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第九十八章 凉州暗流涌,北境风云动上
  满宠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其人麾下这群亡命之徒的斗志。

  这几名游侠头目眸光闪动,躬身抱拳:“满使君但请放心,此番仆等必马到成功!”

  满宠看向其中一名八尺有余、看起来极为精细的昂藏汉子。

  “史阿,你剑法极为了得,然则你今将身处敌境,于彼地,固需你之武艺、刚勇,然更需你之谋略也!”

  这个史阿,正是历史上后来教授曹丕剑法之高手,其人还是汉灵帝虎贲中郎之一:王越的高徒。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虎贲中郎为虎贲郎之一,简而言之,此职相当于汉灵帝的大内侍卫。

  董卓便曾为禁军系统的羽林郎。

  也不知出身于六郡良家子的王越,是如何收了一个游侠当徒弟的。

  史阿先是神色一凛,旋即肃然抱拳道:“仆谨记满使君教诲。”

  他剑法是极了得,然并卵,满宠在探知其人落脚之处后,便率一屯剽悍骑兵包围了彼处。

  那些骑兵在下马后,以伍为单位结成阵势,纵使史阿武艺极高,也难以突破包围圈。

  其人白白挨了顿乱拳不说,还被满宠绑缚起来狠狠折磨、蹂躏了一番。

  其实,史阿一点儿都不冤。

  谁让其人是卞夫人的秘谍之一、还是其中一个大头目呢。

  而且,其人对手是宠哥:当年许都大名鼎鼎的酷吏宠哥。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满宠再次强调:“诸君切记言许都话!此点至关重要!”

  众游侠头子们异口同声:“诺!”

  满宠挥挥袍袖:“速去!”

  众人皆离去后,满宠捋须而笑,凤目中精芒乍现。

  同一时间。

  赵旻端坐于荀彧的衙署内,向荀彧抱拳。

  “大人,旻欲先压服河套之匈奴!”

  荀彧微微愕然。

  “阿旻何出此言?”

  赵旻淡淡一笑:“大人,前者刘子台欲勾结匈奴左贤王助战,可知河套匈奴已怀不轨之心。

  首发&:塔>-读小说

  而今已入冬,若匈奴乏粮,其众必将南侵河东劫掠粮草焉。

  旻以为,某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待震慑其众之后,至明年开春,旻可使其自北路出兵,绕韩遂身后,攻其人于无备也!”

  荀彧抚须沉吟片刻后,俊目陡然一亮。

  “阿旻此计甚妙也!然则…你又欲领兵出征乎?而今许都虽似平静,实则仍暗流汹涌。某本欲劝你,不可于冬日出征。”

  赵旻紧紧蹙起眉头,旋即失声道:“大人,莫非袁本初欲使诡计乎?”

  赵旻有些懵。

  天下局势已渐趋稳定;许都那些宵小之徒,也被满宠犁了个遍后,又犁了一遍。

  就这,袁绍还能折腾?

  荀彧叹了口气:“阿旻有所不知,你在许都时,颖川士人自然心中安定,无人生异心。此番你出征九江,往返不过月余,颖川亦风平浪静。

  然则,河套之地距许都两千余里,匈奴人又无城池,且彼处属并州境内。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若你亲征,往返至少四月不提,尚需防备高元才偷袭。征金城郡亦然。你须谨记,而今你不可久离许都。

  待明年天下稍安、许都人心皆定、伏皇后产子之后,你再征讨韩遂亦不迟。”

  荀彧的担忧极有道理。

  许都距金城郡近两千四百里,河套之地距许都两千出头,而如今已是十月中旬,赵旻这一来一回四个多月,顺利尚好,若不顺利…

  反正荀彧不敢赌。

  赵旻如今是荀彧复兴汉室的唯一希望,荀彧不敢让赵旻冒太大风险。

  再者说来,赵旻麾下,如今不乏良将。

  荀彧见赵旻蹙眉思忖,当即趁热打铁。

  “阿旻,你之计甚妙也,何不遣前将军、文远自河东北上,子龙、公明自壶关谷道斜插,以断并州道路?

  再由文谦坐镇河东北部,严防匈奴骑兵抄截我军粮道。如此一来,关中、河东、上党皆可输送粮草、辎重,何愁此战不定?”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总之,在荀彧看来,赵旻这个定海神针是绝对不能离京的。

  如今张绣坐镇南阳、李典坐镇汝南、徐盛坐镇九江、于禁坐镇潼关、刘备这个半军阀半汉臣,则坐镇东郡。

  此外,关中四关之大散关还有马腾驻守,因此四方诸侯皆被赵旻一方严密守御,而袁绍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任何正当理由讨伐赵旻。

  如今赵旻为忠心耿耿的大汉卫将军,讨伐赵旻,便等同于讨伐朝廷。

  “你没戴帽子”这种找茬的借口,当然难以服众,甚至会引得天下人口诛笔伐。

  话说回来,出身于名门的袁绍,也不是这种无耻之徒。

  诚如赵旻所言,此正是定匈奴之天赐良机也。

  东汉朝廷对凉州,不但控制力薄弱,而且不得半点儿人心。

  所以,一味征伐,无法解决凉州根本问题。

  综合素质比巅峰期诸葛亮更胜一筹的荀彧,早已在思考定凉州之策。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也因此,荀彧除了不允许赵旻亲征之外,与赵旻一拍即合。

  以荀彧如今堪比丞相的地位,赵旻还真不能不听其人的建议。

  遑论荀彧之策无懈可击呢。

  然而,赵旻毕竟是赵旻。

  “大人可知,河套匈奴而今何在?其部几何?青壮又几何?旻之所以欲亲征,乃欲目睹匈奴之详情也。”

  荀彧微微一笑,起身自书架上抽出数卷简册。

  “阿旻请看!”

  赵旻匆匆浏览完毕这数卷简册后,再也无话可说。

  其人抱拳道:“大人运筹帷幄,旻深感佩服!”

  这些简册的内容,正是匈奴诸部的大致栖息地、匈奴各王的势力范围、各个王帐在四季的扎营之处、以及匈奴各王帐下的大致牧民数量。

  塔读@-读小说

  赵旻只是一时脑洞大开而已,但人家荀彧早已默默想出了全盘计划。

  试问如荀彧这般的总裁,哪个董事长不喜欢?

  难怪曹老板可以放心大胆地将后方交给荀彧。

  而且,衣带诏之事,也足以证明荀彧对汉室的忠心。

  荀彧对衣带诏心知肚明,可人家就是不说。

  董昭、刘晔二人那点儿雕虫小技,又怎么可能瞒过荀令君?

  饶是赵旻臭不要脸,此刻脸色也有些发烫。

  荀彧不但冷冷地旁观董昭、刘晔讨“天子秘诏”的表演,而且还默默地为自己这几人遮掩…

  赵旻暗想:老子那拙劣的表演…

  【作者题外话】:不知为何,在本章结尾处,云某突然想起《演员》的歌词…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汉时,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为良家子。

  这个出身,在汉末相当高!三国君主,无一是良家子,门第够不上啊!

  所以,无论董卓还是王越,都绝不可能是庶民。

  六郡则是陇西、汉阳(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也。

  前三郡属凉州,北地地处关中,也属凉州刺史部;

  上郡、西河为如今宁夏一隅、榆林、府谷县、吕梁、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包头等河套区域,属于并州刺史部,也就是袁绍的地盘。

  左贤王的王帐,恰好在靠近西河郡的上郡,后世神木市一带。

  在汉末,彼处水草丰茂,是一处绝佳湿地。

  后世西伯利亚、高加索山、贝加尔湖的候鸟,冬季时一般都南徙至此。

  这一章,咱们着眼于夫罗,来看一看南匈奴。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于夫罗是东汉末年的南匈奴单于,活跃于初平年间。《晋书》则称于夫罗是前赵皇帝刘渊的祖父,即五胡十六国奠基者的直系先祖。

  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刘)豹为左贤王,即元海(刘渊字元海)之父也。--《晋书刘元海载记》

  其实刘渊与于夫罗并非直系亲属,乃是刘渊发迹之后的冒认,借此自抬身价。关于这一问题,唐长孺、陈勇等学者已做出过明确考证,兹不赘述。

  注意:此处见唐长孺先生《魏晋杂胡考》、陈勇先生《刘豹世袭的造伪和刘猛起兵》。

  由于于夫罗的记载过于散碎,又曾多次效力于不同军阀,因此其政治立场便显得尤其模糊。

  梳理史料,可知于夫罗的立场其实颇为单纯,他可以被视作东汉朝廷的附庸。或者说,汉帝在何人手中,于夫罗便听命于何人。

  开篇先简要谈一谈南匈奴的制度变迁,这有助于理解于夫罗继位的历史背景以及后续的行为逻辑。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急剧衰弱。

  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部北伐,大获全胜,至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后汉书窦宪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北匈奴自此远遁不归,南匈奴则入驻汉地,成为东汉朝廷的附庸。

  汉廷将南匈奴安置在并州诸郡,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以监视之。

  这种官职与护羌校尉、护乌丸校尉类似,均是负责监视边境政权的职务。

  护匈奴中郎将(一作“使匈奴中郎将”)的地位很高,可以进驻单于王庭,“参辞讼,察动静”;

  而南单于则“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

  令(护匈奴)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五十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中郎将从事一人将领诣阙。--《后汉书南匈奴传》

  换言之,东汉时期的南单于,实际是以“虚位”的形式存在,受到汉官的制约。

  按余鹏飞、靳进《曹魏时期的匈奴族、乌桓族和鲜卑族》一文描述,匈奴王庭的实际权力,大多数时间掌握在左贤王手中。

  所以,由此可见,荀彧对南匈奴左贤王的研究,并非做无用功。

  注意:匈奴习惯与汉人相反,以左为尊。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按《后汉书南匈奴传》描述,东汉时期匈奴王庭的权力架构大抵如下。

  单于为名义最高统率,但长期受到汉廷的监视与控制。

  单于以下,大臣分为同姓和异姓两种。

  同姓之中,左贤王最尊贵,一般由储君担任。

  左贤王以下,则是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以上四王被称作“四角”。

  四角之下,则是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号为“六角”。

  四角和六角,是单于同族,有权继承南单于之位。

  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后汉书南匈奴传》

  异姓大臣,按地位高低自上而下,分别是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则冠以“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

  西汉飞将李广曾擒获匈奴当户,因此给长子起名“李当户”。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后汉书南匈奴传》

  (李)广三子,曰(李)当户、(李)椒、(李)敢,皆为郎。--《汉书李广传》

  于夫罗是南单于之子,当时出任左贤王。

  在南单于“虚位”的背景下,于夫罗属于王庭之中的头面人物。

  这里需要特别谈一谈于夫罗的头衔问题。

  《后汉书南匈奴传》称于夫罗为右贤王;

  但同传又称南单于曾遣左贤王助战汉廷;

  结合王沈《魏书》记载的“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的描述看,可知这里的左贤王就是于夫罗。

  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王沈《魏书》

  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之。单于遣左贤王将骑诣幽州。--《后汉书南匈奴传》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学者陈勇在《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袭的造伪》一文中,也勘定了于夫罗的实际头衔是“左贤王”而非“右贤王”。

  东汉中平四年(187),前中山太守张纯,勾结乌桓、鲜卑叛乱,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灵帝遂派遣刘虞镇抚幽州,同时诏发南单于出兵助战。

  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张纯反畔,遂率鲜卑寇边郡。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之。--《后汉书南匈奴传》

  当时于夫罗领兵进入幽州,协助刘虞讨伐叛军,结果战事尚未结束,翌年(188)南匈奴便发生了变乱,南单于羌渠(于夫罗之父)被杀。

  当时滞留王庭中的实力派,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这个新单于在位一年即死,自此王庭便由匈奴的诸多“老王”代为摄政。

  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后汉书南匈奴传》

  领兵在外的于夫罗,听闻王庭变故,遂自立为单于,并向汉廷“诣阙自讼”,希望能在汉军的帮助下讨回属于自己的单于之位。

  于扶罗,中平五年立。国人杀其父者遂畔(叛),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而于扶罗诣阙自讼。--《后汉书南匈奴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不幸的是,南单于死后翌年(189)灵帝又死,随之而来的便是十常侍乱政、董卓进京等一系列变故,因此于夫罗的事情便被彻底搁置了。

  夫罗在失去单于之位以后,便在中原转战迁徙,曾与多方军阀合纵连横,其中包括郭泰(暗耻三国系列游戏中的郭大贤)、袁绍、张燕、董卓、袁术等人。

  老单于死后(188),于夫罗由于继位的诉求得不到汉廷回应,心生怨恨,遂与并州地区的黄巾军联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会本国反,杀南单于,于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王沈《魏书》

  于夫罗最初的合作对象,是并州西河郡白波谷中的黄巾支党郭泰。

  郭泰绰号“郭大贤”,即“大贤良师”,其麾下武装则号称“白波军”。

  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即郭泰)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后汉书董卓传》

  这支武装的战斗力很强,在并州以及司隶校尉部抄掠。

  彼时(189)身在洛阳的董卓,担心失去河东之后会阻塞自己西入关中的去路,遂派女婿牛辅镇压白波军与于夫罗,结果大败而归。

  (董)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后汉书董卓传》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初平元年(190)关东诸侯起兵讨董,于夫罗离开河东,前往河内,与袁绍联合。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魏书张杨传》

  当时袁绍、张杨、于夫罗等人屯兵漳水,伺机而动,不过在联军先锋曹操惨败于荥阳(190)之后,关东诸侯畏惧董卓威势,便没有继续发动大规模战役。

  初平二年(191)四月,董卓焚毁洛阳,西迁关中。

  于夫罗遂与袁绍、张杨等人返回冀州,并卷入了袁绍与韩馥之间的内战。

  初平二年(191)七月,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发生内讧,相互厮杀。

  韩馥幕僚赵浮宣称“袁绍军无斗粮,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

  (初平二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魏书武帝纪》

  (赵)浮等到,谓(韩)馥曰:“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九州春秋》

  照此记载,至晚在初平二年(191)七月时,于夫罗依旧处在袁绍麾下。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本章先讲到这里,下一章咱们继续。

  后面几章,毫无例外,皆将重点介绍南匈奴。