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加入历史聊天群,古人们心态全崩>第119章 崖山海战,大宋气节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

  赵匡胤此时的内心无比的复杂。

  他原本也希望大宋能千年万年。

  但经过了那么多的打击,他现在希望早点结束这份折磨。

  可他又很担心,担心靖康那种事情再度发生!

  而且,他还害怕,害怕这个蒙古和金国的做派一般无二。

  只是将宋朝作为一个不断索取和收割的目标。

  赵司:

  “在大宋和蒙古联合灭掉金国的那一年,宋朝派兵北上。”

  “想要趁着蒙古还没反应过来去收复被金国占领的故土失地,却被蒙古直接击败!”

  “自此之后,蒙宋战争正式开始!”

  赵匡胤内心的无语的!

  虽然他在内心狂骂着这群人糊涂,但他已经再无心力去吐槽。

  收复失地,雪耻靖康,在这种时候根本就不是第一个要考虑的事情。

  他不相信宋朝对于蒙古这个国家的存在一直不知道。

  的确,早在南宋初期,宋朝便开始有人开始注意到蒙古这支力量的存在。

  洪皓就是那第一个注意到蒙古的南宋官员。

  他在建炎时期出使金国时被扣留,在被羁押期间,他了解到很多关于金国的情况。

  并将金国和蒙古之间的矛盾写成书信转交给了赵构。

  但绍兴和议的签署,让这件事被彻底的搁置了下来。

  庆元三年的时候,卫泾从金国回来之后,也向宋宁宗表达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蒙古也许才是将来的大敌,但依旧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蒙古诸部逐步完成统一的同时开禧北伐失败,嘉定和议签署。

  南宋再次终止了联系蒙古的尝试。

  赵匡胤清晰的记得,赵司说过他的大宋有钱,非常有钱!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以金国为屏障,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

  现在可倒好,还联合着蒙古把金国灭了。

  然后让自己去直接面对那个更加凶悍的敌人。

  唇亡齿寒啊!

  赵司:

  “忽必烈取得最高统治权之后,经过了数年时间的准备,蒙古举兵南下!”

  (在进攻襄阳期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忽必烈一改以往的进攻策略,以襄阳为重点进攻地,襄阳城随之被破!”

  “在这之后元军一路势如破竹,在丁家洲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宋军主力,建康失守!”

  “宋朝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但应答者却是寥寥无几!”

  赵匡胤只想呵呵!

  偌大的大宋,连勤王的人都没有!

  这是怎么样一种悲哀!

  赵司:

  “就在这个时候,文天祥召集兵众数万,一路北上赶到临安。”

  “同时,张世杰也率领着一支军队火速赶往勤王,之后北上抗元。”

  好!

  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能看出哪些人才是他大宋的脊梁。

  虽然知道已经知道了结局,但在这种时候还能看到这样的人,赵匡胤感动无比!

  岳飞!

  你快看!

  这些都是那些继承你的遗志的人呐!

  “焦山战败之后,宋朝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不久之后,三路元军兵临临安城下,朝中大臣纷纷逃亡!”

  “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大臣的护送下逃出临安,谢太后接着就让文天祥去议和,元军不许并扣留了文天祥。”看書喇

  “接着谢太后带着六岁的皇帝赵㬎携百官正式出城投降!”

  降了!

  亡了!

  结束了!

  赵匡胤面色嘁嘁,谁也不知道这时候他心里的想法。

  和其他朝代的亡国不一样。

  自他弟弟继位开始,大宋这一路不是在被欺负,就是在被欺负的路上。

  他看的懊火!

  他看的憋屈!

  他看的心寒!

  现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他发现赵司的话依旧没停。

  “赵昰和赵昺一路逃到了温州,不久又逃到福州。”

  “这个时候,文天祥经历了千辛万苦逃出,并来到福州与大部队汇合。”

  文天祥!

  他怎么逃出来的!

  他又是怎么赶到福州去的!

  这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和决心。

  这一路,他又会吃多少的苦!

  赵司:“在福州,七岁的赵昰被拥立为帝!”

  福州,七岁的皇帝?

  这是要干嘛!

  继续走赵构的那一条路?

  南边,已经没有再退的余地了啊!

  那边可是海,一望无垠的大海!

  赵司:“从这之后,大部队一直都在逃亡的路上,一路辗转。”

  “赵昰在逃亡的过程中落水染病去世,六岁的赵昺再度被拥立为帝。”

  “最后,大部队在崖山安营扎寨。”

  别逃了!

  不要了!

  赵匡胤知道他们要干嘛,他们只是想把大宋延续下去。

  看着赵司的话,赵匡胤脑海中顿时开始浮现起那一幕幕的画面。

  想着想着,赵匡胤再次湿了眼眶。

  这样日子,太苦!

  赵司:“与此同时,文天祥在福州战败之后,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张弘范抓获,并被带到崖山。”

  “张弘范集结兵力猛攻崖山,几面合围并切断了宋军的淡水补给通道,宋军依旧顽强抵抗。”

  “张弘范找文天祥要劝降信,可文天祥做做了一诗表明心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雨打萍……谁无死…照汗青……赵匡胤不自觉的就跟着念了起来。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拿出劝降信。

  赵匡胤也明白,这个文天祥,一心求死!

  他宁可死,也绝对不会做出那种背板大宋,做出劝降的事情出来。

  赵司:

  “崖山海后面是山,前面就是大海,在庞大的兵力面前,宋军毫无疑问的战败了。”

  “败得彻底!”

  “兵败之时,陆秀夫仰天长叹。”

  “天亡我大宋!天,要亡我大宋!”

  “那一声声叹息,撕心裂肺!”

  陆秀夫!

  赵匡胤又记住了一个名字!

  这些人,和岳飞一样,都是他大宋的臣子。

  忠臣!

  其实陆秀夫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他也做足了心理准备。

  在海上四处漂泊的那段时间,陆秀夫一直记载着身边发生的事。

  不论是临安城沦陷,还是皇帝的成长他全部都会记录下来。

  他决心要书写宋朝历史,不想让宋朝就这么风轻云淡地消失。

  同时,他还要让后人知道一件事。

  每个国家和朝代最后都会灭亡和沦陷。

  但他们一直付出着努力,他们斗争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没有负国!

  赵司:“安排好一切事物之后,陆秀夫下了决心!!!”

  他,要做什么!

  赵司这语气,太过决绝!

  难道……

  赵匡胤心神狂震!

  殉国!!!

  那天,陆秀夫站在船头。

  他无视了漫天的箭雨,看了看破损的船只,看着不断死去的士兵,更看着一脸狰笑的元蒙士兵。

  这一路,他站的笔直!

  可是这一刻,他躬下了身躯。

  因为眼前的人,是他此生的挚爱。

  “辛苦你了!”

  看着眼前的妻子,陆秀夫愧疚满怀。

  “不苦!”

  听着妻子坚定的话,陆秀夫瞬间就红了眼。

  他上前一步,将妻子狠狠的拥入了怀中,这是他人生之中第一次如此对待自己的妻子,也是最后一次。

  “爹,我害怕…”

  “娘,我也害怕…”

  陆秀夫双手扶着妻子的肩膀,仔细的看着妻子的脸庞。

  仿佛要把妻子的模样记在心中,刻进脑海…

  这样,哪怕是在黄泉路上,他也能一眼就认出哪一个是自己的妻子。

  “去吧…”

  妻子转身摸了摸儿女的头。

  “乖,别怕!”

  “娘亲先去帮你们看看路!”

  “你们记得跟紧娘亲,别走丢了哦…”

  妻子站上了船舷,回头看着陆秀夫和她的孩子,一眼又一眼…直到最后…她闭上了双眼。

  噗通…

  “娘…”

  “娘…”

  孩童的呼喊,撕心裂肺。

  陆秀夫蹲下了身体,再次将自己的儿女揽紧。

  那一双臂膀,颤抖不止!

  “乖,别怕!”

  “你们娘亲已经去了,你们也去吧!”

  用尽力气说完这一句话。

  陆秀夫已经哽咽的无法自抑。

  “爹,我们害怕!”

  “别怕,爹看着你们!”

  “加油,勇敢一点!”

  看着自己的儿子双腿颤抖的站上了船舷,陆秀夫再也绷不住了。

  “哇…呜…爹…这好高…”

  听着不远处的厮杀声越来越近,陆秀夫一声大喝。

  “跳下去!”

  噗通,噗通…

  陆秀夫抹了抹脸,神情再次变得坚定!

  赵司:“陆秀夫先让妻子跳海,接着又逼自己的儿女跳海。”

  什么!

  这不就是亲生杀死自己的妻儿!

  这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痛。

  赵匡胤想象不到!

  在那之后,陆秀夫终于在混乱的人群之中找到皇帝赵昺。

  陆秀夫眼眶通红,看了一眼已经开始登船的元军满脸的无奈和绝望。

  “陛下,国土丧失,子民颠沛流离。”

  “您身为皇帝,应该为国尽忠。”

  “不然,无言面对所有的百姓,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赵昺这时候只有几岁,他能懂什么呢?

  对死亡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

  嘈杂的环境,混乱的人群,身边的喊杀声,这一切只让他感到恐惧。

  只能慌张的点了点头。

  “陛下…来…”

  “微臣…背您…”

  小皇帝终于展颜,一把就扑到了陆秀夫的背上。

  “我们是又要走了吗?”

  “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在走?”

  “我…不对,是朕好累…我不要一直这样了!”

  陆秀夫背上小皇帝之后立刻起身,三步两步就迈上了龙船的船头。

  “陛下,不走了!”

  “咱们不走了!”

  “陛下,您看看远方那山,您看那水,那都是大宋是山河!”

  “您看那些正在浴血拼杀的将士,那都是大宋的子民!”

  小皇帝的目光也随着陆秀夫的话不停的变换着目标。

  他不懂为什么陆秀夫会让他看这些,但他依旧看的很认真。

  “嗯,我看见了!”

  “记住没?”

  “记住了!”

  噗通…

  赵司:

  “陆秀夫找到并背上小皇帝,同身跳海殉国!”

  “杨太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跳海殉国!”

  “剩下的大部分士兵官员,跳海殉国!”

  “随行的亲属和奴仆,全部跳海殉国!”

  “人数,多达10万以上!”

  “沿岸的百姓,听闻宋军战败的消息,举身投海殉国的,人数无法统计……”

  这…赵匡胤不自觉的捂住了胸口,脚步踉跄。

  这都是他大宋的子民啊!

  那是多么的惨烈!

  他的大宋,怂了一朝,在这最后的时刻,终于硬气了一把。

  但,这个硬气,却是亡国!

  嬴政:“@赵匡胤,兴许,这才是你心中的大宋吧!”

  刘彻:“人生自古谁无死!”

  李世民:“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元璋:“@赵匡胤,这才是大宋的气节啊!”

  虽然已经知道了这一段历史,但当赵司再次说起,朱元璋内心依旧唏嘘不已。

  看到大宋如此,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