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92章 大汉人口,张辽许褚!
  十二月上旬。

  远在凉州酒泉郡的段修,才收到安息与贵霜来攻的消息,虽然他心底没有多少担心,可这种信息传递上的时间差异。

  也让他倍感无奈。

  “武侯!”

  就在这个时候,程昱走了进来,朝段修恭敬行礼道:“今凉州侯府各部,已准备妥当,待春来之际,便可迁往天武城!”

  “嗯!”

  段修闻言缓缓点头,看着程昱开口道:“仲德可还有其他事情?”

  “武侯!”

  程昱面露迟疑道:“今武侯府治下军政西迁,天武城王宫也正在筹建,您看关于封王仪事,以及国号等事宜,是否能开始筹备?”

  “关于封王仪事!”

  段修闻言沉吟片刻,正色道:“可以放在来年十月以后,具体哪一天,由仲德负责即可,不过贵霜新下,却是不宜大张旗鼓!”

  “属下领命!”

  程昱闻言面色一喜,恭敬行礼应是。

  “进先!”

  待程昱离开以后,段修蹙眉道:“还是没我二叔尸身的消息吗?”

  “武侯恕罪!”

  李进闻言恭敬行礼,缓缓摇头。

  “罢了!”

  段修摆了摆手,淡淡道:“让人留意即可,想来二叔此际,也早已入土为安!”

  “属下领命!”

  李进深以为然行礼应是,武侯二叔战死,作为巡天司主,自然也得为武侯分忧,结果段威的尸身,就如凭空消失了一般。

  哪怕是他反应极快。

  也没有找到段威尸体的下落。

  ……

  时间转眼来到190年。

  是为永汉二年。

  随着益州马相南下逃窜,中原迎来真正的和平。

  去岁中原水源连绵,只是无数良田被毁,近百万百姓颗粒无收,好在当今的朝廷不同于往常,加上武侯府的长平商会,时不时带走一些百姓。

  是以。

  本该在水患之后的流民浪潮,并没有出现,朝廷的赈灾之粮,也足以供百姓重建家园。

  各州各郡都传出盛世将至的言论,无数百姓对此欢呼雀跃,心中向往着即将来临的盛世,感恩自己生在大汉,生在一个安乐的时代。

  袁基也进入了扬州地界。

  然而扬州世家的惨状,也让他感到心惊,因为这些世家,基本上都被西凉护光顾过,加上去岁的水患。

  导致他不但没募集多少财务。

  还差点把身上的财务贴进去。

  每每想到袁基的遭遇,张燕也是一脸讪讪之色,心中感叹张牛角厉害。

  雒阳,南宫。

  章德殿内。

  刘辩于龙案之后安坐,两侧这是一众常侍,下方大司农冯芳垂首而立。

  “冯爱卿!”

  将奏书合上以后,刘辩疑惑道:“去岁先帝在世之际,朕听闻,大汉有户八百七十万余,有口五千两百余万,何为今年增多了二十万户,连百姓也多了百余万?”br>
  武侯府一直西迁中原百姓。

  这种事情,刘辩本来就知晓,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大汉的百姓还能实现逆增长。

  “回陛下!”

  冯芳闻言喉咙滚动了一下,恭敬道:“百姓与户籍增长,乃是先帝之功,去岁中原停息纷争,登记在册的百姓数目,也不甚准确!”

  “其中河东,益州与并州三地!”

  “由为明显!”

  “自武侯将并州世家西迁以后,空出了大量良田,董刺史上任,便以此吸纳了诸多百姓,其中不乏一些诸胡之人,不过这些百姓,在董刺史治下都很本分!”

  “河东,益州亦是如此!”

  “朕明白了!”

  刘辩闻言缓缓点头,开口道:“今春耕在即,天下百姓高呼盛世,冯爱卿作为大司农,当明白如今朝廷太仓不丰,是以春耕不容有失!”

  “微臣明白!”

  冯芳恭敬行礼应是,实则心中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看来,现在太仓存粮过两千六百万石,根本不用过于为粮食发愁。

  要知道。

  这还是经历去岁水患之后的存粮。

  正午之际。

  刘辩又见了荀彧,而如今的朝廷,消耗财物最多的,也正是荀彧。

  不论是学舍书院的兴建。

  还是凉州购买的书籍,都需要大量的财物,所以袁基才会提出当初的那个法子。

  “陛下!”

  荀彧行礼道:“据微臣统计,开春以后或将有五十万稚子,步入学舍进行启蒙,占天下稚子的一成,启蒙四篇今……”

  “老师!”

  听着荀彧的汇报,刘辩只觉自己脑瓜子嗡嗡的,摆了摆手询问道:“书籍关乎着大汉的根本,不知我朝工匠,可能制出此种书籍,朕担心时日一长,光凭一册书籍,便能让朝廷的财政举步维艰!”

  “更担心武侯一令!”

  “致使朝廷的付出,付之东流!”

  “陛下高瞻远瞩!”

  荀彧闻言含笑道:“想必先帝知晓,也会倍感欣慰,然书籍一事,却不可操之过急,就算如今朝中,拥有着制出书籍的能力,也不能将其搬上台面!”

  “此中原因,想必陛下也定然心知!”

  “待书籍为世人接受以后,在心忧此事也不此!”

  他手中的世人,便是世家。

  现在书籍,看似被世家接受,但荀彧也不敢太过大刀阔斧,一面的朝廷财务紧张,另一面则是世家大族。

  不过他相信。

  只要继续这样持续下去,不出三年,天下世家不接受也得接受,那个时候中原会变成什么样子,荀彧对此充满了期待。

  “朕知道了!”

  刘辩闻言蹙眉颔首,实际上他不是很明白荀彧的意思,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能将书籍的制作工艺,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才是对大汉最有利的。

  正月中旬。

  由于气候的原因,段修晚了一段时间,才收到戏志才传来的战报,以及对方的一些提议。

  贵霜疆域新下。

  按理来说,段修需要大量时间来收复民心,不过由于佛教的存在,他没那个功夫慢慢让百姓归心。

  交给礼部教化以后。

  显然效果极好。

  谁敢扎刺,就是那自己的脑袋,去挑衅礼部的屠刀。

  虽然这样做,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国力锐减,不过段修丝毫不在意,反正死的不是中原百姓。

  在他心中。

  教化好了以后,听话的原住民,才是他的百姓。

  无关善恶,无关对错。

  随心而动罢了!

  戏志才提议在东面,增设一万戍边军,段修便把张辽调了过去,让张辽去当徐荣的副将,同时把许褚调去贵山城,陪吕布学习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