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会面转瞬即逝, 自此之后,李白与杜甫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天宝四年,那一年杜甫三十三岁,李白四十四岁。】

  【那一年, 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 大唐仍旧处于一个兴盛的局面, 杜甫仍然对未来有着非常多的期待, 仍旧心怀抱负,想要入仕为官,但是李白的运气也不太好。】

  【天宝六年,杜甫进京应试, 正好遇到了李隆基想要广纳贤才, 延续大唐盛世直到千秋万代, 然而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却因为担心天下饱学之士在殿试的时候,跑到皇帝面前指责他的过失, 便告诉李隆基,这次进京选拔的都是些不合格的人,让他们来参加殿试浪费陛下的时间。】

  【并且,他称颂朝廷“野无遗贤”,意思是, 天下有才干之人都已经到了朝廷为官,外头已经没有什么才子。】

  【于是,在这样一场闹剧之中, 杜甫随着一群被迫被剥夺了入仕权力的读书人, 一起落第了。】

  【所以从这件事中,我们也可以得知, 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为什么唐朝会在最鼎盛的时期,急转直下,走向衰落。】

  【这与当时统治者昏聩,听信谗言脱不了关系。】

  【连基本的人才选拔都无法正常进行,反而让一个权臣只手摭天,又何谈其他的事情呢】

  【经历了这件事情的杜甫郁郁寡欢十分难受,因为他已经三十三岁了。】

  【三十三岁在古代是一种什么概念?苏轼考中进士的时候,才只有二十一岁。】

  【三十三岁,对于古人来说,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半多,而留给他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都已经不多了。】

  【既然科举之路行不通,杜甫之后转而走权贵之路,只不过无论他怎么努力,最终都是事与愿违,他客居长安十年,到处奔走,郁郁不得志,一直都过着贫苦的生活。】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的职位,这个官职职位太小,杜甫不愿意干,于是朝廷又授予他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官职也不大,但这次杜甫上任了。】

  【还是那句话,英雄也得为五斗米折腰,此时的杜甫,已在长安客居十年,他必须要接受这份工作,为了糊口,也为了生计,杜甫接任了这个职位,同时也是在这一年,杜甫的小儿子在家乡奉先被饿死,杜甫悲痛欲绝,写下了那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首诗的情感交织极为复杂,里头既有对朝廷社会的担忧,也有怀才不遇的落寞,更有对妻儿的感情,同时揭露了人民的苦难,以及朝廷的腐败与黑暗。】

  【家庭的悲剧,自身的困境,再加上同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杜甫身处民间,又经历战乱,无时不刻不再担忧国家命运以及黎民的困苦。】

  【安史之乱,整整九年的时间,杜甫在这一段时间里所创作出了无数忧国忧民诗句。】

  【既有《石壕吏》中发人深思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又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还有含蓄而悲伤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意思是你在贫苦的时候能够顾好自身,在富足的时候能够给别人一些帮助就已经很好了。】

  【但杜甫不一样,他即便在贫困与泥泞之中挣扎着,同时也想要给天下寒士一个庇护之所,他足够高尚也足够仁慈,并且在这样一种极端困苦的条件之下,杜甫的思维一直是往上走的。】

  【他仍然想要改变现状,却因为势单力薄难以改变也感到痛苦无比。】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圣”?我国古代对“圣”的评判其实有一套属于独立的标准。】

  【在倍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时代,杜甫这种忧国忧民,仁爱世人,并且包含着家国之情的人,就可称得上“圣”。】

  【一个吃饱穿暖的人对路边的乞丐抱有同情很正常,但是一个自己都吃不饱且自顾不暇的人,仍然担心路边的乞丐能不能吃饱就很了不起了。】

  【永泰元年,杜甫的好朋友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在四川转了一圈之后最终在奉节停下了脚步。】

  【而这一段时间,杜甫在年龄,经历各种事情的堆积之下,创作欲到达了最高潮。】

  【这些时日里,他写出的事,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其中就包含了那首千古绝唱《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通篇都很好,没有一句废话,但其中最为经典和著名的还数那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短短十四个字,八种悲凉。】

  【而直到这一刻,已经五十三岁的杜甫仍旧没能过完他苦难的一生,他要面对的种种困苦甚至还在未来继续等着他。】

  【直到他五十九岁,在一条小船上去世,他无比悲凉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就这样草草结束。】

  【我们无比庆幸,杜甫是那个才华横溢,写出无数诗篇的“诗圣”杜甫,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人对天下的忧思,同时也看到了大唐衰落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困苦与波折。】

  ......

  说到这里,天幕似乎又要告一段落了。

  杜甫不知道她有没有真正的结束盘点,但是他本人确实是有点绷不住了。

  其实不把自己的经历整整齐齐的摆在眼前,杜甫都还没有发觉,他这一生可以过的这么的悲惨。

  别人的生活是要啥有啥,他杜甫的生活是要啥没啥。

  仕途艰难,家境贫困,儿子夭折,还经历战乱。

  并且在这一系列悲惨境遇的叠加之下,终其一生,竟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这谁看了不说一句可怜啊。

  杜甫都不知道自己从前那些对他人的怜悯,到底是从何而来的,毕竟他过的也不比人家好上多少。

  不仅如此,他的惨状还被拿出来公开处刑了。

  而同时还令杜甫感到悲伤的,则是他的好朋友,严武的死讯。

  天幕没说清楚,严武究竟能活到什么时候,但是一定是死在自己之前的,既然他五十九岁的时候会死,那想必严武也没有多少年可活了。

  这个死亡年龄,不是很让人无法接受,毕竟还差一岁就是花甲之年。

  在过去的战乱时期,能活到他这个年级的,少之又少,他甚至还算运气好的。

  唯一让杜甫感到失望的,是关于李白的盘点太少太少。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在多年未见的这段时日里,李白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杜甫是遭受了巨大的变故与折磨,才成就了“诗圣”,那么李白呢?他和自己一样还是不一样?

  既然心怀天下,为国为民才能称得上圣,那仙的评判标准应该更高吧,仙已经脱离了人间了,而圣,看上去再怎么高级,至少还算得上是个人。

  总之杜甫是这样想的。

  他觉得,即使就已过去许多年,李白的创作水平来看,与自己齐名,也不是件难事,更何况如今的他。

  天幕突如其来的提起杜甫悲惨的生活,虽然让他无语,却不至于让他感到消沉。

  并且她的提醒还让杜甫想起了多年前被迫接受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官职时的情景。

  人为了吃饭,做出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不算什么,况且严武引荐自己完全是出于好心,因此他决定接受严武的好意。

  杜甫发了一会儿神,又想起来,天幕说他考试不中的事情。

  其实杜甫不仅考过那一次。

  似乎记得是天宝十年的时候,也有可能是他记错了,人老了记忆中的好多事情都不太真切,杜甫的印象中,是他写的文章被当时的皇帝看中,决定再给他一次应试的机会。

  但阴差阳错还是没能把握住。

  当时的杜甫思考了很久也能能相处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自己再次落第的原因。

  但今天听了天幕,他好像有点明白了,说不定又是当时的那个宰相干的好事。

  有一就有二,他能为了糊弄皇帝把天下应试之人全部放还回去,做出一点和之前差不多的事情来,也不并不难以接受。

  只是杜甫想到这种事情,除了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之外,更多的是还是对国家朝□□朽的痛心。

  他想如果当时的宰相另有其人,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好很多?

  甚至于如果人才选拔没有出什么问题的话,那大唐朝廷上的新鲜血液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能与黑暗权贵抗衡的力量更大?

  只顾着痛心疾首的杜甫并没有想到一句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这么做,并不在于他是宰相,有多大的权利,而是皇帝赋予了他这么大的权利,并且也默认了他手中权利所带来的一切行为。

  至于人民的苦难,百姓的悲哀,将士的战死。

  身为皇帝,不是没有考虑,只不过一个人总没有办法思虑周全,况且当时已经沉溺与美色与声色的李隆基,确实也想不了那么多了。

  这就是一人治天下,必不可少的环节。

  他即可以给大唐带来盛世,也可以给大唐带来乱世。

  可惜的是,杜甫没有时空机器,他无法得知,千年之后的未来,会存在一个平等和谐且民主的社会。

  ......

  大宋。

  没记错的话,这时苏轼第二次从天幕中听见自己的名字。

  嗯,很不错,又是在夸他。

  苏轼觉得被夸的有些轻飘飘的。

  他的二十一岁,也就是今年,今年的苏轼正好中了进士,听天幕说这个年纪中进士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不过,他倒觉得比较一般。

  毕竟他的弟弟苏辙十九岁就中进士了。

  当年考中的时候,他的诗文确实惊艳了不少人,欧阳修、梅尧臣,都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而正当他与弟弟想要在京城大展才华的时候,却碰见母亲去世,他们两个只好,赶紧回到眉山老家为母亲守孝。

  自古以来,孝道是考量一个人的品德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部分。

  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碰见父母丧期都应该暂时放下。

  虽然一展身手的梦想被忽然斩断,但是苏轼却一点都不感到难过,至少没有比母亲去世这一件事更让他感到难过。

  毕竟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他应该要做的,何况他是兄长,理应比弟弟肩负的更多一些才行。

  说到这里,苏轼又有些忧郁。

  苏辙确实从小就少年老成,有时候考虑事情比他还要周全,他想尽一尽做哥哥的责任,似乎也很难执行。

  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没有身为兄长的自觉性,实在是弟弟太争气了,一点施展的空间都没给他留下。

  苏轼不能预测未来,所以他也很难得知,这个争气的弟弟将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帮助,同时,他更不知道自己这个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不算太争气的哥哥,未来又能给苏辙带来多大的麻烦。

  所以少年老成不是什么坏事,而他的天生乐观,自然更算不上什么坏事。

  苏轼看了会儿天幕,妻子王弗从外头近来,一看见他就说:“早上一起来就在这里守着天幕,饭都不吃啦?”

  苏轼与妻子的感情一向深厚,所以王弗说话,也比较随意。

  苏轼回过头,才发现她把中午的饭菜给自己端过来了。

  刚处理完母亲的丧事,确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又不是在京城赶考,苏轼觉得自己放松些也无妨。

  其实之前他对这道胡说八道的天幕并没有那么的感兴趣。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的呢?苏轼仔细的想了想,哦,应该是前几天,李白杜甫的名字出现时。

  苏轼对其他的事情可以不感兴趣,但是对这些闻名已久的大才子还是挺感兴趣的。

  只是诗圣诗、仙之名,成绩斐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他难以望其项背,却仍然在天幕只言片语的提起他的名字时,感到骄傲。

  谁不骄傲呢,那可是李白杜甫。

  苏轼虽然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与这些人扯上什么关系,或者自己的才名能够与诗圣诗仙相匹配。

  但是后世之人能够在这种时候,想起他的名字,至少说明,他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这对二十一岁的苏轼来说,确实是一件能够让他心潮澎湃的事情。

  这般想着,肚子忽然响了一下。

  王弗在身旁抿笑看他。

  苏轼不觉得有什么丢脸的,他只觉得,看来彭拜的不仅仅是他的心潮,还有他倍受折磨的胃。

  作为一个四川人,苏轼在吃这个方面从来不会亏待自己。

  随后,他从王弗手中接过餐食,大快朵颐起来。

  ......

  大宋,东京城。

  这个时节,天气十分不错,雨后初晴,天空碧蓝碧蓝的,偶尔穿过去几只飞鸟,活泼可爱的同时,也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早朝刚刚结束,随之天幕也结束了。

  其实这道天幕摆在大宋的空中,看上去十分的突兀,只不过是时间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才慢慢的接受了这道似乎硬生生从空中撕开的一道裂痕。

  今早朝中并没有几件值得讨论的大事。

  所以好些人都在上朝的时候摸鱼,默默的选择支起耳朵,听外头声音不是太真切的天幕。

  欧阳修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苏轼”这两个字。

  于是在退朝的路上,他与梅尧臣讨论了起来。

  欧阳修说道:“苏家那个年轻人,看来日后必定会有造化。”

  梅尧臣同意他的说法,道:“确实,不止苏轼一个,还有他弟弟苏辙,两个人在这一批进士里面都是拔尖的,不过两人的性格倒是差的有点多。”

  “哪里差得多?”欧阳修只顾欣赏苏轼的才华去了,倒没有观察的那么仔细。

  梅尧臣道:“说不上来,总之很不一样,苏辙年龄小,但看想去仿佛要更适合仕途一些。”

  欧阳修不同意他的说法,他觉得苏轼也很适合仕途,但是往宫外走的路上,两个人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

  直到要分别的时候,梅尧臣才说:“你觉得,这个天幕的盘点之中,有没有苏轼的一席?”

  欧阳修不知道他为何会忽然说出这样的话,先前盘点过的诗人,谢道韫身为女子情况特殊,杜甫李白大唐双壁,地位很高。

  那么苏轼呢?大宋无数子民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是的,他确实很有才,欧阳修亲自选中的人才,所以他绝不会怀疑苏轼的水平以及能力,但是拿他和李白杜甫比是不是过分了?

  梅尧臣看出来欧阳修的质疑。

  他道:“你觉得,苏轼没有这个本事?”

  “我可没这么说,他尚且年轻,未来的事谁说的定呢?只不过你说他能在随意挑选的几个盘点中占据一席,我觉得很难。”

  以之前的经验,天幕每个系列最多盘点五六个人,而苏轼真的能够代表大宋吗?欧阳修难以预判。

  但是人生际遇之下,一切都说不定。

  譬如杜甫,他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诗圣的啊,人不经历一番巨大的变故,又怎么能够真正的成长,真正的找寻到最原本的自己呢?

  所以他反驳了梅尧臣。

  梅尧臣并没有把时间花在与欧阳修的争辩之上,反而是说道:“慢慢看吧,我们打个赌,我赌苏轼能够在天幕中占据一席,你呢?”

  “这有什么好赌的?”

  欧阳修觉得面前这人很无聊。

  梅尧臣便继续说道:“那这样,我在加点赌的东西,我赌苏轼未来很难在朝中占据一席,这一次你总和我相反了吧?”

  “大宋官员禁止赌博,你想死吗?”欧阳修道。

  “怕输就直说。”

  梅尧臣这话把欧阳修气笑了,他道:“我有什么可怕的,倒是你,也不想想自己几岁,人家苏轼几岁,等到苏轼的未来显现在我等面前,我们怕是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梅尧臣觉得欧阳修啰嗦,便继续逼问他:“那你倒是说你堵不堵啊。”

  “堵堵堵,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不知道黄泉路上有没有天幕,但时候咱俩做个伴,一起去看那苏轼的未来。”

  梅尧臣倒不在乎欧阳修的这些丧气话。

  反正他答应和自己赌一赌就行了,他也不是真的有那么强的胜负欲,就只是,闲着无聊,和朋友侃几句。

  作者有话要说:

  1.《新唐书》

  2.《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