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回1991,我开创了软件帝国>第261章 林凡眼里的二十年后
  这一世林凡不想要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因此他才在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大领导沉思了足足五分钟,然后才问道:“林顾问!我们手里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一时间把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解决掉。”

  林凡说道:“众人抱薪火焰高,国家站在战略高度调控全局,有些暂时没有资源和精力去做的地方,可以放开让民间去做。

  甚至可以让出一部分的先进技术,给国内有意做这个方向的企业。

  一个人拿出一万块钱,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一万个人一人出一块钱,这是人人能够做到的。

  让全社会的人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为自己看好的事业投资,国家只是站在高处调控着不出现风险就好。”

  林凡这段话说完,大领导又沉默了。董局长脸上一直保持着严肃的神情没有什么变化。

  江厂长脸上地从进来之后一直在变化,刚开始时的兴奋,到过后的沉思,再到现在的严肃。

  他很想给林凡使个眼色,让他少说一些,有些话不能够说得太激烈了。

  可惜在今天的这个场合上,江厂长什么小动作都不敢做。他只能够心里暗暗为林凡担心。

  过了好一会儿,大领导才问道:“比如呢?”这个时候,有秘书模样的人走进来,低声提醒着什么。

  大领导挥挥手:“会议延迟十分钟。”

  林凡知道领导时间紧,赶紧说道:“比如我们的大飞机项目,比如我们的航空发动机项目。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各个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联合,或者由他们自己已经研发。

  就像现在的摩托车和汽车产业,国家从大局上管控着摩托车行业生产,整个生产就呈现出来生机勃勃,百家争鸣的样子。

  汽车生产许可严格控制,整个生产的发展就要缓慢得多。”

  大领导突然微笑着说道:“如果政策放宽了,你想要做那些呢?”

  “航空、航天、半导体、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大领导重复了一句。

  “是的!世界上主流使用的还是燃油汽车,但是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石油的国家,按照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不到二十年,全国几亿个家庭都会家家购买汽车使用了。

  到那个时候,每天需要消耗的燃油将会是巨大的。

  我们只有发展新能源,可重复的再生能源或者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生产的能源用来代替燃油,才能够保障整个国家不会遭遇到外国掐脖子的事情。”

  “你真的认为我们国家会在二十年里面就可以做到户户买小车?”大领导明显对这个话题更加感兴趣。

  “是的!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有十亿勤劳的人民,还有一个睿智的强有力的领导层。

  坚持现在的政策不变,十亿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不再只单单在本国流转,而是在全世界流转起来。

  我们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这中间有两个对我们非常有利的条件:第一个是我国现在的劳动力成本低,第二个是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非常高。

  第三个是我国现在的劳动力非常充足。

  放眼全世界,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国家没有,在今后的五十年内,后面两个优势都不会改变。

  商人都是逐利的,他们的工厂是会向着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转移。因此在未来的二十年里,我们必将创造出来让全世界震惊的经济奇迹。”

  刚刚进来过一次的秘书再次走进来请示。

  大领导站起来,微笑着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古人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今天听了林顾问一席话,大开眼界啊!”

  大领导亲切地伸出手,紧紧地握住林凡:“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未来在你们身上。好好干!”

  松开林凡的手后,跟董局长握了握,笑着说道:“小董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对江厂长说道:“伯乐啊!能够下定决心聘请一个十八岁的顾问,有闯劲!”

  他们这一行人回到机械部的时候,江厂长和董局长脸上的表情明显是非常满意的。

  特别是董局长,一直严肃的神情,现在已经是满面红光了。他笑着对林凡说道:“林凡同学,你的建议我们会好好考虑的。”

  出了机械部的大门,林凡问江厂长:“考虑是什么意思?”

  江厂长笑着说道:“就是想一想的意思。我们的产品至少可以跟国外的产品一起公平竞争了。”

  刚才大领导表态说要给所有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意思就是说让精细机械加工厂可以跟国外的通信巨头一样竞争了。

  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只要能够有一个差不多的竞争平台,林凡也就满意了。

  毕竟自己的产品无能是在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要先进一些,更重要的是在价格便宜了至少一半。

  只是人家以前不愿意承认啊!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宁愿相信国外的月亮要圆一些的,不相信国内竟然有比国外更好的产品。

  今天有了林凡跟大领导的对话,在通讯行业里面肯定会有一些变动的了。对于林凡这个新闻通讯行业的野蛮人来说,任何的变动都是对他有利的。

  比起林凡推广通讯集成系统的困难来说,精细机械加工厂的新产品:挖掘机!的销售就可以以火爆来形容了。

  精细机械加工厂的第一笔贷款是由吴行长批出来的,如今精细机械加工厂已经成了整个银行最优质的客户。

  这也让当初批下这笔贷款的吴行长一下子就成了整个行业中的明星,所有人都说吴行长慧眼识人,具有战略投资眼光。

  银行里面存款太多这也是一个问题啊,银行的利益是把储户存进来的钱,贷款出去,从中赚取利润的。

  就在吴行长为银行存款太多发愁的时候,林凡找上来门了。

  他提出来了一个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