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第42章 辽南都司
  想让东江发挥作用就得保住张国维,崇祯帝于是止住了朝堂上的纷纷攘攘,将此次惨败定性为【指挥失当】,但崇祯帝也不想放弃洪承畴,关宁也不能完全得罪,于是最终黑锅就落到了那几个陷于战阵的总兵身上了:

  杨国柱坐失杏山导致会战计划开始崩盘,王朴,马科,王廷柱几人作战不利导致顿兵城下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反应,目前失踪的三位总兵若是阵亡那就是黑锅背好,取消过去这几人的一切封赏,若没死那更是罪责难逃,诏狱已经给几人留好了位置。。

  至于洪承畴,他最终还是被降职了,他将被崇祯帝派往湖广,接替被撤职下狱的方孔炤担任湖广巡抚,协同杨嗣昌继续他的老本行:剿匪大业。

  当然前提是洪承畴能从锦州城中逃出来,最后祖大寿等关宁将领则被崇祯帝有意忽视了:看書溂

  崇祯帝知道关宁与清军藕断丝连,还真下不了决心对这些人怎么样,最后还是在御史的强烈要求下才勉强做出了降职加罚俸的象征性处罚。

  新的蓟辽督师则是给了历史上在此时担任兵部尚书的傅宗龙,完成了人事调动之后,就该封赏了:

  在辽西走廊这场会战大败的同时,东江游击李子明会同东协总兵曹变蛟收复复州,金州,正在围攻旅顺,收复旅顺也是时间问题。

  于是以辽南的胜利为契机,崇祯帝宣布张国维功过相抵,处罚俸一年,张国维也松了口气,不过想到以后担惊受怕的日子,张国维还是忧心忡忡。

  接下来清兵的主攻方向肯定就是辽南了,也不知道东江能不能顶得住清军的攻势。

  由于东江已经将势力扩充到路上,拥有了金,复两地,于是经过朝议,东江镇正式升格为辽南都司,李子明也升职为辽南都指挥使,总领辽南都司。br>
  在明廷的规划中,辽南都司还包括盖州、海州及沿海诸岛,当然,若将来又朝一日辽南都司收复沈阳和辽阳,那行政区划又会有所调整。

  又过了一段时间,辽西走廊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锦州失守,洪承畴和吴三桂,白广恩,唐通三个总兵带着残兵退到宁远,祖大寿突围失败,和弟弟祖大乐等祖家将领被俘虏,总兵王廷臣,马科战死,总兵王朴降清,明廷策划的这场会战以明军的全面失败告终。

  收到消息的崇祯帝气的砸了一地的瓷器,一年数百万两白银供出来的辽镇,打不过清军也就算了,事到临头这些将领居然连以死报国的觉悟都没有。

  但崇祯帝仍然不能处置关宁军,剩下的这些关宁军分散在宁远和山海关,或许他们再也不能收复辽地,却能袭击京畿,崇祯帝最终颓然地坐下,重重地叹了口气。

  另一边,李子明和曹变蛟的明军经过鏖战,终于攻克了旅顺,复州以南的所有土地都被东江重新收复。

  站在海边,李子明感慨地说道,“天启四年,东江将领张盘于旅顺大破建奴,天启五年,张盘于南关殉国,崇祯六年,叛将孔有德与耿仲明带领建奴攻克旅顺,东江总兵黄龙殉国,东江将领尚可喜一族百余人殉难,然数月后,尚可喜竟不顾国仇家恨而剃头降清,人之无情,竟能至此。”

  顿了顿,李子明接着说道,“我有意重新招徕东江旧部,但是这三人绝对不可宽恕。”

  曹变蛟想说些什么,直觉告诉他尚可喜与清军有如此深仇大恨都剃头了,那可能错不全在尚可喜身上,但他也不蠢,不会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李子明对曹变蛟说道,“曹总兵,不知可愿常驻复州?我可以和吕公公一起上书,让圣上调曹总兵来复州,东江非常需要总兵的帮助。”

  曹变蛟摇摇头,说道,“谢李游击的好意了,不过此次辽地官军惨败,接下来朝廷的主要注意力应该会放在平寇上,洪经略也邀请我一同前往湖广,洪经略于我有提携之恩,我不能不对洪经略有所报答。”

  李子明拱拱手,说道,“那在下提前恭喜曹总兵剿匪凯旋。”

  曹变蛟也笑着说道,“李游击前程广大,将来还需要李游击多多照顾。”

  辽地的战火暂时停歇了,朝廷的升官旨意也到了,李子明升为辽南都指挥使,总领辽南都司军民事务,考虑到辽南都司的特殊性,崇祯帝还特意给了李子明要求山东官府和驻山东明军配合的权力。

  升官之后李子明也抓住难得的战争空歇期进行了一系列建设:最紧要的自然是港口建设,然后是分配田地:

  由于清军在辽南人为制造了大片无人区,造成“金复膏腴之地尽成鬼蜮”的情况,如今李子明倒是可以从容地分配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