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人在西域,开局杀回洛阳!>第391章 战事落幕,袁基张燕!
  入夜时分。

  武河畔,靖武军营寨。

  戏志才收到了贵霜焚毁水寨,渡河东去了消息,心底也长松了一口气。

  他们武侯府初来乍到,不说其他,光是一个对地理的熟悉,都赶不上这片土地的原住民。

  贵霜西渡的消息,更是晚了好几个时辰,才被他们发觉,不得不说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别于中原的战法。

  若不然。

  他们这一役,起码会丢失不少城池,敌军更不会那么轻易的退去。

  中军大帐之内。

  “此役算是结束了!”

  戏志才忍着疲惫揉了揉眉心,看着同样疲惫不已的诸将,开口道:“将消息传回天武城,大军整修七日,麴义将军整顿先登营,继续清剿域内贼寇!”

  “此地就交给徐荣将军了!”

  “也好!”

  徐荣和麴义对视一眼,缓缓点头。

  “经过此役!”

  戏志才看向徐荣,面容正色道:“想必徐荣将军也发现了,咱们武侯府对武河,以及坤河一带的掌控,还是太过薄弱,今工部忙碌,难以在边境铸建工事,所以对河畔之侧的烽火工程,可能还需徐荣将军来完成!”

  “待回军以后!”

  “在下会同武侯提议,将东面的戍边之士,增至两万,以减轻靖武军的负担!”

  “多谢志才先生!”

  徐荣闻言面色一喜,朝戏志才抱了抱拳。

  武河上游支脉共有七条,而七条支流中,又以乾河与坤河为最,就以乾坤二河来说,它们每条河的宽度,便不下于六里。

  武河最窄处,也有三十里。

  这样恐怖的一条河,徐荣的一万兵力,别说什么戍边,他更大的用处,实际上跟一处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

  好在有戏志才的一番话。

  这让他的压力,的确少了很多。

  “徐荣将军客气了!”

  戏志才摆了摆手,开口道:“贵霜始终乃新下之地,想做到如中原那边关险城坚,起码也得数年之功!”

  “贵霜新主波调!”

  “同样也不是什么简单角色,今日若是他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破营,只怕此役后果难料,咱们要时刻警惕,不能放松对东面的监视!”

  “志才先生所言极是!”

  麴义闻言重重点头,旋即有些咂舌道:“这波调也的确算个人物,以五万野人攻城,其中有将近一万,死在了贵霜督战军手里,其狠辣程度可见一斑!”

  “不过!”

  说道这里,麴义话音一转道:“谁让他遇到的是武侯府,今日他若是敢孤注一掷,那战至最终,他的十余万大军,起码得留下五万,给咱们陪葬!”

  “到时候!”

  “他除了撤退,再无它途!”

  “在下可是听说了,在武侯离开的数月之间,礼部那位祐维先生,可是屠了一百五十万僧侣,现在的贵霜疆域,可算不得那波调的主场!”

  说起孙乾屠杀僧侣,麴义的语气相当平淡,反而在提起孙乾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叫上了先生。

  显然对这礼部。

  哪怕是桀骜如麴义,也有着三分忌惮。

  “呵呵!”

  徐荣扯了扯嘴,笑着道:“武侯曾言,乱世当用重典,想来治乱也是如此,武侯本就是军中杀神,凶威赫赫,对内仁慈,对外霸道,可不正与内圣外王相合?”

  “佛教乃是邪教!”

  “若不株绝,何来靖安?”

  “佛教的确是邪教!”

  经历过佛教暴动的戏志才,闻言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旋即起身笑着道:“今敌军东渡,咱们也不能大意,斥候遣于十里之外,做好巡视,诸位将军都早些下去休息吧!”

  ……

  十一月中旬。

  荀采诞下一子,天武城陷入狂欢,连沉稳如贾诩,在得知消息以后,也大松了一口气。br>
  而此时的袁基。

  已经在张燕的护送下,走出雒阳进入荆州,继续游走在各大豪族世家当中,有着四世三公嫡长的尊贵身份,加上其在民间那极好的声望,使得袁基在行走之际,每每都能得到主人家极好的礼遇。

  荆州,南阳郡。

  宛城官道上,数驾车舆在西凉护的护卫下滚滚而行。

  居中的一驾车舆之内。

  “张燕贤弟!”

  袁基左手执书,询问道:“迄今未曾,各大家主所出财物几何?”

  “合共两千七百金!”

  车外的张燕闻言,没有多少犹豫,就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

  “还不错!”

  袁基缓缓点头,开口道:“下一家为南阳阴氏,想来能有不错的收获!”

  “袁公子!”

  张燕迟疑道:“以在下看来,你此行的作为,无异在世家大族身上割肉,难道你就不担心树敌太多吗?”

  他跟着袁基也有一段时间。

  竟然古怪的发现,这家伙好像真的是一个为国为民好官,这样的发现,让他惊奇的同时,也对袁基升起了一丝好感。

  “呵呵!”

  袁基温和一笑,把书放下来左手扶着左腿,开口道:“比起四处树敌,在下更忧心中原百姓!”

  “今凉州,也就是乾汉!”

  “正在为百姓启智,以武侯的魄力,以及其雷厉风行的性格,不出数年,乾汉将会成为一个文风鼎盛,文道昌荣的强国!”

  “而中原的百姓!”

  “若是启智晚了!”

  “张燕贤弟!”

  说道这里,袁基带着三分无奈,三分忧心,四分凝重的语气道:“你不妨想一想,那时候乾汉百姓人人读书识字,而我大汉识字之人却是百里挑一,会不会被乾汉之人称一声蛮夷?”

  “在下无心与乾汉一争高低!”

  “只是在下不愿中原就此沉沦,是以在中原发放书籍一事,乃势在必行!”

  “世人目光短浅!”

  ”吾又岂能做那短视之人!”

  说完,袁基继续执书看了起来。

  “乾汉称大汉为蛮夷?!”

  张燕听了以后,心中不住往袁基说的那方面去想,旋即面色也变得古怪了起来。

  因为他本就善于思考。

  并不觉得袁基的话,是在危言耸听,只是若真能如此,那也太让人难受了吧?

  “袁公子大义,在下佩服!”

  回过神来的张燕,朝车舆抱了抱拳,眼中满是敬佩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