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玄幻奇幻>狩猎之王>第884章 划时代的文学作品《阿卜杜夫人》
  灰熊伯爵的死,如同石子投入大湖,泛起一阵涟漪后,悄无声息。

  而泰格对西境的掌控进一步加强。

  西境虽然依旧与南境并列为自治领,但内部已经被泰格渗透掌控。

  两河流域的平原地区,除了郁金香家族不在泰格掌握之中,其他地方都被泰格攥成拳头。

  若能保持和平,稳定发展一段时间,泰格有信心,在硬实力上取得优势,届时收服其他领土,易如反掌。

  只可惜,敌人不会轻易坐看泰格强大。

  北方格赛山脉的蛮人愈发猖狂,巴格城的军队,已经是明目张胆地南下劫掠。

  自从泰格在和北方昂赛公国的对峙中退缩后,他们是愈发嚣张。

  鼠疫的肆虐,加剧了敌对势力的内部矛盾,巴格城的统治者们,不思扑灭鼠疫,反而一心想要对外掠夺,转移矛盾。

  别的不说,单单是南下砍伐的大批优质木材,他们就已经装船运往帝国,赚得盆满钵满。

  泰格又故意几次写信,向灵犀公爵申诉,向齐赫马抱怨。

  可前线的战火愈演愈烈,他们都劝诫泰格要以大局为重,不可在后方生乱。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泰格在地图前仔细布置,低声自言自语。

  不一会儿,管家科诺在书房外敲门。

  “进来吧。”

  “老爷,事情已经办妥,商队、流民和猎人们,都已乔装背上,还有吟游诗人一路向北,散播消息,相信巴格城很快就会流言四起。”管家科诺汇报道。

  泰格点点头:“做得不错,把定稿的话本放下,我欣赏一番,你下去吧。”

  管家离开后,泰格拿起桌面上的牛皮本。

  只见牛皮本的封面上,几个烫金大字醒目无比——《伯爵夫人与*哥哥不得*不说的故事》

  当然,还有其他好几个版本。

  如《翻云*覆雨的夜晚》、《骑士的长枪》、《伯爵夫人的温柔》......

  各种各样旖旎的名字,应有尽有。

  内容也都大同小异,全部采用伊利斯长诗体写就。

  西部大洲西侧海上的三岛之国伊利斯,一向以浪漫和诗歌著称。

  伊利斯长诗体,风格华丽,适合用来书写某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文字。

  泰格之前,严肃品鉴过一些优秀的作品,譬如《理发师与伯爵夫人不得不说的一夜》。

  这些伟大作品,风格独特,文字细腻华丽,代表了冈瓦纳世界的最高艺术成就。

  在作者华丽的笔墨、吟游诗人悠扬的唱腔和平民贵族的口口相传中,演变成冈瓦纳文学殿堂的至高桂冠。

  如果能够写就一般传唱多国的作品,作者或者吟游诗人,甚至会被宫廷征召,跻身上流社会。

  泰格手下并没有登峰造极的“大湿人”,可流浪在西部大洲的吟游诗人却数不胜数。

  在重金诱惑下,大量的底层诗人和写手被泰格收为走狗喉舌,专门替泰格写宣传材料。

  这次完成的一系列作品,内容风格大同小异,全部都是描述巴格领主阿卜杜,及其夫人和大舅哥的风流韵事。

  长诗的内容十分考究,全部在泰格搜集的真实情报基础上,合力编造演绎。

  贵族头衔、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时间地点、人物形象......这些要素全部严丝合缝。

  把阿卜杜夫人和她亲哥哥之间的“经历”,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历在目。

  阿卜杜伯爵的两个儿子,也被编排成为阿卜杜夫人与其兄长的私生孽种。

  本来,这种八卦花边就是人们热衷的谈资。

  渴望偷窥他人隐秘的欲望,在人性中根深蒂固。

  更何况是如此劲爆的靡靡诗章,其内容详实可靠,简直就是情景再现。

  基本长诗传记一经推出,短短那几天时间,就在各方传唱中风靡南境。

  而后随着商队的有意传播,在泰格的推波助澜下,整个红杉公国都开始传唱。

  摩丝黛拉手下的白虎堂,也已经开遍公国。

  斯沃特得到主子的命令后,立刻更换曲谱和诗篇。

  每一位勾栏听曲的恩客,都在情意绵绵中听到了阿卜杜夫人的风流韵事。

  泰格只是点燃了火星,之后爆炸式的传播一发不可收拾。

  一些低级的花柳巷,为了招揽生意,立刻把长诗传记的全部内容搬上舞台。

  虽然这些就简陋的舞台上,表演者演技参差不齐,但架不住人家干真刀真枪地开战。

  很快,这一表演曲目便彻底。

  就连泰格这个始作俑者,想要稍稍遏制低俗文化的传播都没法做到。

  这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生活,而泰格毫无疑问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

  ......

  “啧啧啧!不得不说,在这种事情上,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伯爵夫人的故事越发精彩了!”

  半个月后后,泰格看着管家科诺搜集回来的情报,啧啧称奇。

  秉着从善如流的美好品德,泰格立刻命令手下,吸取民众改变的精华和优秀桥段,改写话本,完善情节,争取将这一故事打磨完美。

  而汇总之后的长诗传记,文学造诣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

  泰格大笔一挥,亲自为这部文学作品赐名为《阿卜杜夫人》。

  施密特现在,不仅负责炼金制造,还额外管理一座印刷工厂。

  得到泰格的命令后,他开足马力,将第一版《阿卜杜夫人》刊印了一千册。

  泰格随即把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当做军用物资,同武器、粮食等一起装船,送往前线。

  “嘿嘿嘿!真想看看,巴格伯爵阿卜杜先生,看到听到这部伟大作品后,会作何感想......”

  泰格眼底闪过憧憬的光芒,阿卜杜会作何感受自己不知道。

  但对那些浴血厮杀,处于生死边缘的紧张士兵来首,《阿卜杜夫人》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定会成为他们枯燥压抑生活的唯一精神食粮。

  然而,泰格还是低估了《阿卜杜夫人》这部伟大作品的影响力。

  船只抵达前线后,商人们悄悄将粉红色的小册子,贱兮兮地高价出售。

  军队中立刻刮起一股旖旎旋风,等到军官们察觉不对,下令收缴时,士兵们早已经誊抄了成千上万份,互相传唱、互相沟通。

  原本大老粗的士兵们,甚至还成立了所谓的“诗歌交流会”。

  一时间,“古道热肠”、“夹道欢迎”、“义愤填膺”等词语,成为士兵们吃饭都挂在嘴边的谈资。

  而书名《阿卜杜夫人》更是深入人心,几天下来,巴格伯爵阿卜杜彻底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