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自那日,在天幕中听到那段悠长的乐曲后,李隆基久久不能忘怀。

  他从梨园中找了十八位乐师,连着听了好几天,总算把那段曲子谱了下来,却在寻找是何乐器所奏这件事上全无头绪。

  那声音既非金石之声,又非管弦之乐,更不是丝竹所奏,悦耳动听却又但却陌生无比,李隆基自认对各类乐器都有所了解,梨园中的乐师也都是精通音律之人,但整整半个月时间毫无头绪。

  杨玉环坐在旁边的楠木椅上剥了一颗荔枝,荔枝肉细白脆爽,和她十根芊芊玉指正好相配。

  这是四川送来的荔枝,岭南太远了,快马加鞭也需十日,但若是从四川运送,采最新鲜的荔枝,过秦岭,只消两三日便能到达。

  说她有多爱吃荔枝倒也未必,水果罢了,只不过荔枝娇弱,运送不便,费尽心思才能拿到手的东西,吃起来更加有趣罢了。

  杨玉环唤了一声“三郎”,将荔枝递到李隆基嘴边,李隆基侧首避开,荔枝从壳中跃出落到了地上,瞬间蒙尘。

  杨玉环一向宠冠六宫,即便是皇帝,若惹她不高兴了,她也是说摆脸色就摆脸色,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给人留点面子。

  “还未找到你想要的那个声音吗?”杨玉环问。

  李隆基的手拨弄着琴弦,听此一问,失落的摇了摇头。

  杨玉环并不关心李隆基到底能不能找到弹奏天幕中曲子的乐器,就像她也并不关心如今盛极一时的宠爱会给未来的她带来怎样的灾祸。

  她笑语嫣然的低着头说:“那三郎不如试试,如何与天幕中的女神仙对话,让她教一教你,如何才能找到你想要的乐器?”

  杨玉环说完,笑的花枝乱颤,头上的步摇金钗也跟着晃动的叮当作响。

  她本是半开玩笑,无心的一句话,却不知道李隆基上了心,真的想与天幕对话。

  他是这样想的,一直平静如水的天空,忽然出现这道大屏幕,一定不只是为了给天下人讲故事或是放曲子,她总应该有自己的目的才对。

  说不定就像玉环说的,凡人也能与天幕对话。

  于是,李隆基开始着手命人搭建天梯。

  搭建天梯并非立刻而成,一应事情,工部在准备期间也需要时间。

  然而有些东西是需要运势的。

  某日天热难睡,李隆基独自一人披着衣服在院子里赏月,天幕并未关闭,反而透着白色的光,冰莹莹的,像方形的月亮。

  李隆基从没有在这种时刻观赏过天幕,他看的入神,迷梦之间浑浑噩噩的忘了时间。

  子时一过,天幕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小红点,李隆基大梦方醒,下意识的伸手去碰。

  刚刚碰上,天幕忽然亮了,整个长安,在这一瞬间被照亮成了白昼,光线刺目,绚烂夺人。

  李隆基背着一瞬间的情境震慑住,完全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惶恐。

  虽然有可能是天幕隔三岔五的盘点,但有另一种声音告诉他,他也许会成为天选之子,触碰到了什么必要条件,他马上就可以知道天幕中奏乐的乐器所吟乐曲到底是何物了。

  不仅如此,他还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个诗酒风流的绝妙领域,那里不仅有治国良策还是个人间难寻的音乐宝地。

  他将与神族成为知音。

  而在他激动万分之时,天幕中的语音与字幕一同出现。

  【恭喜唐朝成为第一个解锁天幕弹幕的朝代】

  【在未来的时间里,凡是大唐公民,皆可以向天幕发送弹幕】

  【请各位遵守弹幕礼仪,不要刷屏,不要吵架,不要尬黑】

  ......

  与此同时,整个大唐,上下二百八十九年,整整二十一代帝王的统治之下。

  都出现了那一片天幕。

  李世民:这东西不会掉下来吧?

  武则天:我倒要看看哪个不怕死的敢把这事儿栽在女子当政上头来。

  李治:实在不行你还是说说褒姒的事儿,别弄这些看不懂的东西出来,怕怕。

  当权者总是小心翼翼的观测每一个超乎想象和理解的事物,然而已经磕了好几斤瓜子的大唐子民对天幕的变化却显得更加从容。

  长安城楼外的豆腐脑小摊贩,牵着马匹负责替人送信的旅居人,柳树下踢毽子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一起停下了手中的事,呆呆的看着那片天幕,以及天幕上的字。

  马车刚停在会昌寺门口的高阳公主,被光影晃到了眼睛,正要生气时,看到天幕忽然没了脾气,近来她也总是担心,这天幕无所不知的样子,不会哪天把自己的事给抖出去吧?

  杜甫从邻居小孩儿手里把茅草抢了回来,抬头一望,自言自语的问:我何时才能写出李白那样的诗啊?

  酒楼里的店小二在客闲时分撑着头对天幕说:不知道乡下娘亲家的小猪坏了几胞胎。

  ......

  沾光的人尚且如此震惊,更不用说处在事情发生时刻的当事人李隆基了。

  李隆基:???

  他没有听错刚刚天幕确实是说话了吧?

  不是之前讲故事的人,那个人说话比较柔和,而这个声音更为冷硬。

  但是什么叫弹幕,什么叫刷屏,什么又叫尬黑?

  他寻思自己也不黑啊。

  现在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的雏形在他的脑子里逐渐形成,那就是他可能误打误撞的踩对地方了,真的能与天幕对话了。

  没等他完全想明白,天幕中就出现了一个对话框,当然唐朝人是不知道什么叫对话框的。

  对话框中又出现了一行黑字,仍然是他没见过但看得懂的文字。

  【如有问题或者想给up主发送彩虹屁,可直接语音对话。】

  【天幕接收中,滴、滴、滴......】

  李隆基并不知道对话来的这么快,他更不知道弹幕通道一但开启就是实时的了,不用着急也可以。

  于是李隆基用毕生最快速度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时空账号,然后又用了平生最快的语速对弹幕说话:“请问画中的仙子,天幕出现时所奏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弹奏的?”

  说完,天幕并没有什么异样,李隆基想: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

  他大失所望,回到了寝殿中。

  而天幕在他走后隐隐约约的现出了一行字:【恭喜用户弹幕发送成功!】

  ......

  天幕在他走后又重新开启,当然这回不是弹幕的事儿了,而是褒姒的事儿。

  姬宫湦为了给褒姒称后造势,也为了改善她在周朝子民心中的形象,派人出去编造天幕妖言惑众的谣言。

  但是听了这么久免费评书,并且没有受到伤害的周朝子民不是很相信这位看上去就不怎么靠谱的君王所说的话,但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表面上还是附和了几句的。

  只不过没有人知道天幕的弹幕已经在一个夜里被人不经意之间打开了,因此他们为了附和姬宫湦装模作样骂天幕的话也都被收进了弹幕里。

  天幕继续发表自己的演说:

  【申皇后被废以后,带着废太子宜臼,逃到了自己的家乡申国,申候见到自己女儿受这么大的委屈自然气不过,加之申候一直与周王朝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所以气上加气,准备给周幽王一个大的教训。】

  【周幽王的心态倒是很放松,还在家里琢磨褒姒不笑这个问题,各种方法都用了,褒姒死活不笑,他终于把罪恶的目光投向了烽火台】

  姬宫湦听着天幕说话感到十分不适。

  他厌恶被人控制走不出牢笼的感觉,也厌恶天幕高高在上的预言,像是一种胁迫,用亡国的悲剧威胁他决不能做“烽火戏诸侯”这件事。

  就像所有人都告诫他决不能得罪申候。

  姬宫湦太过自负了,他以为有了天幕的预言,事情便张弛有度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然而事情总是会有意外的。

  对他而言最大的意外就是,他并不知道近些天来他一直偏宠偏信的虢石父其实在私底下也和申候有密信往来。

  与姬宫湦不同的是,在申皇后被废回到故土以后,申候就对天幕中所说深信不疑,因此他觉得只要姬宫湦点燃了烽火台,那么大周必破。

  而一直以来对周朝虎视眈眈的犬戎实际上也和申氏有着姻亲关系,许以重利,再联合他们一起灭周,看起来是个绝佳的主意。

  ......

  褒姒终于成为了王后,在姬宫湦的单方面努力下,宫外宫内歌舞升平一片和谐,半点咒骂的影子都看不到,前王后和太子已遭废弃,再也没有人有权利压在褒姒的头上,她成了大周最尊贵的女子。

  然而她的脸上却没有半点笑容,即便是在看向太子伯服而时候,也并不感觉快乐。

  姬宫湦很想质问她为什么。

  说实在的,为褒姒做了这么多事,他觉得自己如果是个女子早该沦陷了,而褒姒偏偏还是那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这让他很受挫败。

  而日复一日的挫败感累积下来,他终于将目光投向了点燃烽火台那个昏招。

  其实这个主意虢石父已经给他出了很久了,但他一直忌惮天幕所说,并不敢做,但当他有了这个想法并付诸行动的时候,虢石父还是第一个表示支持。

  还给他列举了几条点烽火台的好处:

  其一:烽火台很多年没点过来,不拿出来试试,谁知道能不能用。

  其二:若此物真能搏王后娘娘一笑,也算它功德不浅。

  其三:此烽火台对应的诸侯乃是申候,惹得他白跑一趟岂不是大好事?

  姬宫湦觉得他说的很对,马上就去着手准备这件事情。

  打算带褒姒去烽火台的前一日,他特意将这个消息放了出去,按照以前的事情发展速度,不到一日,伯阳甫必定进宫劝他,他也顺便再好好斟酌一番。

  然而半日之后,进宫劝告的却只有司徒郑伯友。

  伯阳甫在家中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值卦象显示出来之际。

  他看了看卦象,似乎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命数已定。”

  便不再理睬了。

  ......

  没有了桎梏的姬宫湦,显得更加的疯狂。

  清晨,褒姒不知道姬宫湦究竟是哪根筋没搭对,非要带她出宫游玩。

  她不爱说话,但还是问了一句,究竟有什么事。

  姬宫湦不告诉她,却跟她说有惊喜。

  褒姒隐约觉得有什么事情好像要发生了,自从当年天幕说出她是覆灭周朝的祸水之后,她的预感就从来没有错过,从进宫到生下伯服又到被册立为王后,桩桩件件都被订在了支撑她人生的柱子上。

  说到底她还是有些怕的,不知道下一刻即将发生的事又会怎样改变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直到姬宫湦把她带到了烽火台上,褒姒的震惊戛然而止,变成了更为猛烈的震惊。

  她看着姬宫湦,良久说不出话来,直到城楼下的随从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她才压抑住内心的波涛涌动,问了一句:“王上就那么想看妾笑起来的样子吗?”

  姬宫湦点头,心想这下你总该高兴的笑起来了吧。

  其实他也很高兴,谁不想看申候被耍的团团转的样子呢?

  这几日他不仅事先准备了烽火戏诸侯的事,还认命虢石父为将领,准备将被烽火引来的申候一网打尽。

  所有人都觉得他很蠢,明明天幕已经有过预言了还要冒死做这种事,他今天就是要让天下人以及后人都知道,他姬宫湦,是千年难遇的贤明之主。

  此刻的姬宫湦不知道,申候带着犬戎正在来的路上,也不知道虢石父是不值得信任的臣子。

  而褒姒孤弱的站在城楼上,安静又悲悯的看着姬宫湦,以及城楼下忙碌的人群,忽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诞。

  一个令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多年如一日的希望她在不属于自己的宫廷里,看着不属于自己的丈夫和不情愿生下的孩子露出笑容,这难道不好笑吗?

  褒姒终于笑了,她站在所以人的顶峰,缓缓勾起了唇角。

  城楼下忙碌的万千将士和万千子民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灾祸,纷纷沉浸在了西周最后的岁月,和绝色的笑容中。

  随之那写进中国三千年历史的烽火台就这样被点燃了。

  。

  史料:1.《史记周本纪》

  2.《东周列国志》

  请大家多多支持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