成陀螺的模样。

  明明已经多了不少同僚,他们反而更忙了?

  最后,皇帝一锤定音:

  “各种方案慢慢想,但各地学校的选址与建设,现在就可以着手开始了!”

  注释:①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自李白《行路难其二》

  白话译文如下: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这里只取前半段‘出路宽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