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为例的意思是,叶小枝用不着因为这样的事情跟林宁客气。

  但是既然买都买了,林宁也用不着因为一个包的事情跟她推脱,没必要,更显得矫情。

  于是她收下了包,叶小枝也住的更安心。

  ........

  【北宋覆灭以后, 普通人的人生, 就像是一曲, 唱不完的悲歌。】

  【建宁三年,在经历了颠沛流离、国家破灭之后,李清照又一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三月, 李清照过乌江, 思及西楚霸王项羽, 感慨当下时运, 慷慨作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用项羽自刎以谢江东父老的事迹,来隐喻讽刺当今统治者。】

  【同年八月,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幸染病,死于建康, 李清照悲痛不已,大病一场。】

  【自此,李清照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并且因为孤身无依无靠, 随身宝物遗散了不少。】

  【既没有情感寄托,又孤独无依的生活, 给李清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这一段日子里,她几乎陷入了绝境。】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等待着李清照的还有一场并不完美的婚姻。】

  【绍兴二年,孤苦无依、居无定所的李清照认识了张汝州,同年,李清照再嫁给了这个人。】

  【但这场婚姻,却是所托非人】

  【张汝州之所以想要和李清照成婚,实际上是看中了她的财宝,但是李清照在多年的流落之中,财宝丢的丢、落的落,其实已经不剩多少了。】

  【但是结了婚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的张汝州恼羞成怒,竟然对李清照拳脚相向。】

  【李清照是什么人?她从小到大,都可以说备受宠爱,生活幸福,思想独立,与众不同,即便“虎落平阳被犬欺”流落至此,也绝对不是个逆来顺受之人。】

  【所以,李清照当即决定报官上告,并整理出来一系列有关于张汝州徇私舞弊的证据,要求和他离婚。】

  【在那个时代,李清照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可以说需要莫大的勇气,并且按照南宋律法,妻告夫无论对错,妻子都得去蹲大牢。】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规定简直是不公平至极,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清照仍然要为自己失败的婚姻以及悲惨的境遇争取一个最好的结果。】

  【幸好,李清照再入狱之后,得朋友相救,在入狱九日后,就被释放了。】

  【经历了这一番遭遇,李清照却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作诗热情日渐高涨。】

  【这一时期她的诗既有对故国的怀念,对收复失地的热切期望,又有对统治者庸碌无能的讽刺,更有对生活波折愁闷的感慨。】

  【同时,不管是诗的数量还是思想高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既有《蝶恋花》之中的“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这是对北方的怀念,对故土的不舍,又有《武陵春》之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抒发自己难解的愁绪。】

  【在生活与时代的双重成就下,她成为了历史上自惊艳绝伦的女词人李清照,我们无法得知,如果李清照的生活,一直如她年少时期那样,快乐幸福,那么她的词还会不会如现在这般惊艳,然而当初那个“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却成为了长久而又美好的回忆。】

  【本期视频到此结束,】

  ......

  天幕是在李清照经过自家庭院的时候开始播放的。

  她呢,又是和从正厅一直追着她过来的赵明诚一同听的。

  但现在得知了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两个人心里都不太痛快。

  李清照稍微好些,毕竟对她而言,也算是知道了一点很有用的信息,比如那个不知道在那个地方,最后害的她去坐牢的王八蛋张汝州。

  有了这样的消息了,李清照大可以避开他,就不用去打官司,最后还落得那样的下场。

  但赵明诚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

  蹭着李清照的盘点,知道了自己英年早逝,妻子另加他人的事情,他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笑的是婚事成了,他娶到了一见钟情的李清照,并且和她十分恩爱快乐的度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哭的是,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的短暂。

  赵明诚估计,这会儿两家的长辈应该已经将婚事谈的差不多了,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旁边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表情倒是没太大变化,只不过在赵明诚看向她的时候顿了一下,随即上下扫了他一眼,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又在考虑什么。

  赵明诚想,自己还真是不走运,如果早一天来李家提亲,大概就不会有这些事情了吧。

  他大约还会接受李清照疑惑或者考量的眼光,但一定不会是审判,比如现在,小狐狸一样,机敏又不信任的眼神,一直在自己的身上游走。

  其实按照两人的关系来说,李清照这样的行为很不合理,甚至有点失礼,但赵明诚偏偏就是不喜欢太过循规蹈矩的人。

  于是他坦然的接受了小狐狸考量的目光。

  直到一切都结束,李清照才后知后觉的问:“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李清照没有想过这个在大相国寺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会忽然叫上家里人来像自己提亲,所以那日初遇,她也就没有仔细记过那人的名字。

  但是既然以后要相处下去,再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就有点不礼貌了。

  李清照是个懂礼貌的人,所以她连忙问了问。

  赵明诚却很苦恼,他想过李清照可能没有那么的喜欢他,但却没想过人家连他的名字都不太记得,原来都是自己一厢情愿了。

  不过幸好,李清照的眼中同样没有对他的厌烦。

  这就已经很好很好了,至于其他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之中,都可以慢慢的改善,或者弥补。

  赵明诚又笑着看向李清照,轻飘飘,而又极其郑重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叫赵明诚,明天的明,诚实的诚。”

  在李清照点着头,仿佛在认真记忆这个名字的时候。

  赵明诚又绝望的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日常生活之中的事情是可以弥补或者改变的,那他的命呢?也可以改变吗?

  船到桥头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是他此时此刻唯一能够想出来的解决办法。

  当然了,天幕说的那些话,对他而言也并非全无收获。

  如果她说的都是事实,那在他死之前还能和喜欢的人度过一段极其快乐的时光,如果不是事实,那么他也就不用死了,从哪方面看,都还挺好的。

  赵明诚如是想到,回正厅去的步伐也轻快了不少。

  赵明诚自认为是个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人了,所以对于,于危难面前,挽救国家命运这种事情,他既没有兴趣,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

  当然了,这世上肯有那种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信念感的侠客。

  但那个人肯定不会是他。

  ........

  清朝。

  自从李清照的盘点告一段落,胤禛就十分期盼的等待着下一次的盘点,

  不得不说,他对那些被天幕提到的人都是十分羡慕的。

  当然了,并不是因为胤禛是个多么多么虚荣的人,实在是他真的很想知道,大清的未来走向。

  未来是怎样的,至少,从现在来看,还是半点都看不出来的。

  不过转念又一想,胤禛觉得,难道是他大清真的没什么人才吗?怎么这么久了,硬是几乎没提到半点相关人物?

  即便是有,也只是草草带过。

  不得不说,雍正对大清的未来真的很担心,担心的最近头发都掉的比以前多了。

  好在他半个脑袋也没留头发,这才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明显,要不然秃了去上朝得多不雅观啊。

  .....

  还是清朝。

  弘历对于自己的父亲有多忧思国事,勤政爱民是不清楚的。

  但从他的角度可以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太过努力的话,肯定不会长命。

  为了活得久一点,他肯定是要劳逸结合的。

  如果说治理繁杂的国事是劳,那什么是逸呢?

  最近这段时间,对弘历而言的逸就是购物,

  他是挺喜欢洋玩意儿的,尤其是这段时日从西洋带过来的钟表。

  也不知道洋人的脑子怎么长的,一个看时辰的东西坐的这般精美华丽,又别出心裁。

  那些玩意儿国内都没有。

  弘历有一点儿收藏癖,看见好看的东西自然走不动道,大臣们投其所爱又都给他进献了不少,导致他现在都变成了钟表方面的骨灰级玩家了。

  这么想着,弘历又拆了一个近日才送进宫来的包裹,

  也算不上什么包裹,就是底下的人为了给他惊喜,搭了块红布上去,其实这个钟表,他早就见过图画了的。

  作者有话要说:

  1《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