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耽美小说>两盏江湖【完结番外】>第424章 409. 鲜活如昨

  温旻将小七单独叫出了八面万风堂,来到祠庙后的僻静地方。确认四下无人,低声问:“壬字堂准备的朝廷各大员私隐,可有能用的?”

  维摩宗壬字堂打探消息,其中有重要一脉是跟踪朝廷动向。不仅跟踪朝堂大事,也跟踪各路官员小事。谁家的小老婆乃私抢而来,谁家的儿子乃是私生,谁家的族长和下人通奸……越肮脏龌龊的越要掌握在手里,只可由壬字堂长老和宗主二人查看,其他人不得窥探。

  小五台山被攻打之初,谢邕和萧兰卿一对峙,温旻便对形势有过预判,早就吩咐小七将这些私隐中有用的整理出来。如今未雨绸缪终得成真,那些手段也该拿来用了。

  小七曾掌管壬字堂,对这些有用的消息烂熟于心,在温旻耳边低声细报。

  温旻听完后对他耳语几句,授予了机要。

  小七听得大惊:“啊?师兄,宗主!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温旻自信而从容:“行走江湖还怕掉脑袋?皇帝动我么,时机还不成熟。若非如此情形,我也不会行此险招。”

  小七还想再说什么,却被阻止了。他望住师兄,眸光中有万般不舍,更有钦佩和感动,最后全都如夕阳坠海,沉作一片无二的深。

  霎时间,似乎有蛟龙在体内苏醒,小七一下变了个人似的,森然又沉沉如一柄暗刀子:“师兄放心,只要有我在,这些事一定办成。”

  &&&

  目送小七离去,温旻独自进了祠庙。

  经由金不戮力保,这座祠庙完好无损。谢、楼二位先祖依旧高高在上,凛然容颜不可侵犯。烟火袅然,青烟一路上升,将先祖的眉目晕染得雾蒙蒙的,看向温旻的目光似乎和蔼了许多。

  温旻在画像前跪下,喃喃道:“两位先祖一定还记得我家阿辽。他……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弟子的错……”

  话语至此,声音已有些哽咽:“弟子和阿辽已然这般,但维摩宗几万后辈无辜,请先祖庇佑。”

  虔诚叩首三次之后,便如开弓的箭般坚定不回,飞速下了小五台山。

  &&&

  幽州城跨长城南北,分为两部分,长城以北主要用于屯兵所用,维摩宗所处的上谷郡便在其中。

  长城以南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之地。南城门外可见河川平原,再过两条小河便是一片广袤的松林——

  正是爨莫扬消失之地,也曾是谢邕同平安治军对峙的缓冲地带。

  谢邕的兵叫北府军。同朝廷开战之后北府军如若闪电,远在尉迟飞雁还在路上时已迅速击穿平安治军大营,攻占了松林镇。后一路奇袭南下夺蓟州、沧州,甚至踏过了结冰的黄河。

  尉迟飞雁的平叛大军随后赶到黄河岸边,又将谢邕的前行军赶回黄河以北几十里。

  冬天的黄河周边只有冻土,实在没什么好守。谢邕令大部囤在北岸周边,他则独自率先锋军寻找时机,欲抢占济南。

  北府军的铁骑正在修整之时,温旻独自来到谢邕大营。一身黑衣短打,后背长剑,绕过岗哨,融入无尽的深夜,悄悄潜如帐中。

  没有任何一个外人知道,幽云王谢邕的大帐内,维摩宗温大宗主正和王爷展开着一次决定数百万人生死的密谈。

  温旻望着谢邕孤注一掷的英俊面容,叹道:“无论如何,维摩宗定然追随王爷。但王爷若愿退一步海阔天空,晚辈也愿倾尽全力。”

  一声“晚辈”拉近了距离。再不是大宗主同一位藩王的密谈,而是长幼两代忘年的朋友。或许还在彼此心中共同缅怀着一位不能轻易提及的故旧。

  谢邕的眸光中有嗜血的冷峻,更有不可一世的倨傲:“谢烨弘欺人太甚。再说,战事一起,怎是说退便能退的?”

  温旻不得不承棘手:“王爷当然兵强马壮,可尉迟飞雁手下也拥兵数十万。九门驻军、皇城御林军加起来也有十万之重,全部听谢烨弘一人调遣。更有南部近百万军队还未调动。一旦开战便是经年累月,王爷登上皇位容易,却只怕平息后事非一日能结束。”

  谢邕冷道:“如此更该打快。一路奇袭先杀入邺京,其他后续再平。”

  温旻诚恳发问:“王爷可曾想过,在此拉锯战间北部异族该当如何?”

  谢邕眸光闪过血色:“现在也顾不得了。”

  温旻殷殷切切道:“晚辈年少,未经过大事,但曾听简师父说过追随您抗击北国异族之事。”

  听到“简师父”三个字,谢邕的血色眸光顿见柔软,看向温旻时面色上没了金戈铁马的杀伐戾气,却涌上一丝追忆的柔情。

  温旻诚恳地望着他:“简师父教导过晚辈,说朝廷曾一度削弱兵防,雁门关外陷入动荡。当时北国曾有四十万大军侵入我中原数城。

  “敌人凶残,邀战功用的是我朝将士的带发头盖骨。不少士兵人还活着便被地生生剥皮削骨,折磨死了。

  “胡虏肆意屠城,为防民众反抗,将高过马背的男子全部坑杀,将妇孺全部充作奴隶,肆意奸淫残害。对金银财宝更是随意劫掠,孔庙书院焚烧殆尽。他们每过一城,那城便沦为鬼城……

  “所幸后来北府军重建,击退胡虏数百次,北方这才太平下来。简师父道,他年轻时曾随您一起逐狼草原。北国异族一听幽云王爷大名,吓得不战而逃。后派最强悍的勇士潜入营中刺杀,却被您生擒了……”

  “不是被我,是被你简师父。”谢邕终于开口,纠正了这个在他印象中鲜活如昨的细节:

  “当年是你简师父,赤手空拳擒住了那异族刺客,以自己风采感召其归入维摩宗麾下。那异族刺客后来便是你们的尔朱锡睿长老。”

  谢邕轻轻闭上眼,十几岁的简易遥冰眸浅笑,宛如眼前。

  温旻的声音轻了下去:“王爷胸怀天下。假设您是北国可汗,听闻中原内乱会怎么做呢?”

  那还用问?

  北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新王拓跋瑞麒登基后就没消停过,前几年还因为维摩宗偷盗皮子的事叽叽歪歪。

  任何一个有见识的国主,都不会坐视一块肥肉露出最软弱的部分。一旦中原大乱,拓跋瑞麒必将趁乱发兵。届时就算不被他侵吞整个中原,屠光几座城镇、抢上一笔也怕是难免。

  谢邕何等见识,当然知晓这些,听罢温旻所问却闭口不答。

  温旻动容:“王爷仁厚。几代先王用鲜血捍卫的土地,怎忍见落入敌手?”

  谢邕森然看向他:“这话该对谢烨弘去讲。”

  温旻丝毫不躲闪他的目光,带着豁出一切的坚毅:“若王爷不嫌弃,晚辈愿代您去向他讲一讲。”

  &&&

  正月十六这天,皇帝谢烨弘来到邺京北的皇家祭坛洒扫。

  这天本不是惯常祭拜的日子,但过去的这一年并不平静。

  谢烨弘血气方刚又手腕超群,自登基以来亲政、平息党争、处理每一桩大小事务样样出色,只待四海升平。

  可北部藩王强大,是帝王心中永远的忌讳。谢烨弘清楚记得先皇临终时曾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道:“我儿尚幼,一切可倚仗你的小皇叔。但需记住,养虎在侧固能令百兽惧服,却也时刻将自己置于虎口之下。”

  如今谢烨弘终于做了这件事。借一场江湖纷争,通过平安治的手,对叔叔谢邕落下那命中注定的一刀。

  他的刀——尉迟飞雁,是个新人,却有耿耿的忠心。聪明、热切,可惜经验不足。之前尉迟飞雁曾奉命安排人监视谢邕,却被不清不楚地扣了个通奸的帽子遣返回来。现在真刀真枪地打起来,尉迟飞雁到底能不能一战?

  可若不让尉迟飞雁出战,还有谁是皇帝亲自调教出来的武将呢?朝廷武将不少,却只怕跟谢邕更亲吧……

  等一等再说?

  如此宝贵时机怎能一等再等。

  北府军在草原练就了闪电速度。削藩的时机好容易出现,若这一回放弃和等待,下一次恐怕就是在邺京开战了。

  若不开这一仗,可能不可能?

  可能。却是要谢邕再北缩几百里,否则帝王怎能放心?

  那个家伙,一不高兴便擅离封地,还曾偷偷向南潜入过邕州,不知偷摸做些什么。这样的藩王会老老实实自己北缩?

  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王爷,哪个君王敢留他?

  若不打算留他,不在国力最强的时候果断解决。难道要留到下一代,下下代?留到其他乱子起后、再无退路之时?

  此事唯求祖宗保佑了。

  谢烨弘默默盘算着一切,接受宫人伺候沐浴完毕。按照规矩,独自在中和殿内修整。

  祭天前一晚需斋戒。不沾荤腥、不动情欲,等待朝阳升起之时举行祭典。是以现在他独自在殿内读书。

  皇帝有些口渴,唤了声:“乐时——”

  乐时是贴身太监,比谢烨弘还小三岁,从小便陪着还是皇子的他一路走到龙座之旁。

  谢烨弘知道内臣不可轻信,也从不对乐时多言一句政事。但若说现在还愿意给谁一个真心的笑,也只有乐时配得上了。

  吱呀一声,殿门打开。没过多久,一捧热茶奉到帝王手边。

  谢烨弘拿手一碰,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温热。却没发脾气,而是轻声嗔笑道:“真是越发胆大了。这么烫便端来给我喝?”

  一个声音回道:“臣知错。这便去换一盏来。”

  好听。流水一般温润,空旷清冽却又中气十足,真是个好听的年轻男子声音。

  可这样的声音不该属于一名小太监,更不属于乐时了。

  更何况,乐时怎么会自称“臣”呢?!

  谢烨弘从书中抬起头,便见桌边站着条颀长挺拔的身影。宽肩窄腰,四肢修长。比例那般的完美,配上一张玉面,是帝王也难见的美人。

  可今天帝王并不想见美人,更不想见一个未经宣召便穿着太监衣服、腰间挂着剑、背后还背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美人。

  这位美人见谢烨弘抬头,立刻跪下,用清澈的声音恭敬道:“臣温旻,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