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第41章 明军大败
  听到清兵抄到后边,堵住了大凌河,几位总兵都脸色大变,吴三桂首先说道,

  “锦州呢?建奴进至大凌河,锦州为何没有出击?”

  洪承畴摇摇头,说道,“不知,不过既然建奴敢陈兵大凌河,恐怕锦州情况不妙。”

  几个总兵闻言都沉默了,过了一会,辽东总兵王廷臣说道,“末将建议回救锦州,不然锦州丢了的话拿下广宁也毫无意义。”

  其他总兵纷纷表示同意,洪承畴见众人无心继续进攻,便决策回防锦州。

  做出撤退决定后谁殿后又成了大问题,就在洪承畴思考如何决定殿后人选时大同总兵王朴主动提出殿后,见有人主动站出来,其他几人自然求之不得,于是洪承畴做出了决议:

  明军将继续佯攻,吸引广宁清军的注意力,同时撤往大凌河,寻机突破大凌河,撤回锦州。

  明军没有想到的是,皇太极已经亲自赶到了广宁,他觉得上一次攻打东江的决定还是太急了,即使现在清兵有了火炮,但攻坚仍然不是清军的强项,机动和野战才是清军的强项:

  于是皇太极果断进行梭哈,把金州的部队调至复州,在复州拖住东江,使其无法向锦州一线提供武器,在此基础上,在广宁-锦州一线穿插包围明军。

  在皇太极的计划中,他已经准备舍弃金州和复州:这两地当年在明清双方的拉锯下早已荒废,至今也没恢复多少元气,与此相对的,锦州一线无论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远高于金复两地。br>
  见明军攻势减缓皇太极便知道明军要撤,他说道,“让明兵撤,明兵后撤的时候一定会留下一部殿后,吃掉这股部队,然后继续向前,把明兵压迫到大凌河边。”

  皇太极说完露出了笑容,明军此次会战错漏百出,他已经胜券在握,接下来就是如何扩大胜果的而已。

  翌日,明军开始停止攻城,南下大凌河,广宁清军出击,与王朴部明军在广宁城下展开大战,明军惨败,王朴降清,皇太极亲自将王朴迎进城中,当场宣布将王朴的部下单独设立为【天伟军】,仍有王朴带领,并封王朴为【明顺王】,抬旗加入汉军正黄旗,赏赐美女金银无数。

  王朴也当场痛哭谢恩,并表示愿意立即投入与明军的战斗,皇太极却摇摇头,表示他另有安排。

  另一边,赶到大凌河边的明军遭到了清军的阻击,吴三桂惊讶地发现清军居然在用辽镇从东江购得的新式火器!

  隔着大凌河明军攻不过去,远程火力又打不到清兵,很快就在清军的打击之下伤亡惨重,士气大跌。

  眼看过不了河,洪承畴只好下令各部暂停进攻,原地进行休整。

  既然攻不过去,洪承畴只得使出最后的手段:让各总兵寻机分散突围,突破大凌河,前往锦州。

  晚上,明军各部突然行动,发起渡河行动,时值月黑风高,清军也看不清楚,但明军也是一团混乱,双方在夜色下展开混战,激烈的拼杀持续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侥幸过河的洪承畴一清点,发现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两人失踪了,也不知是死了还是逃了或是降了,其他明军也各个如丧考妣。

  过了河之后,明军马不停蹄地赶往锦州城,等到明军赶到锦州的时候,发现锦州外城丢了,不过好在清兵在外城只有一小股蒙古人驻守,明军击溃了这些蒙古人之后顺利返回了内城。

  此时大军已经十损七八,军械辎重更是几乎损失殆尽,祖大寿看着这些“援军”的样子,也重重叹了口气。

  不久,明军惨败的消息就传到了朝中:

  【崇祯十三年八月,锦州外城蒙古细作作乱,毁火药库,火药爆炸,辽镇火器付之一炬,锦州外城失陷。

  另,建奴联合科尔沁,察哈尔部骑兵潜越至锦州以南,袭杏山,建奴旗主济尔哈朗率兵至城下列红衣大炮攻之,城坏二十馀丈,建奴入,杏山失守,总兵杨国柱殉国,副总兵李辅明率残兵撤往宁远。

  杏山既失,建奴又转攻松山,松山亦失,副将吕品奇降虏,洪经略当此时与建奴战于广宁,久攻不下,闻松杏皆失,军心紊乱,洪经略领军回锦州,被建奴阻于大凌河,遂与建奴战于大凌河,官军大败,山海关总兵马科,辽东总兵王廷臣,宣府总兵王朴皆没于阵,幸建奴未完全封锁河面,洪经略率残兵乘夜渡河退往锦州。】

  突然的噩耗震惊朝廷,前段时间形势有所好转的辽地又急转直下,十万明军精锐损失大半,剩下的残兵败将被困在锦州城,看起来锦州失守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此惨败自然是在朝堂上顿时掀起惊天巨浪,兵部尚书张国维立马成了众矢之的,御史们对他口诛笔伐,轻者要求他立刻辞官去职,重者要求杀张国维以谢天下。

  然后说着说着御史们又抨击内阁无能,接着又有人提议既然辽事败坏至此,不如直接撤出关外退守山海关,东江的士兵也一并裁撤,为朝廷节省军费。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驳,说大明虽大,无一寸可轻弃,朝堂上吵成了一片。

  张国维对此有口难辩,他也没想到形势变得如此之快,前段时间东江,辽镇纷纷取胜结果还没开心多久明军就遭到了这样的超级大败:

  明军派出去的八个总兵没了四个,除了杨国柱确定战死以外,也不知道其他总兵是死了还是降了,而且现在看起来锦州快丢了,锦州丢了的话明廷在辽西走廊就只剩宁远了。

  崇祯帝也非常震惊,不是对于朝堂吵嚷的那些问题,这么多年崇祯帝早已看清楚了,朝堂衮衮诸公说时滔滔不绝,写时笔走龙蛇,做时一问三不知。

  他震惊的点在于明军战斗力如此之差,九边精锐集合起来仍然打不过清兵,还输成这样,这样下去哪支部队可以击败清兵?

  想到这崇祯帝倒是想起了两个字:东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