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流水人家>第68章

开笔礼之后,小家伙就投入了水深火热的学习之中。上午跟着爱心泛滥的李希学习《诗经》《孝经》——李希表现爱心的方式是爱之深责之切;下午跟着眼里不揉一颗沙子的教习学武。每天到了晚上,可怜的小家伙都会眼泪汪汪的跟齐达说,“哥哥,我想回家。”

****************************

殿试之后,就是大传胪。所有的新科进士着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等待皇帝上座之后,行三拜九叩之礼,而后由礼部鸿胪寺官员唱名。唱名完毕之后,再次行三拜九叩之礼,而后一众进士拥着写了他们名次象征着他们荣誉的皇榜(又叫金榜)出自贡院,将之贴在墙上,三天后方才由礼部收回。

完了之后,便是探花一节,也是京城老少关注科考最在意的一段过程。

本朝规矩,观榜之后,就要选当科进士里最年青的两人,前往京城各大名园采摘鲜花,采来之后一献与状元,而后由状元献于皇帝;然后还可以留下一丛献于杏园(曲江宴举行地点)里自己看中的姑娘。

至于为什么这一天献给皇帝的献花居然可以分拨与姑娘,却是太宗皇帝时候的旧事。当时有一年科举中的探花郎采花时见花儿可爱,便多采了一只,藏于袖中,预备献花一事过了之后再送给自己心仪的姑娘。不想事情败落,太宗皇帝却不予计较,只是言道儿女间不宜行阴私之事,于是令他当众将花献于那位姑娘。从那以后,探花使采花送心仪姑娘也就成了定例。

所以,曲江宴这天,探花使虽然不是状元,风头却要大大盖过状元。

除此之外,本朝进士科素来难考,每年参考人数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但是每年录取不足百名,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二十名,所有本朝素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五十岁中进士依然算是年轻的。由此可见,进士里面出个少年郎多不容易,而探花使作为进士里的最年轻的人,又占了风头,最容易受到那些王侯公卿家里的那些贵女们的关注,对不少出身不那么好的士子来说,这还是一个翻身的大好机会。

因此,这天的探花使的人选,就很有讲究了。

今科进士一共录取七十二名,其中最年轻的就是还未加冠的齐达张华,刨去这两人,剩下人中还有几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书生,其中有几个出身还很是不错,据说有几个还是什么小侯爷小公爷什么的。

不过,大魏当今官场风气或许不好,可是科场的风气却还是过得去的,所以虽然有几个提名说是让那谁谁作探花使的时候,还是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于是,齐达张华这两个没背景没势力的借了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运势成了今科的探花使。

虽然说是遍访名园,但是京里那些名园的主人哪家背后不是有点势力的,进去了却不采,这种落人面子的事情,能对着这些人做么?自然是不能。

齐达张华两人坐在缓缓而行的马上,低声商量着该去哪里。

“要不去李度家吧,我知道他家后院子有一株琼花,很好看的。而且我听说京城里喜欢琼花的人蛮多的,拿出来也不掉面子。”齐达小心的提着自己的见解。

“面子是不会掉,不过李度肯定得心疼死。琼花最难种了。我们去礼部杜大人家吧,刚刚出来的时候我跟他说好了的。”

“就刚才那么一下下,你们就商量好了?”齐达声音略微提高了些,看了眼周围还在欢呼着的人群,又赶紧收敛起脸上的讶色,轻声道,“你可真厉害!”

“也就随便提了一下,走吧。”

杜家的花园并不远,不过是两条街的距离,可是由于围观人群的热情,短短两条街骑着马的两人竟然行了将近一个时辰。

到了杜园,果然见着早侯在那里的家人。一个家人向内喊了一声“探花使来了”,然后一大群仆侍家人拥过来服侍着两人下马,奉上酒水点心,两人稍稍碰了下,就由两名老到家人带着到了杜园。

齐达一眼就看到院中开的最好的最大的“芍花”,心中一边感叹不愧是名园,就连芍花也开得比别处不同,一边就着旁边家人提供的剪子可着劲儿剪了三枝下来,看得旁边的家人心痛不已,另一边采了两枝真正的芍药的张华连叫都来不及。

“怎么采这个?”趁着家人不注意的功夫,张华悄声问齐达。

“这园子里我就认得这个,当然采牠了。要是摘了认不出的,到时候别人问起答不上来,多没脸啊!”

“哦,也是。”张华干巴巴的应答,这话说的确实在理。

回去的时间比来时快了许多,一进杏园,周围的人群就爆出阵阵喝彩,为两位探花使,更为齐达手里捧着的那三枝花——那可是极难种出的“三变赛玉”,人群中不少爱花着都露出了心痛的眼神。

探花使首先献花与状元。相较于两个年少俊美的探花使,今科的状元实在不够看。四十七岁的年纪,斑白的头发,丘壑纵横的脸庞,内涵或许是有,可是这外貌,实在是不太入眼,至少女眷那边就不买他或许内在美的账。因此看着两个俊美的探花使把那么鲜嫩水灵的花枝递给这个老状元郎,女眷那边毫不犹豫的响起了巨大的叹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