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玄幻奇幻>异域仙音>第34章 制作古筝的想法
  只是这次的天道奖励的真气要少了许多,如果非要有个参照的话,应该是他原创曲子奖励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些真气进入体内,让陈若生感觉到自己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哪怕不原创琴曲,修行个十天半个月也到突破的时候了。

  “你怎么做到的?”蝶衣不知何时从床边站了起来,一脸震惊地望着陈若生。

  “什么?”陈若生不明白蝶衣的意思。

  “你之前没听过我弹奏这首曲子?”蝶衣急切地问道。

  “没有,今日第一次听闻。”陈若生说道。

  “你只听我弹奏一遍就学会了?”蝶衣依然不肯相信陈若生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曲子,宁可相信他是青.楼的熟客,在自己第一次谱曲的时候就在隔壁听到过。

  “确切地说,你刚才弹奏了五遍。”陈若生笑着说道,如果只是用耳朵听的话,自己还要摸索一下指法,但他可是一直盯着蝶衣的手法,省去了自己琢磨的步骤。

  这是弹奏几遍的问题吗?

  蝶衣在心里大叫着,脸上露出了气馁的神情,她自诩天赋出众,在满春院中所有精通音律的红袖和琴师中,她属于出类拔萃的那一拨人。

  也许不是琴技最好的,但绝对是学习速度最快的,如今她才十九岁,她有信心在五年内就会超越满春院中所有的琴师和红袖,成为青.楼中甚至整个太昌府琴技最好的红袖。

  可是见到眼前的少年后,才知道自己这点天赋,真的算不了什么。

  “蝶衣姑娘,你刚才说过的,只要我能弹出曲子,你就教我唱歌……”

  陈若生的声音不合时宜的打断了蝶衣繁杂的思绪,她有些恼怒的说道:“我说过不教了吗?”

  陈若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

  这女人好凶……

  蝶衣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好,深呼吸了几下,才面含歉意地说道:“抱歉,刚才心情不好,先生想现在学习吗?”

  陈若生想了一下,说道:“在下今日外出主要是想去市场采购一些日用品,不知蝶衣姑娘什么时候有空,在下来找姑娘学习发声。”

  蝶衣微微笑了一下,说道:“奴家下午和晚上恐怕要接待客人,如果先生不想花钱的话,就在上午来吧,不过不能太早哦,奴家还要睡觉呢。”

  “好,在下明日上午准时前来,先告辞了。”陈若生从蒲团上站起,拱手致谢。

  “我送送先生。”蝶衣又恢复到了风轻云淡的表情,轻声说道。

  转过回廊,下了楼梯,来到了满春院的一楼大厅。

  由于时间已接近正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大厅,变得明亮了许多。

  陈若生这才发现大厅门口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各种乐器,这让陈若生忍不住放慢了脚步,饶有兴趣地打量了起来。

  第一个乐器是笙,陈若生脸上露出了怀念的神色,好像自己最后一次看到有人吹笙,还是在五六岁的时候,那时候农村有红白事的时候,会有人吹笙,后来就再也看不到这种乐器了。

  下一个是琵琶,这种乐器和古琴差不多,都属于弹弦类的乐器,最出名的曲子便是《十面埋伏》了。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陈若生忍不住吟出了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倒是让站在身旁的蝶衣大感兴趣,眼前这个少年一直说自己不是读书人,却总能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诗句,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啊。

  看到二胡的时候,陈若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修真界和地球多多少少有些联系吧,不然地球有的乐器,这里基本都有,也许是某个穿越来的前辈留下的也说不定。

  当他看到另一个在墙上挂着的乐器的时候,顿时不淡定了。

  “这是?古筝?”

  陈若生望着墙上的那个乐器,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蝶衣听到陈若生的话,忍不住掩嘴轻笑起来,没想到还有这位琴师不认识的乐器,便轻声解释道:“这是瑟,不知先生所说的古筝为何物?”

  瑟?

  琴瑟和鸣里的瑟吗?

  真的和古筝很像啊,只是琴弦要比古筝多了一倍,起码有五十多根琴弦,但琴弦下面的垫压着筝码,简直和古筝的结构差不多嘛。

  “你不知道古筝吗?”陈若生好奇地问道。

  蝶衣摇摇头。

  陈若生思索了一番,说道:“蝶衣姑娘,你认识制作乐器的匠人吗?”看書喇

  他看到这张瑟后,便动了将瑟改造成古筝的念头。

  “太昌府倒是有几个专门制作乐器的匠人,不知道先生想要做什么?”蝶衣疑惑地问道。

  “作把古筝。”陈若生喃喃地说道。

  在问清楚了匠人的地址之后,陈若生告别了蝶衣,约定好明日见面的时间之后,从满春院中走了出来。

  眼看时间已近正午,不禁加快了脚步,都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了,吃饭的家伙还没买齐全,回去父母还不得埋怨自己。

  市场离满春院很近,人也很多,里面销售的东西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有日用品,有调料,有肉食还有蔬菜。

  陈若生找了一家规模看起来还算大的店铺,采购了一批锅碗瓢盆,多花了两钱银子,让店主给找了一辆马车,陈若生随着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宅子中。

  还别说,新碗筷吃饭,味道就是不一样。

  吃过午饭之后,陈若生帮着父母收拾了一下,就急匆匆地出了门,对于他来说,更喜欢古筝的那种清亮的音色,而古琴的声音,实在是太柔了一些,女人弹还成,自己去弹的话,总感觉缺了那么一丝意境。

  总之就是不爽。

  太昌府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东西两个城门的距离大概在五千多米,如果赶到能见度比较好的天气,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另一头的城门。

  只要不嫌太阳比较晒的话,步行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陈若生的新宅子就在太昌府的中段,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都不算太远。

  根据蝶衣姑娘说的,陈若生一路打听来到了城北的一处小巷子中。

  这个小巷子叫正和巷,寓意中正平和的意思,在这个巷子里居住着很多乐师,陈若生走在小巷里,听到各种乐器的声音隐隐约约从小巷高墙的另一边传来,有古琴的,有笛子的,有琵琶的,还有的声音他还真听不出来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

  无论哪个世界的人都喜欢扎堆居住,应该这样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吧,比如华夏的白领和上班族就喜欢住在同一个地段,在城市里奔波的农民工则和外卖骑手住在一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用青春来换钞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自己的便宜师父刘青云去了金鳞城定居,他应该也会和琴师们居住在一块吧。

  宽度不足两米的小巷子中,有一间没有挂任何招牌的商铺坐落在巷子的中央地带。

  这间商铺应该就是蝶衣所说的专门制作乐器的匠人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