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第一百二十七章 单于夜遁逃,大雪满弓刀5
  左贤王望了望里许之外,那稀稀拉拉的千余骑兵,心中冷笑不已。

  其人欣然颔首。

  “有劳德祖带路!”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于是乎,心怀鬼胎的二人,一前一后向西南行进。

  至此,荀攸、刘晔和杨修制定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而第二步计划正稳步开展。

  夏侯渊看傻了。

  啊这…这…

  左贤王竟如此好骗?

  有一点,夏侯渊没看透:

  杨修通过上一次的忽悠,已经精准把握住了左贤王的性格弱点:贪财且自负!

  左贤王拥近三十万部众,又有八万骑兵,何况其人曾亲眼目睹,五年前的兴平二年,关中汉军是何等孱弱。

  所以,这老小子始终认为,除了袁绍实力尚可之外,其余汉军都是纸老虎。

  刘勋一夜被擒,反而坚定了左贤王的这种想法。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此时,彤云密布,寒风刺骨;白草卷折,飞禽归巢。

  数量可怜的千余具装重骑,团团护卫着夏侯渊和杨修,引着万余匈奴骑兵,向西南方向的山坳疾驰。

  左贤王心中冷笑之意更浓。

  也罢!看在杨德祖为老子带来重礼份上,老子便饶其人一命。

  然则,这甲胄,老子势在必得!

  杨修打量着周遭地形,心中冷笑不已。

  左贤王啊左贤王!枉你英勇一世,而今却要成某等之棋子!

  左贤王并未发觉,方才赵虎那一部重骑趁后队变前队之时,已有十余骑悄悄远去。

  第二步计划,即将成功。

  待即将行至一片洼地之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杨修向夏侯渊使了个眼色。

  后者嘴角一翘,微微颔首。

  其人放缓马速,渐渐与赵虎并辔而行。

  杨修指着洼地中的营盘,对身后的左贤王道。

  “大人,彼处便为某之营地也。”

  左贤王放缓马速,眯起眼向那洼地张望。

  只见,那处洼地方圆十余里,营盘驻扎于其背风之处。

  彼处寨墙坚固,其中营帐错落有致,马厩规模极大,的确是一处可容纳近两千骑兵的营盘。

  此时已至午时中,但气温似乎仍在持续下降。

  待左贤王大军进入那片洼地后,夏侯渊、赵虎行至辕门之前时,便隐隐然一左一右护住杨修。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杨修指着营寨后部笑道:“大人,原为呼厨泉所备之厚礼,便埋于营后木箱之中。”

  趁左贤王、及其人之旁的哼哈二将张望之时,夏侯渊狠狠抽了杨修的坐骑一鞭。

  那战马吃痛之下,“希聿聿”一声长嘶,载着杨修疾驰而去。

  夏侯渊长笑一声。

  “左贤王,恕不奉陪!”

  话音未落,这一部精锐重骑,已奔至十步开外。

  待左贤王从一脸错愕中回过神来之时,马蹄荡起的漫天黄尘,已遮住了那千余重骑的身影。

  最让左贤王生气的,还是那脑子似乎不太灵光的左大都尉。

  “大人,俺等似乎又中计矣!”

  因此,这一次,左贤王并非将马鞭掷到地上,而是狠狠抽起了那不开眼的东西。

  首发&:塔>-读小说

  万幸左大将脑子好使。

  其人高喝道:“传俺军令!结阵固守!”

  他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这万余骑兵,被杨修引进了包围圈。

  与其撞运气突围,不如待观察敌军虚实后再做决断。

  他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刘晔也是这么想的。br>
  随着第二步计划成功实施,第三步计划便已开始。

  这第三步计划,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顾名思义,围左贤王,歼灭匈奴援军。

  匈奴人见利忘义,毫无道德包袱和底线,若不把他们打残,他们根本无丝毫畏惧之心。

  杨修根本想不出如此阴毒之计,此计由荀攸提出、刘晔补遗。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左大将若下令突围,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因为,五万余大军,已经形成了包围圈。

  杂鱼们可以逃,但左贤王这条大鱼,注定无法逃脱。

  果不其然。

  就在左贤王犹在狠抽左大都尉、左大将的军令尚未传达到位之时,隆隆的马蹄声便如惊雷般乍响。

  随之而来的,则是如骤雨一般突如其来的箭矢。

  匈奴人的轻盾牌,可不如汉军的木楯瓷实坚固。

  这一轮箭雨射下来,惨呼之声登时便不绝于耳。

  而且,别忘了,匈奴人是在洼地之中。居高临下抛射,箭矢以动能裹挟着重力势能,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那利箭射到仅着皮袍的匈奴骑兵、以及其人胯下无鞍的战马身上,得有多疼?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左贤王惊怒交加之下,透过亲卫盾牌的缝隙中眯眼望去,只见洼地四周,已满是汉军精锐骑兵。

  不得不承认,夏侯渊和杨修选择这处洼地扎营…实在是太妙了!

  这时,荀攸的声音从洼地上方传至。

  “左贤王勿要困兽犹斗,你如今身陷某等十万铁骑重围之中,突围无望矣!

  今荀某奉上两条出路:一为强行突围,你部众为某等一一歼灭;二为臣服于某主卫将军,遣使与某等谈判,某等自当放左贤王生还。死或生,左贤王一言可决也。”

  荀攸终于亮出了獠牙。

  第三步围点打援,还不是最阴毒的环节,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刘晔提出的第四步。

  你左贤王不是存了抢夺重金、蜀锦之心吗?

  我们先通过围点打援,将你部族生力军打残,最后再与你谈判。

  左贤王你放心,我们是代表大汉来送温暖的,绝对不拿你一针一线。

  塔读^小说[email protected]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但是…公平互惠互利条约,你是不是应该签一签?

  你那几个子嗣,你是不是应该送到许都让我们卫将军教一教、练一练?

  那好,攻凉州之时,便有劳左贤王率部族打前站!

  这一战,左贤王在第一层;杨修、夏侯渊在第二层;荀攸在第三层;而刘晔…则是在大气层。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还是要坚决执行围点打援。

  左贤王闻言,险些将肺气炸。

  当然,处于包围圈最中心的他,无从查辨荀攸之言的真伪。

  他只知道,这洼地四周,皆为身披铁甲、头戴兜鍪的重骑。

  至于铁甲及兜鍪的来源…则还要感谢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的袁老板。

  值此危机关头,左贤王反而迅速冷静下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人将护住自己的盾牌狠狠推开,提起长枪,声色俱厉。

  “汉军且听真,大丈夫当前斗死,焉可苟活于世邪?惟有力战而亡之匈奴勇士,而无摇尾乞怜之匈奴鼠辈也!众勇士听令!随俺突围!”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左贤王虽存了必死之心,但其人心中一片清明。

  其人冷静、敏锐至极地觑准一处并不明显的空隙,便率大军向彼处冲锋突围。

  毋庸置疑,那处空隙是刘晔故意留出的破绽。

  在其外围,藏着一个常山赵子龙。

  杨修、刘晔二人,将左贤王的性格、心理,把握并利用得淋漓尽致。

  赵旻自进许都以来,一心发展农业、保障民生、安置流民及遭受战乱之黎庶,其人一未搞政治清洗,二未大批量生产甲胄武器。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的弓箭、长枪、环首刀从何而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答案仍然是袁绍。

  袁绍自官渡战场匆匆撤离之时,送给了赵旻无数兵器、辎重。

  甚至,赵旻攻寿春时的那些云梯车、霹雳车、冲车、井阑车等等,都来源于袁绍。

  袁老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先后鼓舞并培养出曹操、刘备和赵旻三大强敌。

  最神奇的是,让赵旻消耗箭矢最多的地方,不是河东,亦非九江,而是训练场。

  得益于赵旻节俭的优良作风,此番颜良、赵云两路大军,携带了近百万支箭矢。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可以说,这场决战,自左贤王主动跟随杨修进入埋伏地点时起,便已基本宣告结束。

  匈奴人饮食不如汉军;训练不及汉军;两者叠加起来,匈奴人体能便远不及汉军。

  何况汉军有铁甲兜鍪,更有马蹬和足量供应的强弓利矢。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作者题外话】: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左贤王对汉军的认知,始终停留在五年前兴平二年那群饿肚子没力气的关中军上,其人焉能不败?

  在这个时代,除了四处买粮、保障供给的赵旻,谁能做到一旬三练?

  强如袁绍都不行!

  何况赵旻的骑兵,几乎都是具甲重骑。

  所以,当左贤王打着夺宝心思,主动踏进埋伏营地时,这一战的结局,便已注定。

  兵者诡道也。

  这便是毫无桎梏的刘晔,与智力逆天的荀攸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足以将整个匈奴焚毁的火花。

  赵旻的威名,也即将传遍河套草原。

  因为无论刘晔,还是荀攸,他们甚至比赵旻本人还清楚,赵旻不但输不起,而且必须速战速决。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咱们说到,曹仁身为曹炽嫡长子,丧失了财富与地位的继承权,也丧失了入仕的机会,甚至连合居的权利都被剥夺。

  也不难理解为何《曹纯传》写得如此粗率简略(220字)。

  因为弟弟的早年履历,完全是哥哥的黑历史。

  哈哈,到底有多黑呢?

  曹仁传开篇提到的“仁少好弓马弋猎”,恐怕主要是遮掩其“少年落草”的丑事。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少好弓马弋猎。--《魏书曹仁传》

  毕竟谯沛曹氏在汉末显赫一时,宗族成员或“家富多金”或“事亲至孝”,唯有曹仁这个异类,少年别居、流落外州。

  曹仁并非最早的“从龙元勋”,曹操身边的诸夏侯曹氏,最早是夏侯惇、曹纯与曹洪。

  曹仁加入比较晚。

  塔读@-读小说

  孙坚在下邳“招募乡里少年”;

  刘备在涿县大合徒众,“少年多附之”。

  从曹仁的生年(168)以及别居时间(183)来看,从光和六年(183)至初平四年(193)的十余年间,其一直在淮泗地区做强盗。

  不难理解。

  在曹纯“赢家通吃”以后,曹仁绝不可能继续留在老家。

  其人难不成求弟弟赏口饭吃,成为宗族眼中的笑柄?

  在小农经济、宗族聚居的社会环境下,类似曹仁这种被“破门”的反面人物,断然无法在乡里继续生活。

  换个角度看,外乡的亡命生涯,也赋予了曹仁超凡的雄豪气概。

  曹仁“有勇略”,异乎常人,乃至“曹公器之”。最可为佐证者,便是周瑜围攻江陵(209),曹仁使部曲将牛金、率三百死士陷阵,又自领数十铁骑蹂践,大破吴兵。观者失色,三军咸壮其勇。

  (陈)矫等初见(曹)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魏书曹仁传》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秉承一贯的写作思路,此篇讲解是从史书记载的散碎片段与特殊记载中,抽离线索,重新串联整合,以填补史料间的缝隙。

  有时虽不免“求之过深”的弊病,但也不失为拓展思路的手段。

  毕竟,云某发现塔读的三国文,都愈发像是《三国演义》的同人文,而不是据史实展开叙事、或者扎根史实基础之上讲故事。

  那些书,更像是人云亦云的跟风之作。

  受众一定比云某这本破书多得多,但云某更喜欢还原历史真相!

  孟子曰: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向圣人孟子致敬。

  曹仁的早年履历语焉不详,但从其“不修行检、分户别居”,与胞弟曹纯“承继家业”的记载中,不难看出曹仁少时的窘境。

  遭到宗族驱逐、失去了继承权的嫡长子,在混乱暴戾的时代中,除了流浪外乡、聚众为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出路。

  在诸夏侯曹氏“尊师重道”、“家富于财”、“事亲至孝”的大环境下,曹仁无疑是最大的变数与异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仁弟曹纯,兼备了“孝顺”、“富有”、“好学”等诸多美好品性;

  所以,曹纯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而曹仁身为嫡长子,却因不修德行、而沦为族人眼中的“害群之马”,乃至被迫远遁。

  不过淮泗地区的流浪史,也赋予了曹仁超凡的才武与胆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信矣。

  最有趣之处,是曹仁字“子孝”而曹纯字“子和”。

  实际是哥哥不孝,弟弟也不和。

  如果考虑到曹洪字“子廉”,却是曹氏宗族的头号蠹虫,可知子孝不孝、子和不和、子廉也不廉。

  当然了,孟德同样缺德。

  三屠徐州、大肆杀戮汉臣、大搞政治清洗,曹孟德比董卓老贼过分百倍,这都不算缺德?

  首发&:塔>-读小说

  理想固然丰满,现实却如此骨感。

  哈哈!仔细读来,是满满的讽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