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第四章 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上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伏完看得极为通透:赵大娘这是借送明珠,认下了其人的一对孙子、孙女。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无论如何,自己外孙这太子之位,将来都跑不了。

  赵旻此刻心情无比复杂:

  伏寿生的龙凤胎,是自己的亲骨肉不假,自己却不能认。

  但归根结底,此事又怪得谁来?

  话又说回来,自己既然有了亲儿子,那么便不必再与刘协一般见识…

  因为只有保住刘协的皇位,自己儿子将来才有可能即位为天子。

  况且,如此一来,“汉室正统”不但得以延续,而且自己可以放心大胆、毫无顾忌地还政于太子。

  因为归根结底,太子终归是自己亲儿子。

  赵旻只好暂时抛开父子无法相认的郁闷,向老丈人和丈母娘深深一揖。

  “二位大人,明日旻便须出征,有劳二位大人照顾皇后母子。”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赵大娘登时紧张起来:“弟妹,可需为皇子、皇女请乳母?”

  赵旻思及伏寿那两盏饱满的大灯,有些无语。

  这还不够俩崽子吃的?

  然而,樊夫人对此深以为然:“嫂夫人所言极是,老身这便安排此事。”

  这种事儿,还就只能由樊夫人安排,旁人不好越俎代庖。

  赵旻眼眸一转,霍然起身。

  “二位大人,小婿须即刻离去。”

  伏完颔首:“阿旻速去!”

  赵旻不再废话,向三人行礼后,便急匆匆离去。

  赵旻前脚刚离开伏完府,兴冲冲的樊普后脚便跑了进来,其人手中还提着数个礼盒。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姊夫!阿姊!恭喜!恭喜!宫中传来喜讯,皇后诞下龙凤胎!”

  前段时间,樊普准确把握住商机,靠着印《卫将军文集》及倒卖竹纸,着实狠赚了一笔。

  其人兴冲冲进后宅后,意外地发现赵大娘竟然也在…

  其人反应极快,笑呵呵地躬身作揖。

  “弟见过赵老夫人。”

  赵大娘笑吟吟还礼后,便站起身。

  “伏公,弟妹,阿旻出征在即,老身尚需为阿旻准备些行李,暂且告退。”

  老夫妇与樊普送走赵大娘后,再次回到后宅。

  樊普扫了一眼那对夜明珠后呵呵一笑:“赵老夫人出手果然豪绰,这对夜明珠千金难得。

  如此说来,卫将军有意提前交好伏家?难怪,皇后此番,可谓立下大功也。”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伏完和樊夫人二人,都对这个不务正业的老纨绔没太大好感。

  奈何伏完前番,跟着小舅子印书卖纸狠赚了一大笔钱,加之小舅子又是贺喜而来,是以伏完不好对其人翻脸。

  后院气氛微有些尴尬之时,院门外骤然传来老仆的声音。

  “主君,宗正、荀令君、段公、文和先生等贵客前来道贺。”

  赵旻回到自己家,见三位老婆正在教两个爱徒武艺,心中负罪感油然而生。

  苟哥笑道:“已近酉时,我等去街市走走、再寻一旗亭用些酒饭如何?”

  旗亭,便是这时代的酒楼。

  赵旻话音甫落,众人便围了上来。

  三女叽叽喳喳起来。

  “夫君已许久未与妾同游也!”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尤其是…赵旻与伏寿那苟且之事,确实负这三女良多。

  初夏昼长,此时又刚至酉时,因此,赵旻和娇妻美妾、两个爱徒委实过了把逛街的瘾。

  赵旻此前未仔细注意过许都街市,今日这一逛,心中成就感爆棚。

  只见街头旗幡招展、亭肆及摊档林立,各类吃食、杂货、布帛、菜蔬、多种粮食面粉、副食、酱料、刺绣等琳琅满目,赵旻居然生出眼花缭乱之感。

  烤串的浓香、冰糖葫芦及糖炒栗子的甜香、各类酱料的酱香、炸糖糕的焦香…

  结合着街上许都百姓们的欢声笑语,眼前这一幕,分外有人间烟火气。

  不多时,曹彰、曹植这俩半大小子,小手中便攥满了烤串、糖人、糖葫芦、荷叶包着的糖炒栗子等零嘴。

  毋庸置疑,烧烤、糖人古已有之;糖葫芦和糖炒栗子,则是赵旻搬运而来。

  有了固态糖,这些根本不是问题。

  前文提过,曹家孩子酷爱甜食。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便连张凝、杨樱月和孙尚香三女小手中,也满是各类诸如糖糕、糖炒栗子等点心甜食,当然,都被荷叶仔细包了起来。

  见三女和二徒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赵旻心中也同样开心。

  六人从许都内城逛到外城,复又从外城逛回内城。

  直至戌时二刻,暮色降临之时,众人方才意犹未尽地走进一家被旗幡围绕、人声鼎沸、木制结构的大旗亭中。看書喇

  此刻,这旗亭座无虚席、热闹非凡。

  孙尚香一张小脸儿,因兴奋而变得红扑扑,煞是可爱诱人,此时美少女正蹦蹦跳跳、雀跃不已。

  “夫君,正是此处!此旗亭甚是热闹,若来晚恐无虚席也。”

  赵旻表情怪异地打量着这处旗亭,又看了看雀跃不已的小老婆,欲言又止。br>
  这时,旗亭掌柜小跑过来,对赵旻深施一礼。

  “仆参见卫将军!不知卫将军欲用何酒饭?”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孙尚香叽叽喳喳道:“掌柜,此间宾客众多,三楼可尚有雅舍?”

  掌柜再次深深一揖:“主母勿忧,此乃卫将军产业,主母若在此用饭,焉能无雅舍邪?”

  孙尚香小嘴儿微张,一对大眼睛水汪汪地看向自己夫君。

  苟哥讪讪一笑,抱拳道:“夫人有所不知,此乃颖川韩公产业,某等只是占韩公便宜耳。”

  韩公,便是那韩家的韩赦韩老头儿。

  掌柜显然长袖善舞。

  其人笑着作揖:“卫将军,不然。若非卫将军大恩大德,韩家焉能东山再起?何况前番,韩家与辛家因印书、卖纸,在河北狠赚一笔。”

  张凝大奇。

  “掌柜,拙夫之书,当真如此受欢迎?”

  掌柜呵呵笑着行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主母有所不知,非止河北,便连兖、豫、徐、荆、扬、关中等地,卫将军之书亦广受欢迎。颖川各家,此番印书皆供不应求也。

  总之,颖川各家今皆对卫将军感恩戴德。此非说话之地,卫将军,三位主母,二位郎君,楼上请!”

  言罢,掌柜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旗亭为丛楼,共分为东西南三阁,是以有三组楼梯通往三阁。

  掌柜带众人去的,是位置最好的南阁三楼雅舍。

  显而易见,这雅舍轻易不启用。

  赵旻懒得点菜。

  “韩掌柜,拿手菜尽管上即可。”

  韩掌柜行礼后,兴冲冲离去。

  韩家仆客则为众人放上六套几案,并分好甜点、甜汤及果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待仆客退下后,三女同时大发娇嗔。

  “夫君!”

  苟哥骨头登时酥软。

  其人赔着笑抱拳。

  “三位夫人勿怪,此实为韩家产业,某等不可占韩公便宜。何况此地庖丁皆为某等家中庖丁之徒也。”

  赵旻一点儿也不懂情趣。

  一家人出来吃饭,只是吃个饭而已?

  什么叫氛围?

  正当赵旻幸福又烦恼地应对三女娇嗔之时,门外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卫将军,老夫不请自来,勿怪。”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作者题外话】:苟哥是真的狗。

  他与伏寿苟且,虽然解决了诸多问题,但一定逃不过“秽乱宫闱”之千古恶名。

  魏晋史官、曹老板和袁绍的故事告诉我们,纸是包不住火的。

  这一章是难得的赵旻与妻妾们的日常描写。

  因第二卷的主旋律是立足、扎根和变革,所以充斥着争霸和权变,云某将日常写得极少。

  汉末魏晋的店铺,名称不是店铺,那是明清的称呼,这时代叫做亭肆。

  亭传,是驿站;谒舍,是旅店:旗亭,是酒楼…此外还有酒肆、布肆等商铺。

  此外,赵旻扶持韩家,隐含了敲打荀、钟二家之意。

  苟哥常年护卫大领导,政治智慧学到了不少。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塔读@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袁)绍以河内朱汉为都官从事……(朱汉)擅发城郭兵,围守(韩)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楼,(朱汉)收得(韩)馥大儿,槌折两脚。--《英雄记》

  事后,袁绍又假惺惺地处死朱汉,以堰塞众口。

  韩馥怀惧,南奔陈留。

  韩馥的选择,大错特错。

  徐州陶谦是袁术小弟,老头儿也不是善茬;

  韩馥不能去关中;

  所以,被袁绍盯上的韩馥,其实应该逃往南阳,投奔袁术。

  袁术当时凡事都与袁绍对着来,袁绍欲除之人,袁术一定会力保。

  可惜,韩馥不明内情,以至于误了自己性命。

  他最不该逃往陈留。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因为陈留太守张邈,是袁绍昔日在洛阳的“奔走之友”,因此袁绍使者旋至,“与张邈耳语”。

  (袁绍)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琼)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韩)馥怀惧,从(袁)绍索去,往依张邈。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厕所)自杀。--《魏书袁绍传》

  韩馥见状,知道末日到来,如厕自尽,结束了自己的悲惨人生。

  韩馥“性素恇怯”,确系庸才;

  但是韩馥让位,却也不完全是暗弱个性导致。

  在两汉的察举制度下,“二重君主观”盛行,郡吏只知有郡守,不知有天子。

  所谓“二重君主观”,通俗解释便是:

  我附庸的附庸,不算是我的附庸。

  郡守因此被称作“郡朝”或“本朝”。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这便是所谓“郡国本位化”。

  (刘)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指太守)。”--《后汉书刘宠传》

  将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广陵人臧洪)与袁氏本无怨隙,今为本朝(指广陵太守张超)郡将之故,自致残困。”--《魏书臧洪传》

  同时,不同辖区之间,官员又互不统属,因此“外来和尚难念经”。

  本县的县令,可以公开驳斥外州郡守的面子。

  比如贾逵出任弘农太守时,军屯区的屯田都尉(位比县令)便敢“言语不顺”。

  (贾)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弘农)郡,言语不顺。--《魏书贾逵传》

  孙坚出任长沙太守时曾想“越境征讨”,遭遇主簿阻挠;

  孙坚北上南阳时,太守张咨又拒绝调拨军粮,理由是“孙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

  (孙)坚到南阳,移檄太守请军粮。(张)咨以问纲纪,纲纪曰:“(孙)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张)咨遂不与。--《英雄记》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卫广来曾指出:“皇权世俗化、士大夫家族化、郡国本位化是汉末丧乱的关键因素。”

  因此韩馥与袁绍的关系,其实可以视作“郡国本位化”的一种变态形式。

  注意:此事详见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

  韩馥是“袁氏故吏”,受袁绍宗族的举荐而出仕,因此他与袁氏之间,存在着“恩主”与“门生”关系。

  虽然这种隐性关系没有被正式制度化,但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

  韩馥名为一方藩镇,但他既非冀州人,出镇时间又短(189-191),在河北地方毫无根基。

  因此他在“州里人”袁绍面前,便不自觉地矮了一头。

  何况袁绍家族是韩馥的仕途举主,占据君臣纲常的名分。

  韩氏“世为著姓”,伏膺儒教,因此才会说出“度德而让,古人所贵”的言论。

  复旦大学教授韩升,在论述东汉灭亡始末时,曾归因于“思潮纷起”与“道德摒弃”,即思想文化层面的失控。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注意:此事详见《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作者仇鹿鸣,撰序者韩升。

  同样出身于汝颖大族,“好游侠”的袁绍,战胜了“尚德行”的韩馥,侧面反映了儒教伦理秩序在乱世中的崩溃与瓦解。

  同时,另一批崇尚刑名之学的颍川名士(荀攸、郭嘉、赵俨、钟繇)逐渐崛起,也预示着法家的昌盛时代即将来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韩馥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和学术风气息息相关,探究其荣辱曲折,有助于理解历史变动的实质。

  汉末三国很多记载,若不结合彼时的背景和环境,确实很难理解!

  这也是许多浮于表面、不明内情的小学生诞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为我们看到的记载,若按照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来分析理解,或许与彼时的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诸君不必担忧,云某自当负责为诸君解读。

  最后再强调一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通过深入研究解读汉末三国历史,云某愈发认为,隐于种种阴暗血腥之下的,实则是无数浩然英雄之气。

  所以,罗先生才能写出英雄气驰骋纵横的《三国演义》!

  悲哉!

  大哉!

  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