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仙侠武侠>穿越神雕末期,从偶遇郭大侠开始>第152章 攻略襄阳
  八剌笑了笑,说道:“八剌请大汗正式册封我为察合台汗王,并赐与丹书铁券。在我将火器铸造之法传授之后,放我回察合台汗国做个太平汗王。”

  忽必烈不置可否地大笑:“哈哈,怎么你八剌也信汉人‘丹书铁券’那一套,韩信、彭越(汉初开国功臣,后都因‘谋反罪’而被杀)都有丹书铁券,他们还不是一样死在刘邦手里!朕说不杀你,就不杀你!朕若要杀你,给你十张铁券也保不了你的狗头。你背叛过朕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放你回去,朕不放心!”

  八剌摇摇头说道:“现在海都叛乱,大汗为了取信天下和蒙古诸王公,赐我铁券定不会杀我,至少暂时不会杀我。但大汗若要我做一辈子笼中鸟,还不如下令杀了我!”说完,做出一副闭目待死的样子。

  忽必烈低头沉思,八剌若在手中,杀与不杀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此人既然能琢磨出火枪制作技法,确实是天下奇才,放虎归山必成心腹大患。

  但火枪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思索良久他拿定了主意:“朕可以册封你为察合台汗,建立起了火枪工坊,朕也可以放你回去。但在这之前,朕要你下令把察合台汗国的铁器工坊全部关闭,铁匠全部迁往中都(北京)。这是朕的最后底线了,你若不允,朕只好不要这制作火器之术而要你的狗头!”

  最后一句说得声色俱厉,八剌也不敢再得寸进尺,只得跪地应允,再择日接受册封。

  一场叛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八剌做了一个短暂的春秋大梦,而忽必烈却不仅仅是为了平叛而来。

  半个月前忽必烈得到刘整战报,他召来张弘范商议对策。张弘范却是喜出望外,叩首说道:“大汗,此乃天赐良机,是我蒙古灭宋的最好时机啊!”

  忽必烈愣了一下,问道:“我问平叛之事,为何成了灭宋良机?”

  张弘范微微一笑,说道:“刘整所言,灭宋必先攻襄,诚金玉良言也。臣所献先南后北的计划,大汗也已采纳。奈何木八剌沙隔断川蜀通道,我军又无熟悉荆襄的统帅,攻打襄阳的计划一直无法实施。

  而今刘整出蜀声威大震,已有成为统帅的资历。我们东西汇合,平叛后,以刘整为帅直接南下,攻略襄阳,大事可成!”

  忽必烈犹豫道:“如今虽然得到了欧阳潇潇的火药配方,但火器仿制还毫无进展,现在出兵是否仓促了些?”

  张弘范摇头道:“大汗,臣得到密报,欧阳潇潇还在制造更大威力的火器,至于配方臣无能,还未能截获。欧阳此人神鬼莫测,尽管我在襄阳安插了细作,但永远无法跟上他创新的速度。

  如今他的新式武器产量还很低,而我们鹿门山堡垒已成,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围困襄阳,等他造出更多火器,羽翼已丰,恐怕就更难对付了。襄阳之战,宜急不宜缓,我们不需急切攻下襄阳,只要把他围困住、变成孤城,失去了物资来源,绕是他欧阳潇潇智计无双,也无法再造他那天下无敌的火器!”

  忽必烈不愧是一代雄主,当机立断就定下了这南下的攻略。这一日,陇州会师,东西两军加上陇州降军已近20万。忽必烈命令汉军以刘整、阿术为帅,蒙军以阿里海牙为帅,20万大军分两路直逼襄阳。

  同时,为分散敌军注意力,减轻襄阳围城压力,除了中路主攻襄阳之外,东西两路也派出大军一起攻宋。西路以汪良臣之弟汪翰臣、郑鼎、札剌不花进攻四川,东路让董文炳在淮西筑城以牵制两淮的宋军。br>
  而张弘范则负责带领八剌回上都,监督火器的研发与制造。

  这一安排,滴水不漏。若以刘整单独为帅,蒙古众将恐多有猜忌。阿术乃蒙古国开国攻城速不台之孙,蒙哥汗时,跟从其父征西南夷、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战功卓越,让他与刘整共掌一军,无人不服。更难得的是,阿术谦逊低调,不会与刘整争权,这样的任命,既堵住了外人的嘴,也不会让刘整感觉到掣肘。

  与此同时,在上都城,郭破虏也截获了襄阳之战即将打响的情报,用信鸽火速向欧阳汇报。此前半年,忽必烈在中都(北京,后改名大都)的新都城已经建好,达官贵人们将陆续迁往中都,张弘范一家也忙忙碌碌准备搬家。

  这一日,风烛残年的张柔正指挥着一家老小与家人整理藏书,准备最后的装箱搬迁。一个心腹下人急切来报:“启禀公爷(张柔晚年封安肃公),南边……有人来报……”张柔立刻会意,悄悄地与他一起到书房接见来客。

  来客与张柔见礼后说道:“公爷,有重要情报。万户(张弘范官职)曾言,他若不在都城,情报交予您保管。”

  张柔点点头,问道:“老九跟我说过此事,不知道是什么重要情报。”

  来客压低声音说道:“南边的人说襄阳已经研制出超级‘新药’,威力无穷,可开山裂石。配方已搞到,但极其复杂,每一步都凶险之极。特抄录了一个详细的副本,但切记先行研读,不可轻举妄动。

  必要的话,或许南边的人回来亲自指导才能成功。因而想请万户定夺,是否撤出南边?”

  “万户与大汗都不在上都,此事老夫也难以抉择……”张柔迟疑着,忽然大喝一声:“谁!”

  书架后面,张玠战战兢兢地露出头来,说道:“翁翁(宋时对祖父的称谓),是玠儿。”

  张柔长吁了一口气,又严厉地问道:“玠儿,你为何在此处?”

  张玠一副老实孩子模样:“翁翁,孩儿怕搬家遗失孩儿心爱之书,特地到九书书房来记录一下,好关照下人特别打包。不小心弄出响动,惊动了翁翁,玠儿之罪。”

  张柔想到孙子这两年经常跑书房苦读,与从前顽劣的性子简直判若两人,严厉的面孔松弛下来,露出了慈爱的面容:“玠儿乖,好学是好事,翁翁怎会怪你。一会儿翁翁考考你的学问,看可有进益。”看書溂

  (注:历史上襄阳之战初期蒙军出动10万人,在这个时空,由于利州军、八剌军的投降,人数增至近20万。

  历史上蒙古西路军攻击四川的统帅之一是汪良臣,这个时空他已死在欧阳剑下,统帅也变成了其弟汪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