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回1991,我开创了软件帝国>第289章 精微一代CPU!
  林凡说起研究锂电池的时候,江厂长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答应下来。

  反正江厂长就没有见到过林凡坑自己的时候。

  并且他也从林凡的讲解中知道了一些:今后的化石能源终究是要转向可再生能源上面来的。

  这个过程可能是四十年,五十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但是最终肯定是要用到可再生能源上面来。

  这种可再生能源,用人类现在可以理解的科技来说,那就是风能、光能、水能。

  这些能量都只有转化成为电能,然后储备起来,这就需要电池了。

  江厂长突然笑了起来:“林凡!有没有一种可能,今后我们的电池直接就是一个能量块了。”

  林凡没有想到江厂长竟然会这么想,他思考了一下说道:“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电池就已经是一个能量块了。

  只是它们储备的能量太少,如果现在的体积缩小十倍,甚至一百倍。

  它们的容量提高上万倍,甚至十万倍,这就是科幻电影里面的能量块了。

  拳头大小的一个能量块,可以让普通家庭用上十年。那个时候,这满天的电网就会减少许多了。”

  江厂长笑着说道:“我们就朝着能量块前进!”

  林凡笑了:“我们还是先做好基础吧!建立一个电池研究所,全世界招聘人手加入。”

  江厂长有些犹豫了:“全世界招人?这个是不是太夸张了些?”

  林凡笑着说道:“我们自己手里没有相关的知识,只能够这么招人了啊!”

  江厂长忍不住问道:“你也没有半点头绪?”

  “我只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没有完整的实现路径,这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才行。”br>
  “好吧!这个研究所放在什么位置呢?”江厂长问道。

  “申城吧!那里三十年代就是世界大都市,基础建设好。现在国家又在大力发展,我们要从全世界招聘人手过来,怎么的也要让他们感觉好一些。”

  “好的!”

  合作的事情林凡和江厂长这两个人决定下来,后续的跟进工作自然有双方的手下去办。

  到现在林凡还是双木机械厂的特聘顾问,每个月五百块钱的顾问费都是发给他了的。

  有好处林凡当然是想着双木机械厂的,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江厂长这个合作伙伴太让人省心了。

  从双木机械厂回到申城的林凡,一头又扎进半导体工厂里面,他要指导着安装机器。

  机器安装好了之后,还需要调试。精细软件公司全部迁到申城来,这是一件大事情。

  申城的大领导还特意跟林凡见过面,把自己的电话给了林凡,让他今后在申城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给他打电话反馈。

  精细软件公司这次从蓉城出走,虽然明面上的报道只有一句:精细集团因为精力发展需要从蓉城转移到申城。

  但是这里面的内容却多了,蓉城有好几个部门都在大换血。李有德当初并不只是找了一个部门前去发难。

  他原本还留了好几个后手的,只是没有想到林凡竟然如此决绝地立刻搬迁。

  这几个部门虽然还没有动作,但是准备工作已经是做好了的。痕迹还在,这就让蓉城大领导怒不可遏:“全国都在招商引资,你们倒好!活生生地把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给逼走了。”

  不过这一切跟林凡已经无关了,这些天他正在研究晶棒的生长问题呢。

  在晶棒生长坩埚里面,保持着硅溶液在一千多度的高温,然后下一粒纯净的硅晶体,再慢慢地旋转提拉,让坩埚里面的硅溶液开始在硅晶体周围生长。

  这个旋转的速度和提升的速度都需要慢慢地总结,林凡已经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在这里半个月了。

  记录的数据都已经整理出来厚厚的一大沓。林凡在这里蹲守半个月,目的只有一个,他要让晶棒生长完全自动化。

  因为只有完全自动化生产,才能够保持着所有产品质量在同一水准之上。

  实际上这些天,林凡已经成了一个生产晶棒原材料的熟练工人了,有些时候他是依靠感觉来生产的。

  现在林凡就是要把这种感觉出来的东西,用程序固化出来,包括硅溶液在什么温度下保持多少的量对形成晶体有什么样的影响。

  林凡收集到的数据全都存入到了电脑里面,他自己建立了一个数据模型,从这个模型里面可以冲撞出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品的良品率可以达到商业化生产。

  晶棒生产林凡已经能一套成熟的方法,现在只是把这套方法总结出来就可以编写程序,然后由机器人来执行。

  整个晶圆生产,拉出一根合格的晶棒才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晶圆切割。

  晶棒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是两头有颈,中间粗的形状,第一步当然就是去掉头颈,把中间粗的这部分打磨出来。

  为了方便加工,还要在这根晶棒上开个糟,方便把它固定在加工工具上。

  这样加出来的晶棒就成了一个圆柱体了,这个时候就要把它切片,切成薄片,然后再研磨出来,这才成为一个一个的可以送上光刻机上时行刻蚀的原件。

  一步一步地一步地加工工序,都要林凡去试验。这可比他单独设计光刻机难多了。

  林凡还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设计十二纳米制程的光刻机被气死的。

  如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制程是六百纳米,这个精度的要求对于林凡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果需要,他是可以直接上二十八纳米的光刻机了。

  不过这并不需要!林凡还是要本着只比世界上其他半导体企业先进一步就行了。因此林凡这次要生产的芯片制程就是三百纳米。

  一九九三年的三月份,精细软件公司宣布:公司在申城建设投产的半导体生产线,可以生产三百纳米制程的芯片。

  工厂可以为全球其他公司的芯片代工。

  并且精细软件公司还发布了自己的精微第一代CPU。

  这个消息刚刚宣布出去,立刻就打击了一大片企业的信心,世界上这个时候能够生产出来六百纳米制程芯片的公司非常多。

  但是世界上的需要却只有这么多!虽然精微操作系统的推广让电脑正在向家庭普及,手机也开始慢慢推广,但是它们高昂的价格和使用费,完全限制了销量。看書喇

  这就让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严冬。

  精细软件公司刚刚发布自己可以对外代工生产三百纳米制程的芯片,立刻就接到了定单,精微第一代CPU的发布,预示着精细软件公司又准备好开辟新方向了。

  精细软件公司发布的第一代CPU立刻就有人拿出来开始测试了,得益于加工制程的优势,通过测试后,人们发现:精微一代CPU的性能比起最强的486CPU在性能上还要强大一倍以上,功耗却要低上一半。

  有了这样的好产品,还在什么486啊?

  就算是艾买尔卡合作国里的电脑生产厂商,也只能够在低端产品上面使用486CPU了,在他们的高端电脑上,无一例外打出来的广造句都是:“精微一代CPU,最强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