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亲政之后, 北周朝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灭佛,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规模反佛教运动在北周掀起, 但宇文邕灭佛的举动, 并不是対佛教有什么偏见, 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运行, 由于当时佛教的过于兴盛,极大的阻碍了国家经济以及国力的强盛,因此宇文邕才不得不做出这一举动。】

  【接着是灭齐,虽然他和宇文护已经打过一次齐国了, 而且还没打赢, 但这并不能消磨宇文邕的信心, 以及统一天下的决心,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反正最后他赢了。】

  【随后,和突厥和亲,与南陈通好,最后北征,接着死掉, 结束他短暂又辉煌的一生。】

  【宇文邕死后,是他的儿子宇文赟继位。】

  【在秦朝二世而亡的经验中,有这样一个规律, 那就是亡国之君, 必然在实力或者智商上有些欠缺,宇文赟不是北周的最后一任皇帝, 但是他的下一任皇帝宇文阐,七岁登基九岁就禅让了帝位,所以怎么怪也不能把责任怪在宇文阐的身上。】

  【之前介绍明代时,也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在经历了几个荒唐的君主之后,即便最后一个发了疯的努力,也无异于高考前学三年的内容,白费功夫,所以明朝的灭亡不能全怪在朱由检的身上。】

  【但为什么北周灭亡宇文赟得负责任呢,那是因为他的父亲已经把北周治理的十分强盛了,但他还是没保住。】

  【其实宇文赟的资质,早在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不被人看好,曾经有人劝过宇文邕易储,但被他以其他儿子也不怎么样的理由给回绝了,矮子里面挑高个,宇文赟大概就是那个不算矮的人,这么看宇文赟葬送掉了北周也不能全怪他,只能怪他们家里很难找的出个厉害人物来保住江山。】

  【宇文赟的皇帝生涯并不算太长,十九岁登基,二十岁退位,然后开启了他奇葩的太上皇生活,很离谱但却真实存在。】

  【対于他而言,做皇帝很累,每天要管的事情太多,就算只在乎面子,该装的一点都不能少,然而做太上皇就不一样了,既能大权在握,又能纵情享乐,多开心啊。】

  ......

  宇文邕坐在案前撑着头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天幕中所说的那么荒唐。

  他还在想,做太上皇的日子是不是真的比做皇帝还幸福。

  案前已经堆满了奏折,但他一个都不想看,往日观察父亲做皇帝时,也不曾觉得他有这么累呀,怎么如今到了自己这里就这么的辛苦呢?

  还有隋文帝到底是谁,他想破了脑袋也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人选。

  前几日,在朝中随便抽了几个人回答他,那几个人不是说不知道,就是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宇文赟都说了,大胆发言,赦他们无罪,几个人还是你看我我看你什么都说不出。

  他忍不住在心中腹诽,本朝到底养了一群什么废物啊,什么都不知道不如全部杀了算了。

  宇文赟在暴怒的边缘忍住了自己的杀意,因为天幕说他是个荒唐的人,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保住北周,他开始学着做一个不荒唐的人。

  ......

  大周后宫。

  杨丽华闲着没事坐在池塘旁边喂鱼。

  手里拿的是母亲今日托人带进宫中,她从前在家里最爱吃的点心。

  点心松软,香气扑鼻,但是她却半点食欲也没有,看着母亲因为关怀而送来的点心,也早已不是当初的心境。

  整个大周上下,此时都处于国家不久之后就会被人取代的预言中惴惴不安,可対她而言,更加惴惴不安的是那个隋字。

  恐怕也只有宇文赟这种世上罕见的笨蛋,才会把他父亲叫进宫内,和他商议隋文帝一事。

  满朝上下,恐怕也只有宇文赟还不曾猜测,那个会夺他江山的人多半就是她的父亲杨坚。

  杨丽华不敢想,如果真的走到了那一步,走到了那一天,她要怎么办才好。

  杨坚若夺得帝位,凭借父女之情肯定不会为难她,所以如果真的会有隋文帝这个人,那么対杨丽华而言,是杨坚的话肯定比是别人好。

  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应该站一种什么样的立场。

  是与宇文家,她的丈夫、她的女儿站在一起还是与她的父母她的兄弟姐妹站在一起?

  杨丽华是大周的国母,虽然宇文赟才刚登基不久,她这皇后也没做什么实事,可既然担了虚名,好歹要做些什么呀。

  天幕已将下一任皇帝的名字说了出来,是尚且年幼的宇文阐,杨丽华并没有亲生的儿子,但现在是由哪个人的儿子做皇帝已经不重要了。

  她这个皇后也最多还有一年的光景。

  宇文赟会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那她呢?沾光做个太后?

  杨丽华忽然笑了一下,看来她的人生也是足够戏剧和幽默的。

  ......

  南唐。

  听着天幕対亡国之君的评判,李煜不禁在想,天幕日后会対他有什么评判。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这一点李煜比谁都认得清楚。

  没有一个合格的皇帝是带领王朝走向了末路的。

  在他心里,就连天幕中抱有无限同情的,他从来没听说过的朱由检也不合格,即便他有苦衷,但如果一定要合格的话,也应该带着明朝重新强盛起来。

  而不是看着国家没有救了,就找根绳子把自己吊死。

  李煜发现,自己在评判别人这件事上很有天赋,然而同样作为即将亡国的自己,等待他的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或者将来的人,会用一种什么样的口吻来形容他这个皇帝?

  他同样是不合格的。

  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大敌当前,除了吟诗一首,徒增悲伤,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随后,李煜觉得这天幕也没什么意思的,谈论别人的事,哪有亲身经历那么刻骨铭心,他自己的生活已经是一团乱麻了。

  ......

  再叫了无数批大臣进宫和他商讨隋文帝的事情,最终无果后,宇文赟终于放弃了,决定一切都靠自己。

  夜色已深,他毫无困意,比当初被宇文邕逼着学习时,努力一百倍。

  他在案台上拿出纸笔,一笔一划的把脑中猜测到的人一一写了下来。

  然后又用排除法一个一个划掉。

  最后划到他亲爱的岳父大人杨坚的时候,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不対劲,杨坚可是随国公啊。

  宇文赟的脑中好像霎时炸了一个巨大的爆竹,就在一瞬间,他有些懵了。

  杨坚,杨坚......

  驻守随州数年之久的人,跟随父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随国公,如今的辅政大臣。

  宇文赟手中的笔忽然掉落在了地上,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但是,按照现在已有的线索来说,定国号为隋的人,也最有可能是他。

  这样的想法衬得当初找杨坚询问隋文帝是谁的他,好像一个大傻瓜。

  宇文赟强打起精神来,不算太灵光的脑子,一点一点的在拼凑。

  杨坚,如果他要抢皇位逼他禅让,那么凭借的是什么呢?

  他的女儿是皇后,身份贵重,自己是辅政大臣,权倾朝野,杨家独孤家也是百年士族,与陇西李家还是姻亲关系。

  宇文赟感觉自己好像要呼吸不过来了,就这样的实力与势力,以及他在朝中的威望,想抢他的位置似乎不难。

  可是,现在他又该怎么办?

  宇文赟吓得抽出来身旁的佩剑,没脑子的想,要不直接把他宣进宫来,秘密杀掉?

  四周的几个侍从被他的动作吓到,以为他又要发疯了,纷纷往后退了一步。

  可杨坚又不是傻子,什么理由都没有就杀,不太好吧。

  而且万一计划被杨丽华知道了该怎么办?杨坚是她父亲,她必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死的。

  如果一切泄露了,杨坚不会提前篡位吧?

  宇文赟仔细思考过后,发现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之前因为先帝驾崩,他没有守足孝期还早早的脱了孝服庆祝自己登基这件事情,朝中大臣早看他不顺眼了,说不定一直盼着有人能代替他做这个皇帝。

  更何况,那个人还是比他更聚民心,更有威望的杨坚。

  宇文赟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这件事情发生。

  于是,他一夜没睡,坐在殿中,一个人费尽心思的思考,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杀了杨坚不靠谱,那就削弱他的势力。

  他不是有个做皇后的女儿吗,那就让大家都有个做皇后的女儿。

  这是宇文赟想了一夜想出来的好办法。

  于是,他也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出了那个举世震惊的举动,也就是五后并立。

  天元皇后,杨丽华,天元帝后,朱满月,天中皇后,陈月仪,出家,天左皇后,尉迟炽繁,天右皇后,元乐尚。

  宇文赟下手太快,以至于杨丽华得知此事时,他已经做完了一切,而原本有名有实的杨丽华,成为了五分之一个皇后。

  杨丽华的第一反应却不是愤怒而是由于此事太过荒唐,而感到好笑。

  她是真的觉得好笑,并且真的笑了出来。

  自己是有多倒霉,才会碰上这样的事,一个极其疯批的丈夫,和一个随时随地有可能篡位的父亲。

  杨丽华不知道该怎么拯救宇文赟了。

  因为他这种没脑子的行为势必会激怒杨坚和独孤氏,杨丽华不清楚她丈夫的头脑构造,却很清楚杨坚的忍耐底线。

  不管是站在杨丽华父亲的角度,还是出于辅政大臣应有的责任感,他都不可能接受宇文赟这种离谱又荒唐的行为。

  如果任由这样的人继续把持朝政,而自己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冤种的不是已经命丧黄泉的宇文邕,而是大周那一群助纣为虐的愚忠之臣。

  宇文赟在立后这种关乎国本的大事上都可以随便儿媳,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然而杨丽华等了三天,杨坚还是没有进宫向宇文赟进言。

  因为在这三天之中,天幕终于将最后的窗户纸捅破了。

  ......

  【宇文赟算得上是一个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皇帝,也就是说,他対别人很凶残対自己很放松。】

  【在位期间,他做了很多奇葩事,比如贪图美色。】

  【这世上好色的男人多的是,好色的皇帝尤其多,但为什么偏偏把他拎出来单说,因为他的好色与奇葩是破了记录的。】

  【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变态欲望,他下令下诏仪同以上的官员女儿不准嫁人,以便他挑选美人,充入宫中,随后还闹出五后并立之事,也就是立了五个皇后,要知道古代可是一夫一妻制,剩下的都叫妾,你这么一闹让真正的皇后杨丽华多尴尬。】

  【宇文赟自己不是什么特别好学的人,却要求给他上书的大臣不能写错字,不然也会受到严重的惩处。】

  【当了一年多皇帝后,他突然决定禅让位置给自己的儿子宇文阐,也不是他良心发现了,想放过北周大臣,而是因为他觉得那样更自由,并且实权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事情出现拐点,大概是缘于宇文赟対杨坚的猜忌。】

  【宇文赟没有上帝视角,他并不知道杨坚就是未来结束战乱,实现大一统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所以在朝堂上一再挑衅杨坚。】

  【虽然挑衅,但又没有真的杀他,他先是突然说要废后,还要杀掉杨丽华,独孤氏进宫求情,他留下了杨丽华一命。】

  【随后,他又命杨坚进宫,百般试探,但都被其一一化解。】

  【然而,宇文赟挑衅和疯批的日子,也没过多久,他就病死在了宫中。】

  【宇文赟死的太年轻了,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是被人害死的,具体真相无人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在宇文赟死后,幼帝登基,北周的皇位更是坐不稳。】

  【而杨坚也在众人的推举下成为了辅政大臣。】

  ......

  天幕说完,宇文赟知道了结果,反倒没有之前紧张了。

  可是不太対啊,杨坚不是现在就是辅政大臣了吗,怎么天幕说要在自己死后才由他辅政。

  也就是说,当初父亲指向杨坚并不是要他辅政的意思,那又是何意?

  是不是那个时候,他就已经猜测到了,将来的隋文帝会是杨坚。

  而当时的举动是在警示自己,也是在暗示别人。

  宇文赟的大脑里在进行头脑风暴。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要自己好好学习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自己更是琢磨不出来一点儿。

  更重要的是,如果天幕说的全是真的,那他也活不了多久了。

  宇文赟很痛苦,这破皇帝谁要做赶紧来做,他才登基几天啊就那么多破事!

  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杀了杨坚?他会束手就擒吗,如果把他惹急了他反杀怎么办,按天幕的意思,杨坚才是大男主,天选之子,他可不是。

  那绑架杨坚女儿杨丽华威胁他?

  这个办法,天幕说自己用过了,似乎也行不通啊。

  宇文赟决定破罐子破摔,先拟一道赐死杨坚的圣旨,睡一觉再说。

  ......

  杨坚得知宇文赟同时立了四个皇后和杨丽华平起平坐时的确很愤怒。

  他也在第一时间决定进宫劝阻这一行为。

  虽然可能没什么用,但他想去试一试。

  然而才刚走出家门,天幕就把他的名字给说出来了,杨坚已经跨出门的脚又收了回来,还是想好好思考一番,之后该怎么办。

  按照天幕给出的时间线,自己篡位登基的时间应该还有两到三年。

  不是杨坚魄力不够,不想立刻和宇文赟翻脸,实在是准备不足,害怕贸然出手满盘皆输。

  回到家,杨坚和妻子商议対策。

  杨坚觉得可以再和宇文赟周旋一阵子,近段时间最好是少进宫,尽量不进宫,也就可以避免他暗中除掉自己的可能性。

  但独孤氏觉得一味地逃避和躲藏不是办法。

  从之前在宫中惊心动魄的回来,已一月有余,各项准备已经做了不少,现在动手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天幕已然透露了杨坚的名字,那么大多数人,即便表面上不承认,实际上内心里都会偏向于他。

  但是宇文赟和宇文阐不一样。

  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就把皇位搞到手,倒是一件难办的事。

  杨坚想了许久,最后说道:“不如我们先出京一趟,暂且避避风头吧。”

  独孤氏问:“那用什么理由呢?”

  “就说天幕的预言,说我愧対先皇,自请出京。”

  独孤氏笑道:“这么拙劣的理由谁会信啊,再说了,现在出京,会不会更不安全?”

  杨坚知道她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便又在思考接下来的举措。

  作者有话要说:

  史料:《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