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四合院之兄妹对照组>第 3 章 近邻易家
  易大婶放下碗,问了小兄妹起居饮食,让二人有事去找她,千万别客气。

  临了,出门时周家送上两小节玉米,这天寒地冻,玉米可是稀罕吃食。

  周家小哥与她说话轻声慢语,一副沉稳之气。她便知少年与往日里见过皮小子不同。观其行倒与其父母行事相似,待人有礼却有分寸。

  这些日子,说道周家夫妻,妇人们之间说小话就两个字:天妒。

  往日里少年来去匆匆,只听说这娃学习好,也没多在意,今日细细打量倒觉得并非虚言,这娃照顾妹妹也做细心。

  易大婶此刻倒是心中感慨,这般的出色的娃,父母亲缘居然也浅薄如此。自己也是,儿女缘分竟是半分也无,到了这把年纪该烧的香,该吃的偏方都用尽了,也未得见菩萨的半分垂怜。

  一路感慨,进了门里,易中海蘸着饺子醋,夸道:“今儿这饺子味道不错,去哪儿了?”

  “这哪来玉米,这冷天,稀罕的紧。”

  易大婶洗了手,坐在老伴身边,吃着饺子,说起去周家的事儿,把周晓宇好一顿夸。

  易中海皱了皱眉,半天没吭声。何为夫妻,至亲至疏,有些话便是夫妻也不可说。

  说来,周家在这院子也住了七,八年,却不曾与哪家亲近,这对夫妻都是能人,说话,做事,用官家话来说,那是政治面貌出色,都是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高。

  许北莹更是人尖儿,当年三十岁刚出头就坐上了经理位置。据说年纪太轻,资历稍浅,不然早得调到总社。

  周柏瑜见人犹带三分笑,斯文有礼,中西医都是真实力。轧钢厂职工医院有如今这规模说来他是头功。他于女人缘那是出名的好,概因人俊还有礼,都是男人,这话说起来只能低头闷口酒,真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可这对夫妻撒手一去,倒叫人心生茫然。

  周家小子无需说,往日里老婆子没在意,因自己儿无儿无女,对别人家娃都有几分打量比较。周家那小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十一二岁便见其风骨,恰如青葱翠竹,所谓一脉相承不外如是。

  易中海不动声色的转了话题,引着老伴说起了何雨柱。夫妻俩都数落一遍何大清不堪人父,居然抛下一对小儿女跑了,真是叫人不落忍。

  柱子这娃一向憨厚,半大小子能吃死娘老子,如今还得养妹子,好在有手艺,又在食堂倒是还算能混上饭。提点老伴儿多看护一点,柱子可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可不能吃了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另一头周家兄妹说起易大婶,如今这院子还没评啥“大爷”,也没三座大山指点江山。

  周晓敏吃着饺子,味儿是真香,这易婶子手艺不俗,日后可作为美食爱好者相互交流。心下琢磨着得叫哥哥动手,她现在人小力薄,估计揉不开面。

  周晓敏这会儿有点烦,这小身板能干啥?哥哥太笨,远不能达到她的要求。好在有空间,这日子估计也就凑合过了。

  兄妹吃完饭,各自回房休息,来日方长,还是身子重要。

  周晓宇回了房,坐在椅子上,依凭记忆画起了四合院大院各家分布图,按照小妹所说这是一部电视剧,

  院里有三家有话柄权的人家,如今还没选啥大爷。贾家离娶媳妇还远着呢,传说与何家傻柱暧昧关系的小寡妇不知在哪……

  傻柱的父亲何大清安排儿子进了厂食堂,抛下一双儿女自己儿带着小寡妇去他乡讨生活。

  此外,院中众人家人七七八八在轧钢厂讨生活,剩下的倒已有三成于周边工厂生存。

  呵,失去父母庇护的周家兄妹是路人甲,还是炮灰?国家兴盛,各类国事,历史进程估计不会有变。艺术作品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活于世,不外如是。既如此,乃;态,倒也不足为虑……

  心下琢磨了一回,回忆日常周家少年的行事,标出来亲朋的来历,单位……这些日子接待的人,一一划分,人是高智商群体生灵,这些都是人脉资源。

  周大少这会儿觉得缺人手,缺耳目,得收小弟呀,得结交大妈呀,怎么着,也得把这大院中人捋一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捋清关系,人嘛,总有弱点,

  利益来往总是牢固的。

  行程也得早安排,该拜访得标出来。

  厂区工会,街道办事处,区办供销社,得拜神,朝中有人好做事,大树底下好乘凉,先混个脸熟吧。

  何晓宇审视笔下归纳的信息条陈,手指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扭了扭脖子,微微一笑,呵,四九城,四合院……

  此间少年?得会会……

  这身子,咳,还得上学~想到此,周晓宇不由自嘲。得完成学业,得上进呀,看来得写稿子投一投。供销社,嗯,失火,人为?安全措施不到位?

  估计总社会派人来调查,周家夫妻抢救及时,虽然损失了一小部分,已经是不幸中万幸,据说他们用了灭火器,这年代好多人都不会用。

  调查报告,失火原因,这牺牲的人员,后续会有安排,自己也就十来岁,得,等结果吧。

  略一思忖,周家人该到了,周小少年,他会带着年幼的妹妹离开吧,若是离了这四合院,倒有可能不在剧情中,大约是过客……思及周家之态度,周柏瑜偶尔间的话语。这周家少年行事颇有章法,倒也难说。

  周晓宇也不多想了,目前自己也无作为,何需操心,说到底还是未成丁。也累了,还是早些安歇吧。看書溂

  不远处,一间屋子里,何雨水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哥哥:花馍没有吗?

  何雨柱搞不懂妹妹这两天为啥一直追着找自己要花馍。

  他现在在食堂工作,虽是顶职,自家也有手艺,可也不是随便能上灶,就是打打荷,目前年纪小,资历浅,这后厨可不是自己说上话的。

  花馍也不是天天有,自己也做不了主呀。

  何雨水别提多失望了,她觉得周晓敏喜欢吃花馍,那天她一边哭一边吃。之前她和晓敏经常去前街找凤姐儿一起跳房子,还分吃桃酥,江米条各种小点心,三人的关系可好了。

  听说晓敏以后没有爸爸妈妈了,和自己一样。

  那天她一直哭,眼泪落个不停,可伤心了,要是能吃上甜丝丝的花馍,会好一点。

  妹妹红着小脸期期艾艾,颠三倒四说要花馍去给周家妹子吃。

  何雨柱搞明白了花馍的去向,却不知道该如何给六岁的妹妹交代灶上的事,只能含糊的应付妹子。

  何雨水根本不知晓自家哥哥的难处,还当是何大清在的时候,能做了主。只当问题解决了,哥哥会给做花馍,一溜烟跑了。

  一个院落住着,他是知道周家的事。虽说这两天他刚进厂食堂,可听见的议论不少。他虽是认得人,却私下里没来往。周晓宇学习一直很好,是这一片有数的好学生。

  自己读书就不行,学不进去,何况有那功夫还不如学习手艺,练练刀功。

  他有两回看见同院许大茂与其走在一起,听着是讨论什么期刊,看似两人关系还不错。

  他一直和许大茂有磕碰,能和许大茂玩在一起能是好人?

  周家是后来搬进大院,比自家还多了个一间房,周婶倒是为人不错,轻声细语。有一回,自己去摸鱼,被周家婶子看见湿了衣服,叫赶紧回去,别受了凉。

  那天,被周婶拉住,摸了摸衣服,试一试额头,周叔站一边,笑着看着,平时也没觉得有啥,那天总觉得周叔笑得古怪……

  小动物有小动物的直觉,他自然不知湿了衣服,回去被何大清一顿暴锤与周叔有关系。

  何大清是厂食堂大厨,家传厨艺,手头上倒是真功夫。可对待文化人,医生有天然的胆怯,周医生恰恰是其代表,还是厂职工医院的头把刀,外科主任。

  那天周医生打菜时告诉自家皮小子下凉水,天还凉着,受凉是小事,八九岁娃一起在水边玩耍,很要注意安全。

  何大清一想是呀,男娃有多皮,打闹起来疯的很,柱子一向脑子憨,不够机灵。小心没大错,这娃咋这么叫人操心,犯起傻来叫人憋屈。下班一回家,当即给何雨柱上了一道菜竹笋炒肉丝,又逼着儿子喝了周医生特意给开的药剂。苦是苦,可让人放心,文化人想的就是周到。

  红星轧钢厂的宣传科干事杨先军,吃完晚饭,连抽了两根烟,老婆陈小梅不乐意,骂道:见天抽,一根都不够你烧的。

  杨先军闷闷的抬起眼皮子:“老周去了,我心里不痛快”。陈小梅眼尾含红,恨恨的骂道:老天爷眼红妒忌人,咱家芸姐儿可亏了周主任……

  “可不就是这个理,当年要不是老周,咱家娃大了顶个痦子多难看。”

  杨先军祖籍慈溪,少年随家人讨生活后定居四九城。同乡之情又谈的来,二人常小聚喝上两杯,两家时有来往,兼之许北莹在供销社,常留一份紧俏货给杨家。陈小梅更是每年冬季都帮许北莹腌制白菜,关系极其融洽。

  周柏瑜夫妻一去,杨先军私下更是跑了好几趟周家,眼瞅着留下的一双小儿女,心里更是难过不得劲。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齐齐叹气:姑娘家的一张脸,人情可不小却一直无机会还,人去了,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