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重回1991,我开创了软件帝国>第230章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选择
  罗巧稚看着这一幕,感叹道:“这样打螺丝的速度比手工要快上许多倍了。”林凡笑着说道:“是的!”

  他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如果不能够增加几十倍的效率,那不就是做得无用功了?

  陈虹见到这一幕的时候,都已经无力惊叹了,她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只看了一会儿,就明白过来了:

  “在这样的流水线工作,根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基础,就算是一个刚刚招进来的工人,只需要学上半天,就可以上岗操作了。”

  罗巧稚也明白过来了:“这样的话,新工人培训起来就非常容易的了。”

  林凡笑着说道:“这就是现代化工厂的发展趋势,越是先进的工厂,操作起来越是简单。只不过对维修工的技术要求更高了。”

  第一条流水线开工半个小时后,林凡说道:“让老车间的手工组装电冰箱停下来吧,所有人都到流水线上来。

  安排好他们学习和休息,从今天开始三条流水线都要二十四小时生产,每周停一天做检修。”

  罗巧稚根据这条流水线上的产能,又增加了四个打包工,现在是组装的速度快,打包装的速度跟不上了。

  听了林凡的吩咐她立刻就按照实际需要开始调整人手,老车间的电冰箱手工组装已经完全停下来,原先手工组装电冰箱的工人们,重新分配工位。

  整个过程罗巧稚做得有条不紊,一百多个工人从老车间过来,没有一点儿的慌乱。很快就找到了各自的岗位,有些轮到现在上班的已经在岗位上做起来了。

  第一轮上岗位的工人们全部都开始工作起来,另外两个班的工人们也在边上学习着,

  罗巧稚这个内当家是非常称职的,她很快就把另外两条流水线上的工人安排上,同时也给他们分配了班次,让另外两个班次的工人在这里学习一个小时,就可以下班回家了。

  到了时间后再也换班,厂里这些工人们全是年轻人,一个个的精力十足,看到这样的新奇场景,一个个都兴奋得很,没有人愿意这么快就离开。

  上午的过去,三条流水线全部开动起来。就上午试生产这么三个小时的产量,已经比昨天全天的产量还要高。

  林凡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每条生产线上不到一分钟可以下线一台电冰箱,二十四小时生产,这个产量每天就有一千四百四十台,三条生产线全部开启的话,一天也有五千三百二十台的产量。

  一个月只按二十五天生产时间计算,能够生产出来至少十二万五千台冰箱。

  这个产能是足够的了,这还是林凡觉得工人们的生产还不太熟悉,有意让水逆寒把传送带的速度压着一些,让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慢慢熟悉之后,今后再把速度调快起来。

  随着工人们熟练起来,这个速度还可以加快不少。想到自己家的冰箱一年至少有一百多万台的产能,林凡心里不是高兴,而是急了。

  他怕产能太大,销售不及时就无法回款。虽然十月份要交货的电冰箱有三万多台,他还可以不用担心这一批货的销路。

  但是十一月开始,这产能释放出来,就需要看王兵他们这些销售科的本事了。

  精细机械厂的一举一动早就成了星光电子厂里面那些工人们最关注的事情了。今天厂里的电冰箱生产流水线试生产成功的消息。

  伴随着精细机械加工厂那些下班的工人们回家吃饭,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星光电子厂。这些工人们原本就是各家职工的子女。

  他们中间有些人今天已经安排了上中班,有些人安排了上夜班,中午是可以好好休息的。他们有的是时间对家长们宣传自己厂里的流水线是多么的先进,一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来一台电冰箱啊!

  这样的效率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

  精细机械加工厂的电冰箱生产流水线成功投产,这个消息传到星光电子厂领导们耳朵里面的时候,傅厂长有些酸意地说道:“他们的电冰箱生产效率提高了,我们厂里的控制系统也可以多卖一些了。”

  金厂长犹豫着提出来:“我们要不要也搞一条流水线生产设备?”

  卫厂长说道:“听说他们的生产线是自己设计,组装的。只是在外面请了不少的工人来焊接安装而已。主要工作全是林董事长亲自在抓。”

  所有人这才想起:那个年轻的林董事长,可是双木机械厂的特聘顾问,人家是研制数控机床的人才,做这种流水线还不是手到擒来。

  傅厂长想了想:“咱们厂里已经习惯了现在这种生产方式,再说了就算是再增加一些产量,我们也生产得过来。

  这两个月厂里的效益才刚刚好转一些,在上面我们也才报告了扭亏为盈。转头又把钱花出去了,没了流动资金再向上面申请,这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脸吗?”

  二十四号这天,林凡还是在厂房里呆了整整一天。到了第二天他才走出厂房,经过二十几个小时的连续生产,流水线上一切都很顺利。

  厂里的工人们原先手工组装都是非常熟练的,现在换到流水线上生产,不到半个小时就非常适应了。

  现在这样的生产方式,所有费力的事情都由机械手完成,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唯一比以前的工作辛苦的岗位是搬运和包装这一块了。

  产量比以前多了十来倍,他们的工作量也就多了十来倍,尽管罗巧稚已经给这些岗位上增加了人手,这些工人们还是累得汗流浃背。

  林凡在第一批流水线上的工人下班时候,特意征求了这些搬运工人的意见:是再增加人手还是把增加人手的这部分工资当做基础工资发下来。

  这样的选择题,还用得着选?所有的搬运工人们异口同声地要求:不加人,只加工资,他们能够坐得下来。

  这个事情林凡给罗巧稚提了,这些搬运工人的基础工资增加四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